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青島中院”)公布了一則執行懸賞公告,矛頭直指保利發展集團旗下商業運營實體——廣東順祺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為保利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公告指出,該企業及法人因拒絕執行法院的有效判決,拖欠民營企業款項超過4476萬元,使保利發展集團深陷“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的風波之中。
保利發展集團身陷“老賴”風波,拖欠巨額款項
據懸賞公告透露,廣東順祺及其相關實體因無視生效法律文書所規定的支付義務,累積欠款金額高達4476萬元。經深入股權分析,廣東順祺背后的控股公司為保利發展集團,揭示了保利集團才是此次欠款事件的核心角色。
通過查閱相關案件信息,人們發現青島保利廣場的運營方山東嘉保近年來經營困難重重。2022年,青島保利廣場因租金爭議、商戶撤離等問題而停業,并于2023年正式退出市場。期間,山東嘉保的法定代表人頻繁更迭,背后的動機引人深思。這一系列變動是否暗示保利發展集團試圖通過法人變更來規避債務責任,引發了廣泛關注。
保利廣場多地項目遭遇困境,部分成為“爛尾”
青島保利廣場的關閉并非個例。近年來,保利發展集團在全國范圍內的保利廣場項目頻繁出現問題,成為商業地產領域的反面案例。
南充保利廣場于2019年開業,但僅運營三年后,便因商戶維權、客流量不足等問題于2022年底關閉,最終被萬達廣場接手。
無錫保利廣場自2012年起,因“保利卡拒收”事件、資金鏈斷裂等問題逐漸衰落,至今未能重啟,成為當地商業地產的“爛尾”代表。
廣東順祺所拖欠的款項涉及多家中小型供應商及合作伙伴,此次懸賞公告事件曝光了保利發展集團長期拖欠款項的真相。作為一家央企,保利發展集團本應展現出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商業信譽,但面對債務時卻選擇了逃避,這不僅損害了民企的利益,也嚴重破壞了央企的公信力。
央企失信問題亟待整治,國家出臺重拳政策
2024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明確要求央企、國企率先清理拖欠賬款,并建立長期防控機制。保利發展集團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本應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典范,但其控股的商業公司卻多次陷入債務糾紛,甚至被列為被執行人,嚴重損害了央企的形象。在國家多次強調清理拖欠賬款的背景下,保利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將嚴重動搖公眾對央企的信任基礎。
內容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