今天看到南風窗的一篇報道,說的是麻醉藥的事。有廣東三甲醫院的醫生表示,有時需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麻醉效果,“自己有些摸不準用量”;還有的醫生表示,在手術過程中,“患者有時候會亂動”,而且“平均每十臺手術就會出現一次這樣的情況”。
這篇報道基本上證實了鄭民華醫生說的存在“藥物質量可能不穩定”的情況。
這是關乎民眾健康的事,鄭民華醫生作為政協委員,在參加兩會時,就有責任提交這方面的提案,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必須實話實說。如果鄭民華醫生裝瞎不說,或者說假話,那是失職。
可就是這樣一個正常的履職行為,然后被網絡上的大V小V一頓“圍毆”,指著鼻子罵,你是公知,你居心叵測……
這就很魔幻。
幾年前,張文宏醫生說早餐吃牛奶,被罵是崇洋媚外,已經很魔幻。現在,罵鄭民華醫生,就更加匪夷所思。
早餐不喝牛奶,你想喝粥就喝吧。可是,鄭民華醫生說的,是藥。這藥,是治病救人的。
只要是人,就會得病。得病了就要吃藥,動手術要用麻藥。這藥的事,你得允許醫生說話,去討論。
只要是思維正常,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常識。可偏偏有一些人,不僅自己活膩了,還不讓別人好好活。
有的噴子質問鄭民華醫生,你有相關統計性數據嗎?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那種。哪個哪個藥效果不好,為什么不好?你得說明白。
這種問題很無理取鬧,鄭民華是一線醫生,他的責任就是把看到的情況說出來,至于什么統計性數據,藥物效果的問題,那是相關部門,是藥廠應該去做的。
舉個最簡單的比方,如果我看見路上有一個井蓋壞了,我打電話投訴了這個事情,我就已經做到了我應該做的。至于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井蓋壞了,是圓形蓋更好還是方形蓋更好,是A廠的井蓋更好還是B廠的井蓋更好,那不是我的責任,也是我能力范圍之外的事。
只要沒瘋,也不會有正常人來指著我的鼻子罵,“奸賊,你為什么只盯著井蓋,不盯著鍋蓋?你是何居心?你是不是XX鍋蓋廠的代言人?”
鄭民華等醫生所反映這些問題,跟他自己的利益其實關系不大。我看了一下鄭民華醫生的簡歷,1992年從法國回國后,就一直在瑞金醫院普外科工作,是我國微創外科的領軍人物,中國第一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第一例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第一例3D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都是鄭民華醫生做的。
他的發聲,其實更多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公眾利益,也是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攻擊他的,正是他想要努力保護的公眾中的一部分。
鄭民華醫生注銷微博以后,網上有人用“為眾人抱薪者,凍斃于風雪”來形容。
這話,細想想,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鄭民華醫生說的事,是生病吃藥的事。難道這些噴子,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需要吃藥?
直到我看到一個噴子的一段評論,才有些明白。
這個噴子在評論鄭民華醫生時,大罵民營資本。這挺奇葩,鄭民華和民營資本有什么關系?看了半天才弄清楚,哦,原來這噴子以為瑞金醫院是民營醫院了。
瑞金醫院是一家公立醫院,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是排名靠前的頂級醫院,這噴子估計聽都沒聽說過。
從這個噴子的行為來看,他們并不知道發聲的人說了啥,也不愿意去了解。他們的攻擊,僅僅是為了攻擊而攻擊。他們就是要打擊發聲的人,只要有人為公眾利益發聲,他們就要攻擊,就要圍攻。
這些人在網絡上長年累月的作惡,以前是“圍攻”作家、記者這些在公共事件上發聲的人。
現在,在公共事件上發聲的人越來越少了。偶爾說話的,是一些在某些領域有專長的人,比如鄭民華等醫生,平時很少在公共事件上發聲,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正巧碰上了,說幾句話,就撞到這些噴子的“槍口”上了。
這些噴子,長年累月的對發聲者的攻擊,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就像條件反射一般。
這些人只要活著,就要攻擊在公共事件上發聲的人。就像那些生活在陰溝里的蛆蟲,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性,對光亮產生本能仇恨的習性。他們不知道發聲的人說了啥,也不愿意去了解。
他們的攻擊,僅僅是為了攻擊而攻擊。他們至死都不會明白,發聲的人說的是啥,是在為了誰發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