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風情的橫道河子老火車站橫道河子的冬日戀歌,由此爆火橫道河子在小紅書上已有近四千篇旅游筆記咖啡店的二樓就是民宿很多當地獨有的咖啡品類小攤前排滿了人麻辣燙店里常常坐滿了游客滑雪場內,為游客換新了五彩斑斕的服裝
作者 |胡不喜???
編輯| 車卯卯
百年小鎮的“種草季”????????????????????????????????????????????????????????
在東北方言里,橫道河子其實是個很隨意的名字。
如果你在地圖上搜索“道河子”,就會看到東北境內,二道河子、三道河子、四道河子之類的地名到處可見。之所以叫橫道河子,只是因為這里有一條橫穿道路的河。
在小紅書上,這個小鎮伴隨著冰雪旅游熱,在2023年的冬天一夜爆火,成為東北冰雪旅行的寶藏隱藏款。如今,許多打卡完哈爾濱的游客,會坐上一個小時的高鐵,涌入這座牡丹江市下轄的百年小鎮。
一個原本加上周邊6個村子常住人口只有4000人的小鎮,迅速改變了模樣。2024年冬季,小鎮每天的平均游客量達到了5000人次以上。
服飾租賃、旅拍興起,咖啡、酒館、俄式民宿開始在小鎮生長而出。2024年,橫道河子新增了61家民宿,27家旅拍店鋪,咖啡館也新增了六七家。
這似乎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某個寶藏小鎮通過網友“種草”而走紅的故事。
這個冬天,我坐上了轉了幾趟的高鐵,來到這里,卻發現小鎮的故事還有另一半。
在這一半故事里,我似乎看到了橫道河子、哈爾濱、甚至是整個東北冰雪走紅背后的脈絡。
解鎖東北“隱藏款”
嫁到橫道河子30多年的谷姐,和鎮上的其他居民一樣,驚嘆于這兩年家鄉的變化。
2023年以前,這座小鎮就像東北旅游的隱藏款。
山谷中的百年古鎮,張藝謀電影《懸崖之上》、徐克電影《智取威虎山》都曾在此取景。這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東北虎養殖基地。200多處俄式建筑,是中國僅有的9個近現代早期工業遺存之一。
但小鎮旅游始終“體寒”。不是深度玩家,很難解鎖這里。
谷姐夫妻倆在鎮上開根雕店,顧客只有來自周邊的零散游客。為了補貼家用,谷姐還會去牡丹江市打工。
2021年冬天,攝影師“江河船”偶然來到這里。那時,小鎮的居民都沒有想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的一組照片,日后會吹起一股“爆改”小鎮的勁風。
小鎮風光隨時拍就很美
綠皮火車從鎮上穿過,時間放慢腳步。鱗次櫛比的木刻楞房屋,色彩斑斕的屋頂,古老的俄羅斯風情東正教教堂……現代人理想中的浪漫元素,在小鎮隨手可拾。
而最令人嘆服的,還是任何影棚都無法模擬的冬季氛圍感,無需刻意擺拍,這里隨處都是可以出片的雪景。
連續兩個冬天,“江河船”都特地來此拍攝。2023年10月,他把這組命名為“橫道河子的冬日戀歌”的照片,發布到小紅書,這篇只有一句文字介紹的筆記,卻收獲了3.6萬個點贊。
這組照片成為許多人“種草”橫道河子的起點,有用戶稱這個地方像《情書》里的場景,更多人則在問,這是在哪里拍的?怎么拍?
彼時,正是東北冰雪旅游熱興起的時候,被照片吸引前往橫道河子的游客,紛紛分享旅行筆記,而這些分享,形成了更多種草的漣漪,吸引更多人前往。
原本冬季鮮少有人到訪的小鎮,突然在2023年的冬天,成為了熱門的冰雪目的地。
旅行博主陳小凡拍攝的一組照片,甚至被當時的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注意到,分享轉發到外網。
去這里拍攝人生照片,開始被北上廣深的游客們寫入了冬日旅行清單。游客越來越多,也有了幾千篇旅游攻略筆記可供參考,讓第一次到訪的外鄉人也可以輕松解鎖這個寶藏小鎮。
“爆改”小鎮
橫道河子的積雪覆蓋下,從來不缺火熱的故事。
百年前,小鎮因中東鐵路修建而興起,來自內地、俄國、朝鮮的冒險者,在這里聚居“淘金”。如今時移勢易,游客的涌入,讓敏銳的城市青年,嗅到了投資機會,一批新的創業者來到了這里。
牡丹江人李勇,在橫道河子火車站旁邊經營著鎮上第一家咖啡館——橫道咖啡。2018年哈牡高鐵通車,曾經是名程序員的他從深圳辭職,回到牡丹江。因為看好橫道河子的旅游資源,在這里買下一棟房子。
但房價并沒有如預期大漲。2023年初,他在這里開辦起了民宿和咖啡店。當時,這里還沒有被網友種草帶火,本地人也沒有喝咖啡的習慣,李勇時常一天也賣不出十杯咖啡。
正是這一年冬天,南方游客開始涌入橫道河子,李勇明顯感覺到小鎮的變化。
街道上簇擁著三三兩兩穿著淺色羽絨服的游客,他們有些拿著手機看著導航來到咖啡店,也會看著小紅書上的分享點單,而拿到咖啡之后會第一時間拍照,再次分享到網絡平臺上。
李勇的咖啡店,臨近熱門打卡點,正是大家在冬天取暖歇腳的好位置。曾經門庭冷落的咖啡館,成為了橫道河子打卡拍照的旅游路線必經點,店里的咖啡豆一度賣到斷貨。
李勇日常也會刷起小紅書,搜一搜“橫道咖啡”,或者是評論區里,找尋游客分享的筆記和評論。
最初,店里的咖啡只有美式、拿鐵兩種產品。有游客在小紅書里說,“想喝東北特色咖啡”,李勇便開始對咖啡進行了“爆改”。
李勇便找到了當地“橫道果酒”釀造工藝傳承人,調制出了聽名字就很大興安嶺的三款咖啡——黑加侖冰美式、紅樹莓冰美式和格瓦斯拿鐵。
由于店面較小,客流量太大,不少游客會說買到一杯咖啡很不容易。于是李勇開通了團購和外賣,解救每個需要咖啡的游客。
在橫道河子,和民宿老板們聊天,他們都常將“阿廖沙”民宿掛在嘴邊,夸贊這個民宿的主理人“站在那里就是道風景”,也把他的民宿當成標桿。
阿廖沙在小紅書上發布的貼子
2024年7月,阿廖沙民宿主理人張林鑫從北京裸辭,來到橫道河子創業,將一處俄羅斯舊居改成俄式風情民宿。
他會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和民宿的照片,也會發布店內活動和新動向。他也發現,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客人,通過賬號發現、來到了他的民宿,開業剛兩個月,民宿的訂房率已經超過了50%。
冬季的小鎮下午四點就天黑,過去,這里沒有夜生活。
2024年9月,橫道果酒開張,小鎮也有了早C晚A(早咖晚酒)。
主理人費凡,家中在當地經營特色果酒廠,有35年的歷史,也是果酒釀造工藝的非遺傳承人。在看到游客不斷涌入后,她租下了橫道咖啡旁邊的店面,開起了精致的小酒館。
在小紅書粉絲的建議下,傳統的大木桶換成了精選小包裝,再融入精釀啤酒、雞尾酒等產品,更符合南方游客的微醺喜好。
“聽勸”的橫道河子
小酒館的對面,就是谷姐的根雕店。
2024年,橫道河子的第一場雪來臨之前。谷姐每天都在催促著工廠的冰箱貼訂單。
前幾年,根雕店生意逐漸沒落。新的游客涌入,讓她看見了文創產品的商機。在橫道河子,文創紀念品依然市場空白。她成了橫道河子第一個設計文創冰箱貼的人,改進的第四版冰箱貼,已經賣出了400多個。
為了了解顧客喜好,她每天睡覺前都會刷一刷筆記,學習流行的文創設計。
不獨谷姐,整個小鎮的居民都在掀起爆改潮。
“愛尚麻辣燙”老板夫妻倆是鎮上最早意識到經營小紅書賬號的一批居民,為宣傳自家店鋪和客人及時溝通,他們幾乎把家安在了小紅書上,每天分享小鎮的天氣,提醒該如何穿衣。因為有問必答,被小紅書粉絲戲稱她為“我在橫道河子的唯一人脈”。不少粉絲來到橫道河子后,選擇來這里吃上一頓,
一年過去,只有五張桌子的小店升級為窗明幾凈的網紅店,店面擴了三倍。為了讓每一次短暫的相遇都能留下記憶,老板娘還特意設計了便利貼的留言墻。滿墻的便利貼,見證的不僅有生意的火爆,還有人情的流動。
變化在小鎮的每個角落發生。
看著游客發在小紅書上的筆記和評論,飯店推出了新菜單,民宿換上了一次性馬桶墊,雪季來臨,小鎮旁邊的威虎山橫道雪場也做了升級。
因為常有游客反饋,雪場的老式滑雪服不夠出片。雪場于是“聽勸”更新了雪服雪具。過去色彩單一的雪服,如今替換成了五彩斑斕的時尚款式,顏色也足足有十種以上。雪場邊上了也新建了夢幻的玻璃咖啡館。游客取暖休息,也能打卡拍照。
意識到了內容“種草”的效應,雪場對于小紅書旅拍攝影師,無論何時來都予以免費。對于筆記點贊超過500的博主,也會免除雪票,從而吸引更多人來打卡分享。
但更為極致的“聽勸”,還屬牡丹江文廣旅局。
牡丹江文廣旅局在小紅書上開設賬號,核心工作就是,梳理游客在小紅書發布的筆記和評論,看到問題,快速解決并進行反饋。
2023年巨大客流量降臨后,小鎮的基礎設施的短板迅速暴露,這隨即引來了許多游客的抱怨。
有網友發筆記說,反饋小鎮公廁數量不足,就連夜整修廁所,并推動鎮內機關事業單位、景區和諸多商鋪衛生間免費對外開放;有網友反饋運力不足時,就調動全市出租車接游客,并對出租車價格進行嚴格限價;有網友說,拎著行李旅行不便時,就發動當地商戶提供免費行李存放。
牡丹江市文廣旅局也因此被小紅書網友稱為“聽勸的文旅局”。
結語
50多歲的谷姐剛開通了自己的小紅書賬號,她告訴我們,小鎮幾乎每家店鋪,都有自己的小紅書賬號。
店主、出租車司機、旅拍攝影師……小鎮上的人都在嘗試摸索著怎么做小紅書。不知道發什么內容游客會喜歡,他們就分享橫道河子風景、每日天氣和當天人流量,如果看到想來橫道河子的游客發帖求助,就在評論區熱心解答。
常有人在小紅書上,說在橫道河子能夠感受到一種“集體的熱情”。
小紅書網友“The-One-咪”發了一條“尋人筆記”。原來1月13日在橫道河子游玩時,朋友在洗手間摔倒,無法自己移動,只好求助警察和志愿者幫忙。“剛好有個志愿者小姐姐在衛生院,把我們送到高鐵站!高鐵站大哥、民警小姐姐,也是幫大忙!一路綠燈啊!暖心的不行!東北人的好客熱情第一次這么具象化的感受到。”
“元寶寶”發筆記說,“橫道河子本是插曲,卻成了主旋律。所有的溫暖快樂和善意都來自橫道河子。這里的老板也好,安保的大叔也好,路人也好,都非常溫暖……以后如果還有機會來東北旅游,一定會二刷橫道河子。”
越來越多的游客,在打卡完哈爾濱后來到橫道河子。根據牡丹江文旅的數據,2024年橫道河子全年接待游客131萬人次。
游客們在內容平臺上的分享,解鎖了本地并未被意識到的“標簽”。橫道河子能夠俯瞰全鎮風景的半山坡機位,電影風格的老火車站,火車鐺鐺駛來的鐵道口,都是網友們種草出來的“新景點”。
時隔一年再去探訪小鎮,陳小凡發現:半山坡機位新增了路線指引,設計了秋千、小羊等商業打卡設施。曾經貓冬的當地人從家里走出,支起攤位,賣起了烤地瓜、冰糖葫蘆、樹莓藍莓和特色凍梨。
這是橫道河子的故事。
但它卻并非只有橫道河子的影子。
這是過去一年多,正在黑龍江、在整個東北正在發生著的故事。爆紅、寵粉、聽勸、改進,這片土地緊緊抓住冰雪的機遇,為經濟帶來難得的活力。
在這一過程里,內容平臺上龐大的UGC內容(用戶生產內容),助力著這些目的地走向更為大眾的視野。而平臺上用戶的“種草”,又在反推著在地商家、居民、管理者們,洞察需求,對自己進行“爆改”。
在這樣的“爆改”里,橫道河子正在“重啟人生”。
*本文中部分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