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除夕夜是農歷臘月二十九,對于習慣了“大年三十”的人來說,“大年二十九”的說法似乎有點拗口,更讓人遺憾的是這種拗口要連續5個春節。為何有些年份沒有臘月三十?這個問題夠掰扯好一陣的。
除夕現在是指農歷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夜晚。雖然過年這個習俗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但農歷這個歷法并沒有太長的時間,甚至比公歷在中國廣泛使用的時間還要短。農歷并不能稱作是中國的傳統歷法,你細細思索一下就能發現很多端倪。
記得我小時候,每到春節附近街頭就有很多售賣歷書及臺歷的商販,很多家庭每年都要買上一份或幾份。當時不同版本的歷書會出現日期不一致的情況。我出生的時候,醫院記錄下我的公歷出生日期,而對應的陰歷生日,不同版本的農家歷給出的卻不一致。這就是算法不同導致的。
再比如國外沒有二十四節氣,那么二十四節氣是不是屬于農歷或陰歷的范疇?不論是農歷還是公歷,二十四節氣都不是確定的某一天。如果二十四節氣是按農歷制定,中國的古人是怎么精確知道春分和秋分的正午太陽直射赤道的?
公歷的編算規則比較簡單,而農歷的編算就要復雜得多,更早時期的陰歷算法更混亂。現行的農歷就是在公歷和陰歷的基礎上編算的。國家標準委在2017年發布實施的《農歷的編算和頒行》首次明確了農歷的編排規則、計算模型和精度等,規范了農歷的編算并為農歷增添了一些科學色彩。
農歷是以月亮陰晴圓缺的一個周期為一個月,月亮的平均盈虧周期是29.53天,農歷的一個月因此相應地有29天或30天。今年的臘月只有29天,當然不會出現“大年三十”這一天。在接下來四年的臘月里也是只有29天,因此不會有“大年三十”的事了。從這里也能看到,農歷每個月的十五并不一定是月亮最圓的那一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十七圓都是正常的事情。
農歷的一年有354天或355天,比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時間少10天還要多。積攢兩三年后就需要設置一個閏月進行校正。若是一年中出現了閏月,當年就會相應地增加29天或30天。農歷的閏月每19年會出現7個。閏月的出現也能左右臘月到底是29天還是30天。
中國的傳統節日除夕、中秋、端午等更多的只是涉及吃喝或紀念,而三九、三伏等涉及到寒暑變化的就會帶上一點科學色彩,也正因此容易被偽科學、迷信盯上。2025年的農歷有閏月,2026年的春節會拖到公歷2月17日,如果只是按農歷定義三九、三伏,明年最冷的時候可能就是一九二九了,三九天就能隔河看柳了。現在的二十四節氣可以說完全是建立在公歷基礎上的,如果說二十四節氣能夠指導農業生產,那也是公歷的功績。至于一些人宣揚老祖宗留下的三九天、三伏天里的規矩,至多當宗教儀式樂呵一下就好。現在三九三伏的算法和老祖宗時期的已完全不一樣,現在的人連三九三伏從哪一天開始都算錯了,居然還打著老祖宗的旗號宣揚三九三伏里的規矩。老祖宗若是知道了,能氣活過來。
即使是按照新的編算法則,農歷的算法也是非常麻煩的。農歷的存在或許是直接為了中國傳統風俗文化,完全沒有必要像給小學生講授公歷的算法那樣講授農歷的算法。但是現在看起來,了解了農歷的算法有助于認清一些打著傳統文化旗號的騙局,想想即使連續5年沒有大年三十,那也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