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征中,有一支紅軍隊伍是最有傳奇色彩,轉戰數省,行程萬里,最先到達目的地,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并創建鄂豫陜根據地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為最后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支隊伍就是紅25軍。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紅一方面軍從贛南閩西根據地長征出發時有8.6萬人,紅二、四方面軍也有數萬人馬,就是贛東北根據地出發的紅十軍團打著“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旗幟也有一萬多人,但紅第25軍高舉“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只有三千余人,可以說是一支“偏師”。
紅25軍是在長征途中,盡管缺少大部隊和主力的支援與策應,孤軍遠征艱苦轉戰,一開始沒有重武器,連人手一槍都無法保障,很多戰士只能用最簡陋的大刀、長矛作戰,沒有固定的后方,武器裝備完全靠從敵人手中奪取,自己打草鞋,縫軍裝,背糧食,挖野菜,搭茅棚,甚至忍饑作戰,赤腳行軍,更要面對幾倍、甚至于十幾倍于己的敵人的圍追堵截,戰斗生存環境十分惡劣。然而,他們英勇善戰、屢勝強敵,一次次的作戰鍛煉了意志,增強了戰斗力,在革命史上寫下了極為輝煌的一頁。其中,最為驚險的一次戰役便是發生在陜西洛南縣庾家河鎮(今丹鳳縣庾嶺鎮)的庾家河戰斗。
庾家河地處洛南、商縣、商南縣的結合部,山大林深。當地人稱爐庾梁上一滴水,黃河長江兩地分。由于此地是高山,一邊的水向北流入洛河匯集黃河,屬黃河流域,而另一邊的庾家河的水流經巒莊、商南注入丹江匯入長江,是長江流域,可見這條橫跨黃河長江的山梁是多么的顯赫。聽村里的老人介紹,明末李自成潼關一戰失敗,帶著十幾個人正是從這里進入商洛大山,后來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并一舉攻入了北京城。至今山上殘留有3米多高巨石砌的墻體遺址,不過石碑上的字已被風蝕得模糊不清,也不知記載的是什么內容。
1934年12月9日,紅25軍一路突破敵人的圍困,穿過鄂陜兩省交界的鐵鎖關,并用聲東擊西把駐在朱陽關、五里川一帶堵截紅軍的敵60師繞開,進入陜南,又在陜西雒南縣(今洛南縣)三要司擊潰陜軍一部,俘敵一個營,總算解除警報,隨后,帶著勝利的喜悅進駐庾家河,并決定疲憊的部隊在此地稍事休整,而軍部重要領導則在庾家河“春茂永”中藥鋪召開重要會議,策劃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此時,會議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就在大家正熱烈討論的時候,突然從庾家河東北方向傳來了槍聲,并且越來越激烈。原來,向紅25軍開會處進攻的,正是已經成功繞開的敵60師,根據當時的慣例,這支60師是屬于河南的駐軍,而這里是陜西楊虎城的地盤,沒有楊的同意,河南的駐軍是不能入陜的。然而,這個60師的中將師長陳沛竟然立功心切,他顧不上這些了,居然越過省界,率部從雞頭關方向奔襲而來,并從七里蔭的山路迂回至庾家河東山坳口,并一舉占領了有利地形,隨后布置多于紅25軍一倍多的兵力,形成了泰山壓頂的態勢,妄圖把紅軍全部拿下。
陳沛,又名國裕,字度侯,1897年出生,廣東茂名袂花坡仔村人,據陳氏族人介紹,陳沛父親陳顯臣在袂花江以撐渡為生。夏季,赤日炎炎似火燒,汗流浹背,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這位艄公穿依然著單薄的衣服在袂花江邊候客,有時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眼巴巴等不到一個過渡客。楊柳枯了又青,桃花謝了又開,多少年過去了,陳家大大小小一直蝸居渡船,食不果腹。
陳沛故里
陳沛小時候讀書,是因為得到了族人的資助才入學,中學畢業,赴穗升讀省農業??茖W校,本來畢業之后可以工作領工資了,但那時適逢黃埔軍校開辦,他覺得從事農業還是從戎更好,于是報考黃埔一期,軍校畢業甫出校門,即參與東征之役。翌年誓師北伐,被編入第一軍,以作戰英勇,不及一年,即積軍功晉升陸軍第一師第一團上校團長,中原大戰期間,當上少將旅長,1934年春,平定閩變,十九路軍解體,其殘部收編為第六十師,陳沛晉升為該師師長。
此時的陳沛剛剛晉升師長不久,很想在攻打紅軍時再立次大功升為軍長,因此格外賣力,他駐扎在河南,主要任務是阻擊紅軍長征入陜,誰知計劃落空,紅軍巧妙地過去了。此時的他很惱火,并斷定紅25軍“必取道核桃坪、庾家河,向龍駒寨”前進,于是部署重兵取捷徑追擊,終于在庾家河趕上了紅軍,隨后立即組織重兵全力突襲,以為一定能打個措手不及,從而旗開得勝。
然而,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此時的紅25軍雖然在開會,對陳沛師的突然襲擊有些意外,但反應十分迅速,立即中止會議,對部隊緊急集合,軍長程子華率一個團跑步出發奔向前沿,軍政委吳煥先帶一個團迅速跟了上去,指揮部隊實施反擊、副軍長徐海東帶領一個團勇猛地沖入敵群,一陣猛打,硬是從敵人手里奪回了東山坳口。軍首長靠前指揮,親自沖鋒很快扭轉了戰局。
庾家河戰斗打得異常激烈,由于戰況非常緊急,而紅軍長途行軍,已經疲憊不堪,敵人的偷襲讓戰士們措手不及,戰場態勢非常不利,指揮員們只好親自帶隊,親臨一線,大大鼓舞士氣,陳沛下令以師屬迫擊炮轟擊紅軍陣地,此時,紅25軍軍長程子華正在用望眼鏡觀察戰況時,被一顆子彈擊傷雙手,三根手指被打斷。副軍長徐海東在戰斗中被一顆子彈從左眼底下穿過,從后頸飛出,身受重傷。
經過紅25軍領導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率領戰士們英勇反擊,殊死奮戰。經過 20 多次反復沖殺,終于將敵人打垮,陳沛只好率部向盧氏縣退去,他的升官夢也終于破滅。
不過順便一提的是,在三年多后的1938年,陳沛同樣率領的這支番號叫六十師的部隊,駐守在江西德安的麒麟峰時,與日軍27師團第3聯隊打了一仗,擊斃大隊長廣部廣少佐,俘虜了日軍中隊長江田大尉以下4人,根據60師當時報告鄂電文,能準確說出這個中隊長名字和軍銜,可見將其俘虜還是有根據的,但該部傷亡近千人,可見戰斗之激烈,后來,陳沛寫了:六十師公墓碑記:
陳沛書法
衡岳巍峨,洞庭浩瀚。英魂有依,忠骨永藏,得其所哉。抗戰五年來,諸先烈奮其忠貞報國之精神,慷慨效命于贛皖蘇湘間,大小數百戰。先以淞滬洋涇河四旬固守,殺敵盈野;孤軍挺進金雞嶺,血戰九晝夜,予敵反掃蕩,達成江南劃期勝利;瑞武路、麒麟峰白刃肉搏,獲得“無敵軍”光榮獎旗;與夫長沙會戰之一捷再捷三捷,壯盟國雄威,揚大漢天聲,最為豐烈。凡茲豐功偉績,將與名山大川而傳誦萬古!其精魂毅魄,又必與此神州清淑之氣,蜿蟺扶輿,磅礴而郁積,呵護此茫茫禹甸,而隱若長城。后之人,出于淞濱,泛太湖,溯長江,下云夢,而南游乎湘中,其必曰,此某山某水,乃“無敵軍”蕩寇擒酋之舊戰場也。登祝融峰,俯覽八荒,遙指其下有巍然而高者曰,此“無敵軍”抗日諸先烈之佳城也。死有重于泰山,允卜葬乎南岳,相與贊嘆景慕,馨香拜禱,然而動復仇雪恥之志,堅勁草寒松之節,共以天下安危、國家興亡為己任,蹈仁赴義,宏揚諸先烈之事功,由無敵軍而無敵國,無敵于天下!是則我六十師抗日諸先烈,其亦可以含笑于九泉矣。
正是抗戰時期這一仗下來,陳沛受到嘉獎,晉升第十八軍副軍長,仍然兼任六十師師長。不久之后又升37軍軍長、32集團軍副總司令,跟紅軍作戰撈不到升官的好處,在抗日戰爭時如愿以償。后人評價說,打內戰沒有好結果,只有抗擊外來侵略者,方能名利雙收。這一點在國軍中將陳沛身上是最佳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