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 2 月 5 日正式宣布:雷克薩斯在上海市金山區獨資建設純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研發、生產基地,初期年產能 10 萬輛,員工規模 1000 人,預計 2027 年投產!從 2006 年公開表示年銷量突破 3 萬輛考慮國產至今已經過去了近 20 年。
傳聞終成真。
在汽車產業合資股比政策開放多年之后,雷克薩斯是繼特斯拉之后唯二外資獨資車企,也是日系品牌首次打破“合資模式”,以全資形式押注中國豪華新能源汽車市場,此前廣汽謳歌和東風英菲尼迪已經宣告失敗。
“純電動汽車”和“2027年”這兩個內容放在一起,讓人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國產化,而是豐田要借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優勢,鞏固其全球第一的地位。
借鑒特斯拉等落地上海的企業在生產管理、技術創新、市場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少走彎路,更快地適應中國市場。
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擁有完備的汽車供應鏈體系,涵蓋電池、電控、電機等各個零部件領域上海及周邊的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汽車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相比其他地區,上海在運輸距離和成本上都具有明顯優勢,這對于雷克薩斯拓展全球市場至關重要。
據內部人士介紹,雷克薩斯經銷商從廠商批發的拿車價格平均在95折,經銷商的單車利潤并不高,過去依靠加價出售才能賺到錢。而且雷克薩斯普遍車型都有6年15萬公里的免費保養,所以在售后層面也根本賺不到錢。
如今銷量最高的雷克薩斯ES終端優惠7萬-9萬之間,已經遠超經銷商批發價格,如果單車成本再不降低,那么經銷商就會相繼倒閉,對雷克薩斯品牌形象也是一大傷害。
雖然雷克薩斯銷量依舊排在所有進口車的首位,但已經無利可圖,至少經銷商已經從加價出售變成了降價促銷。
對于世界第一大車企來說,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以前追求利潤,燃油車和混動年代,并沒有把雷克薩斯放入國產,但是在新能源占比加速擴張的情況下,在中國設立工廠更多的可以為自己在研發和生產上面壓縮更多的成本,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走純電路線是無奈之舉,畢竟雷克薩斯現有車型即使國產也吸引不到新生代用戶了,迅速走中國的新能源路線才是讓雷克薩斯與中國新生代接軌的必然路線。同時傳統車型依舊保持進口身份,也讓老一代車主保持心態平衡,而不會拋棄雷克薩斯品牌。
另外除了造車外,雷克薩斯獨資后還將開展包括物流網絡、產業鏈上下游、氫能、自動駕駛、電池回收再利用等項目,所以建廠周期長達2年多,而且充足的時間也可以確保工廠能夠引入豐田最新的造車技術保持競爭優勢。
目前的問題是,日系純電車還沒有成氣候的車型, 而中大型純電產品中國品牌已經在20-30萬區間供應得非常豐富了。
當下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較少,主要以混合動力車型為主,純電動車型的推出速度明顯落后于競爭對手,純電產品在海外只有一款車,無論是設計配置還是性能在中國都毫無性價比可言,想要吸引中國新生代用戶,還需做出相當大的努力。
有關國產化的EV產品,先暢想下過過癮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