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眾所周知,發動機積碳主要是冷啟動,頻繁啟停和低轉速下燃燒不充分導致的。那這樣看混動車的發動機比純燃油車更容易產生積碳咯?
A:理論上確實是這樣,您也已經把積碳產生的原因基本闡述明了。面對這種情況,現在的主機廠在針對混動車型方面都有專門研發的發動機。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積碳的產生。但物理定律沒法打破,積碳或多或少都無法避免。
Q:油車沒法配備高階智駕,主要是電力供不上。那為什么不配備一塊較大的電池,比如3度左右,這塊電池就專門為多媒體,智能化還有智駕系統提供電量。
A:其實,海外版的奔馳S級(參數丨圖片)已經配備L3級駕駛輔助了,這就比國內所有的智駕都要更先進,因為國內的駕駛輔助系統還停留在L2,換句話說已經有油車給到比國內的新能源車更高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而為油車加一塊電池專供多媒體、智駕等不太現實。這塊電池的電量從何而來?是依靠發動機?還是配備單獨的充電接口?如果依靠發動機充電,但這塊電池的電量又不能參與驅動,它所需的電量會讓發動機的性能產生較大的分流,影響車輛的駕駛性能。目前來看,擁有較高智能化的純油車,例如吉利中國星系列,通用旗下,福特旗下多款車型,其綜合智能化表現,無論是多媒體互聯網,還是智能駕駛輔助,也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雖然比新能源車的有差距,但用起來也足夠(我認為)。
Q:合資車現在還有什么優勢?
A:合資車的優勢那可大了去了,當然,我指的是純汽車工業的技術層面。即便是在國內“混”的比較慘的諸如現代起亞、馬自達、標雪,他們的技術實力都遠超任何一家中國汽車品牌。不過,中國市場的特點,當然是中國品牌更拿的準。在智能化,以及營銷方面,中國品牌又優于幾乎所有的海外品牌。但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們和海外大廠真的還有很大差距。
Q:合資品牌的中國特供車在前幾年是為了壓制價格更低的國產車推出的,但現在國產車產品力和價格都足夠有底氣,這些車型還有什么優勢呢?
A:確實。而且不難發現,現在的“特供車”越來越少了。似乎除了朗逸、寶來銷量還不錯,其他前幾年很常見的特供車都慢慢消失了。例如福特福睿斯、本田凌派等,要么直接停產,要么銷量相比以前少得可憐。它們的低價優勢沒了!品牌形象優勢也所剩無幾。原因就是國產車支棱起來了!
Q:為什么237馬力的CT5會跑不贏220馬力的邁騰?
A:車子實際的動力表現不是單單看馬力就能分出高下的。就像長得高的人不一定都擅長打籃球一樣。CT5雖然馬力稍大,但由于是后驅,變速箱也是AT;相比前驅,還是雙離合的邁騰,傳動過程中的損耗更大,可能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馬力上的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