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嘴炮王,清流高拱肯定是當然不讓的,戰斗力爆表,與嚴黨的小閣老有得一拼。
有人說高拱是升級版的何茂才,實際上他腦子好使,一開口,“徐閣老,您老拿個主意”,“王爺,難道我們就什么都不做了么?”
他讓高位的人去出頭,正義的話都是他說的,正義的事都是他要做的。
可見高拱是一個人情練達到極致的聰明人,他總能看懂局勢,用各種手段為自己謀利,趨利避害。
高拱與嚴黨互懟
清流徐高張,是嘉靖準備留給兒子的遺產。
但是這三個人與裕王親疏不同,裕王對徐階非常尊重,張居正是世子的老師,而高拱則是裕王的師傅。
當初高拱因為不站隊,被嘉靖選中做了兒子的老師。
他對裕王是用心教導的,不僅教學問,還教導裕王安身立命的東西,“益敦孝謹,敷陳剴切”。
高拱這位師傅,在這個位置上干了九年,贏得了裕王的信任。
徐高張三人與嚴黨爭辯,高拱總是沖在前面,大聲與小閣老互懟。
遇見事高拱聲音最大,聽著最有擔當,滿朝大臣、皇帝都看著呢。
高、嚴互撕一直都是硬碰硬,看起來毫無謀略,但對他個人的素質,要求還是很高的。
御前財政會議,討論預算和開支時,與小閣老劍拔弩張。嚴世蕃也不是吃素的,事情都往嘉靖身上推,嚴黨占上風。
高拱靈機一動,直接攻擊嚴世蕃私生活,娶了九房姨太太,而他只有發妻。
清流才扳回一成,可見高拱從微妙的細節中,敏感的捕抓到局勢,人心的變化做出符合自己與實際的調整。
高拱與嚴世蕃大戰,流露出他的率性與暴躁,反而讓裕王覺得,高是一個更可以仰仗的人。
清流內部的斗爭
浙江大案后,嚴世蕃故伎重演,在路上堵住高張二人,故意說了一番話,挑撥清流之間的關系。
大致的意思,高拱你別得意,我們就是倒臺了也是徐階上位,徐階過后是張居正或者是趙貞吉,輪不到你高拱。
高拱沒有理睬,徑直走掉。
可見清流內部矛盾,嚴黨也看得清清楚楚。
清流徐高張在前期分工不同,張居正更多是謀劃,倒嚴的各項謀劃以及布置;高拱更多是配合推薦人才,對外懟人輸出意志;徐階是次輔,因為身份和性格沒有辦法直接參與其中。
日常高拱率性與暴躁,也是刻意的表現。
高拱處處噴徐階不作為不爭取,讓裕王和百官看到,自己為他們利益做爭取。
所有人都覺得,高拱身上那一絲讀書人的赤子心與坦誠。
趙貞吉調入北京后,一下子打破了清流的內部格局。
徐高張都是要做首輔的,徐階當上后,高拱就是下一任,可趙貞吉的目標也是當首輔,自然和高拱杠上了。
趙貞吉是高拱成為首輔的最大敵人,趙大人智商、手段在線,假以時日可以成為嚴嵩第二。
他就是要干掉高拱、張居正才有機會成為首輔。
趙貞吉對高拱的態度,一直都是給他上眼藥,他是徐階的學生,就是要時刻維護老師,敢于挑戰徐階權威的任何人,他都要打壓。
對張居正,趙貞吉根部不顧清流的利益,不給張居正任何立功的機會。
格局一下子變化,張居正反而落到邊緣,但張居正最年輕,他是裕王世子的老師,他還有機會。
高拱的對策
高拱最能依仗的是裕王的信任,他大罵徐階不作為,懟趙貞吉的無恥,而他則是在裕王面前以辭職做威脅保海瑞。
可見他是最有公心的,贏得裕王的心。
在朝廷,高拱也是表演藝術家,嘉靖病了,他急得要哭了,立刻去找李時珍給皇帝看病。
想必道長也會從其他渠道,知道他的忠心。道長也會覺得高拱忠于自己,也忠于裕王,沒有選錯人。
高拱日常被人稱作大炮,經常懟嚴黨、懟徐階,讓張居正直接與嚴世蕃對決,然后倆人一起搞趙貞吉。
海瑞上疏后,高拱處處維護海瑞,暗中相幫。
三法司會審,海瑞不肯爬過門檻,高拱與趙貞吉去處理,趙大人態度比較惡劣,高拱則選擇幫助海瑞,讓徐階做最后的決斷。
陳洪前來,趙貞吉要劃清界限,直接說出朋黨,引發了文官們的眾怒。
海瑞上書,趙貞吉獨自面對嘉靖,將皇帝CPU燒壞,在清流中贏得好名聲。
轉眼間,趙貞吉為了與海瑞劃清界限,結果犯眾怒,最后幫助海瑞的好名聲全部落到高拱頭上。
尾聲
高拱代表正義,正義的話都是他說的,正義的事都是他要做的。壞事都是趙貞吉、張居正他們做得。
讓裕王對徐階起了疑心,也打斷了趙貞吉今后的上升至路。
趙貞吉確實能力出眾,揣摩嘉靖心思準確,他也明白自己要當首輔,必須站臺嘉靖。
高拱與裕王數十年的師生情誼,未來屬于高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