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賽道,正在經歷新一輪震蕩期。
本周,全球汽車芯片巨頭—NXP對外披露了不及資本市場預期的四季度的財報,營收同比下降9%,全年下降5%,表明工業和汽車市場需求的低迷仍在持續。
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汽車行業;去年以來,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受到電動汽車需求下降的持續影響,抑制了芯片需求的增長,同時,供應過剩的問題仍待解決。
全年數據顯示,NXP的汽車業務銷售額為71.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此外,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兩家汽車芯片公司,上月公布的季度業績預期也同樣均低于資本市場預期;其中,意法半導體正考慮裁員3000人,以進一步削減成本。
德州儀器的財務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為40億美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3%。凈利潤12億美元,同比下降12%,環比下降12%。2024年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和利潤均同比下滑,全年營收同比下降12%;全年凈利潤約48億美元,較2023年低26%。
同時,作為行業龍頭的英飛凌,汽車和工業市場的業務也受到了影響,“2025年將是艱難的一年”。數據顯示,該公司2025財年第一季度收入為34.24億歐元,環比下降13%,同比下降8%。其中,汽車業務環比下降11%。
此外,去年底,汽車MCU大廠瑞薩也因面臨各類芯片需求的持續疲軟,決定在2025年實施裁員計劃,將在日本與全球范圍內2.1萬個工作崗位中,裁減約5%。該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9%,毛利率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高達22.6%。
“我們仍然處于一個非常多變的經濟和市場環境,”NXP首席執行官Kurt Sievers坦言。尤其是未來一年,美國的貿易政策持續釋放不確定性,導致全球汽車芯片供應格局存在進一步分化的可能。
公開數據顯示,英飛凌、瑞薩、NXP、意法半導體占據全球汽車MCU市場份額的約8成份額。而對于這些傳統汽車芯片廠商來說,MCU產品線更是危機重重。
一方面,為了清庫存,去年開始,各大MCU廠商開始“血拼”價格戰。尤其是中低端車規MCU芯片市場,由于參與企業眾多,價格戰也打得最為火熱。“大多數采用的是ARM內核設計,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市場已經卷得不行了,價格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 業內人士表示。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國產化替代的推進和國產動力、底盤等傳統高階MCU芯片技術與性能的不斷提高,國產汽車電子MCU的占比仍會在未來幾年持續提升。這對英飛凌、瑞薩、NXP等廠商產生持續的降價壓力。
但,MCU市場競爭依然激烈,行業尚未出清,同時在弱復蘇的環境下,新需求不足以完全消化行業的全部產能。在一些業內企業看來,價格大概率會延續底部盤整趨勢。尤其是RISC-V開源架構MCU的市場導入,進一步擠壓價格。
以國芯科技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該公司年度營業收入預計將同比增加28.42%(受益于下游汽車電子領域需求穩健增長,MCU芯片相關產品收入上升),但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繼續增加。
另一方面,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正在往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架構演進,高度集成化、高性能MCU市場進入規模化交付窗口期。同時,算力SoC集成高性能MCU內核的趨勢,也日趨明確。
以第一代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為例,SoC+MCU的雙芯組合讓英飛凌TC3x系列MCU幾乎成為標配。然而,市場對于性價比的要求持續攀升,無外掛MCU開始成為被追捧的新選擇。高度集成化和單芯片多任務處理的能力,也成為各家SoC廠商比拼產品方案性價比的核心要素。
比如,黑芝麻智能推出的武當C1200家族芯片,作為業內首個智能汽車跨域計算芯片平臺,集成CPU、GPU、NPU、DSP、ISP、MCU和數據交換功能,MCU算力達32KDIPMS;其中,C1236芯片面向高階智駕,單芯片支持NOA行泊一體;C1296芯片單芯片支持跨域融合。
按照業內的普遍認知,高集成度的SoC芯片更符合大規模普及市場的高性價比訴求,尤其是高速NOA+行泊一體的方案作為20萬元以下經濟型普及市場的標配選擇,傳統單掛MCU的成本完全可以“清零”。
在此背景下,轉戰高性能MCU(甚至配置額外的AI算力),滿足HPC+ZCU下一代整車電子架構以及線控底盤、更復雜車輛控制需求(融合整車感知數據、集成化控制等),成了傳統汽車芯片廠商的新目標。
事實上,NXP抓住了第一波市場紅利。S32G系列在座艙集成網關、高性能中央網關以及HPC應用等新興市場占據領跑位置。去年,英飛凌發布TC4x系列,同樣是瞄準上述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
然而,中國供應商也在緊抓機會。
比如,芯馳科技面向新一代E/E架構已經推出了ZCU芯片產品家族,可以面向車身控制、車身+底盤+動力跨域融合以及超級動力域控等核心應用場景提供MCU產品。
其中,ZCU旗艦芯片產品E3650,采用了最新ARM Cortex R52+高性能鎖步多核集群,支持虛擬化,非易失存儲器(NVM)高達16MB,具備大容量SRAM,以及更豐富的可用外設資源,可用I/O接口超過300個。
此外,E3650還集成了玄武超安全HSM信息安全模塊,滿足ISO 21434,Evita Full及以上的信息安全等級,以及AEC-Q100 Grade 1和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等級,可以滿足跨域融合的市場需求。
黑芝麻智能則是在今年初與大陸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高性能計算單元(HPC)領域展開合作,并與后者旗下子公司Elektrobit聯合發布了基于武當系列C1296芯片的完整的Classic AUTOSAR解決方案。
C1296是行業內首顆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臺,采用軟硬結合的跨域架構及系統設計,搭載高性能車規級CPU和GPU,擁有高性能、高能效的DynamAINN引擎,內置高速數據交換加速模塊,具備32KDMIPS實時處理算力。
目前,雙方已經完成了基于武當C1296芯片的多核異構系統的EB tresos Autocore Generic Devdrop版基礎軟件包,以及針對實時核、網關核及獨立安全島的OS適配,實現了對芯片MCAL軟件適配和工具鏈集成。
此外,去年7月,紫光同芯也推出了第二代汽車域控芯片THA6系列的高端旗艦級新品,采用Arm Cortex-R52+內核,以及V8精簡指令集,算力強勁,內核帶鎖步功能,支持實現虛擬化、多任務的隔離。
同時,該系列芯片還擁有博世最新版本GTM 4.1,支持高精度PWM,內置硬件RDC模塊,可支持軟解碼和硬解碼兩種旋變解碼方式,完美滿足新一代E/E架構對于高性能車規級MCU的需求。
而加劇市場競爭的,還有更多的新入局者。
今年2月,LG電子宣布正式推出首款高性能的車用MCU,并持續加強汽車半導體開發設計能力,提高在未來移動出行領域的系統方案競爭力。目前,首款MCU將率先應用于車載娛樂應用,并逐步向其他產品線延伸。
“中長期來看,車規級高性能MCU市場需求將主要來自智駕、底盤等高安全等級應用,以及中央和區域控制的高性能需求,”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幾年將是一次行業的重新洗牌窗口期。
免責聲明:圖文源自互聯網或AI,僅為分享行業發展動態,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