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框架的核心要點總結:
1. 大盤環境分析
指數強弱:
判斷大盤處于上升、震蕩還是下跌趨勢,關注關鍵支撐/壓力位。
量能變化:
量價配合是否健康(如放量突破/縮量調整)。
系統性風險:
警惕極端行情(如指數破位、流動性枯竭)。
2. 情緒周期定位
核心邏輯:
情緒周期主導短線賺錢效應,分為啟動發酵高潮分歧退潮。
階段判斷:通過漲停數量、連板高度、炸板率、跌停數等量化情緒。
拐點信號:龍頭股斷板、高位股補跌、資金切換低位題材等標志周期切換。
冰點與修復:退潮末期關注情緒回暖信號(如地天板、弱轉強)。
3. 板塊熱點梳理
主線與支線:
識別持續性題材(如政策利好、產業趨勢),回避一日游板塊。
梯隊完整性:觀察板塊內龍頭、中軍、補漲股的聯動性。
資金輪動:日內切換方向(如權重題材、高位低位)預判次日機會。
4. 龍頭股與標桿分析
龍頭確認:空間板、板塊帶動性、抗分歧能力(換手充分優于一字板)。
標桿反饋:高位股走勢對情緒的影響(如龍頭跌停是否引發恐慌)。
補漲邏輯:龍頭打開高度后,挖掘同屬性低位補漲標的。
5. 資金流向與賺錢效應
資金偏好:偏好連板、趨勢股或超跌反彈,風格切換時調整策略。
賺錢效應載體:聚焦近期高勝率模式(如創業板首板、主板弱轉強)。
虧錢效應規避:回避A字殺跌、連續縮量加速或利空發酵個股。
6. 交易計劃與策略
持倉處理:按預期(加速/分歧)決定去留,去弱留強。
新開倉方向:
主升期:聚焦龍頭或核心中軍;
退潮期:空倉或試錯低位新題材;
修復期:反核人氣股或新啟動首板。
倉位管理:情緒高潮期控倉,冰點試錯期輕倉,主升期重拳出擊。
7. 風險警示與反思
回撤來源:
反思交易是否符合模式(如非計劃交易、情緒化操作)。
市場警示信號:監管干預、減持公告、業績暴雷等風險提示。
模式優化: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如注冊制新規下的交易規則適配)。
核心特點
1. 情緒周期為綱:強調“擇時大于擇股”,不同周期匹配不同策略。
2. 聚焦龍頭:龍頭股是周期核心,通過龍頭反饋判斷市場強弱。
3. 極致跟隨:弱化主觀預判,重視盤面信號(如資金搶籌/核按鈕)。
4. 風控前置:退潮期主動收縮,避免硬扛回撤。
適用場景
適用者:有一定短線基礎,能承受高波動的交易者。
慎用情況:單邊下跌市、監管嚴控期、模式外機會。
建議結合實盤驗證,動態調整框架細節。
市場生態變化時,需及時優化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