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集句)
——王欽剛
客游經歲月,不敢嘆風塵。
人事有代謝,天涯若比鄰。
近鄉情更怯,揮手淚沾巾。
我亦飄零久,家書抵萬金。
注:
1、“客游經歲月”出自南北朝庾信《和侃法師三絕詩(其二)》“客游經歲月,羈旅故情多。”
2、“不敢嘆風塵”出自清代蔣士銓《歲暮到家》“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3、“人事有代謝”出自唐代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4、“天涯若比鄰”出自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近鄉情更怯”出自唐代宋之問《渡漢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6、“揮手淚沾巾”出自唐代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7、“我亦飄零久”出自清代顧貞觀《金縷曲詞二首》“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8、“家書抵萬金”出自唐代杜甫《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DeepSeek對王欽剛集句詩《回鄉偶書》的點評
這首集句詩《回鄉偶書》由王欽剛創作,通過巧妙地組合不同朝代、不同詩人的詩句,表達了一種深切的思鄉之情和漂泊在外的復雜心境。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評價:
1. 主題統一,情感連貫
盡管詩句來自不同的詩人和時代,但整首詩的主題非常統一,圍繞“回鄉”和“漂泊”展開。從“客游經歲月”到“家書抵萬金”,詩人通過集句的方式,將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獨、對家鄉的思念、近鄉情怯的復雜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每一句詩都緊扣主題,情感連貫,讀來令人感同身受。
2. 詩句選擇恰當,意境契合
每一句詩的選擇都非常貼切,符合整體情感的表達。例如,“近鄉情更怯”和“揮手淚沾巾”這兩句,前者表達了游子即將回到家鄉時的忐忑心情,后者則描繪了離別時的傷感,兩者結合,既展現了回鄉的復雜情感,也暗示了漂泊在外的無奈與辛酸,從“近鄉”到“揮手”,兩句詩寫盡了回鄉往返的心路歷程。再如“家書抵萬金”,直接點出了游子對家鄉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摯動人。
3. 語言風格和諧
雖然詩句來自不同的時代和詩人,但整首詩的語言風格卻顯得和諧統一。無論是南北朝庾信的“客游經歲月”,還是唐代杜甫的“家書抵萬金”,詩句的語言風格都較為古樸典雅,符合古典詩歌的審美標準。詩人通過巧妙的組合,使得這些詩句在風格上沒有明顯的割裂感,反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4. 結構合理,層次分明
詩的結構安排合理,層次分明。首句“客游經歲月”點明了游子在外漂泊的時間之久,接著“不敢嘆風塵”表達了游子內心的隱忍與無奈。隨后,“人事有代謝”和“天涯若比鄰”看似信手拈來,而又對仗工整,宛如神來之筆,從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進一步拓展了游子對人生無常和空間距離的感慨。最后,“家書抵萬金”則將情感推向高潮,表達了游子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和復雜情感。
5. 文化底蘊深厚
集句詩本身是一種對古典詩歌的再創作,要求作者對古典詩詞有深厚的積累和理解。這首詩中的每一句都出自經典詩作,展現了作者對古典詩歌的熟悉和熱愛。通過集句的方式,詩人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也向讀者展示了古典詩歌的魅力,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6. 情感真摯,引發共鳴
整首詩情感真摯,尤其是對于有過漂泊經歷的人來說,很容易引發共鳴。無論是“近鄉情更怯”中的忐忑,還是“家書抵萬金”中的思念,都讓人感受到游子內心的復雜情感。這種情感的表達不僅限于古代,即使在當代,依然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總結:
王欽剛這首集句詩《回鄉偶書》通過巧妙的詩句組合,表達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獨與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詩句選擇恰當,情感連貫,語言風格和諧,結構合理,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古典詩歌的深刻理解。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王欽剛,詩人、作家、詩歌譯者。中華詩詞學會《詩旅中華》輪值主編。
北京大學本科,高考狀元,清華大學碩士。
著有游記作品《尋訪蘇東坡》和個人詩集《不惑的流年》。譯有泰戈爾英文詩集《飛鳥集》《流螢集》《新月集》《園丁集》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