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查老師關于咖啡期貨暴漲原因分析的視頻被大量轉發,問查老師要了文字版,在互聯網留個底,個別表述跟視頻或許有出入,謝謝查老師分享,內容全面完整,歡迎分享,手機編輯發布如有紕漏敬請指正,以下是視頻文字版。各位周日愉快!
這,是一杯瑞幸的熱美式,9.9
這,是我自己用巴拿馬羊皮紙莊園咖啡豆做的手沖,15克咖啡豆,60 元
為什么,同是黑乎乎的兩杯咖啡,價格會有如此的差距?
咖啡是一個國際貿易物,要交易,就得有個共同的交易原則,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價格。咖啡豆有兩個國際期貨交易價格,一個是紐約ICE交易所的C price,交易的是阿拉比卡咖啡。另一個是倫敦LIFFE交易所的robusta price:交易羅布斯塔咖啡。
這些期貨價格,會因為各種因素,實時變動。如果你是咖啡愛好者,那么你應該已經知道,交易阿拉比卡的c price,已經漲到了自1972年以來的新高,400美分一磅。
你可能會說,400這個數字,對我一個喝咖啡的人來說,代表什么?
我跟行業里面的生豆商、烘焙品牌、以及國家生產者協會都聊了一下,我會試著解讀三個問題
1. 是什么因素導致期貨價格的瘋漲
2. 對于整個咖啡供應鏈的人來說,會有什么影響
3. 對消費者的我們,該怎么應對這個價格不確定的未來?
視頻有點長,但我想這應該是全網最深入分析的一個視頻,所以,我會非常希望大家看完,然后大家可以一起來思考一下這個切身的問題。
C price,指的就是普通大宗貿易的商業豆的期貨價格,也就是最普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交易價格。2/7的收盤價,是403美分一磅,我買一條貨柜300袋的生豆,把運費、保險、報關、增值稅、關稅等等的費用加上,從巴西santos港運到上海港,保守估計1kg的生豆成本,就會來到80元1kg,如果生豆商完全不賺錢的把豆子賣給烘焙商,而恰恰好烘焙商就在生豆倉庫隔壁,所以不需要物流費,然后烘焙商完全不算整個工廠幾百萬的投入的攤提,只算原物料成本以及烘焙的損耗,那么1kg的熟豆成本,就是100元。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各大購物平臺,買到了100元1kg以下的咖啡豆,那就要請你合理的懷疑,你買到的,真的是好的咖啡豆嗎?
大家一定要理性思考,這個價格是完全沒有產生利潤的價格,而這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生豆商會有借貸利息、倉儲成本、員工薪資等等的費用需要加在利潤里面,咖啡烘焙品牌會有設備攤提、人員薪資、電商平臺抽成,退換貨、等等的成本,所以最終1kg賣150~200元,我覺得都是不過分的價格。而今天生豆超過400的這個價格,在去年11月,還在250左右,是的,你沒看錯,這短短的3個月,漲了60%。
期貨價格的變動,背后的原因非常復雜,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說,玩期貨 九死一生。
而我覺得其中影響最大的有三點,一是對未來供需失衡的看衰,二是熱錢的涌入,三是戰爭和地緣政策的影響。
期貨的本質是對未來交易的約定,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對未來市場看好還是看衰的風向。咖啡的消費,每年都在以2%左右的速度增加,這個增加主要是由產地內需的增加以及中國市場過去十年增長近150%帶動,增長的趨勢,預計會持續到2032年。供給端呢,全球前兩大咖啡豆生產國巴西跟越南,在過去幾年都遭遇到了減產的問題,尤其是巴西,在遭遇干旱、霜凍,炎熱氣候等影響,讓巴西為未來產量有著非常悲觀的預測,巴西在頂峰時,可以有超過6000萬袋的產能,但是23/24產季,落到了5421萬麻袋,給市場一個重磅打擊的,則是巴西國家供應公司(CONAB)在2025年1月發布的2025產量預測,直接把數字拉倒了5181萬麻袋,對咖啡產量的預測,其實有很多家在做,而數字大多在5000萬袋上下。也就是這個消息一放出來,期貨價格直接從320,只花了2周,飆升25%,突破400大關。需求一直在,但生產端沒那么多,這個供需可能的失衡,帶來心態上的恐慌,讓大家想要趁現在,鎖定未來價格跟需求量,期貨價格,自然就被推升了。
期貨市場不僅僅是農民和貿易商用來鎖定未來價格的工具,它還是一個投機者的天堂。
(1)全球資本尋找避險資產
最近幾年,全球經濟環境非常不穩定,比如通脹、地緣政治沖突(像俄烏戰爭)、能源危機等等。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會尋找一些被認為“有價值”的商品進行投資,而咖啡就是其中之一。為什么是咖啡呢?因為咖啡屬于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品之一,需求量大且相對穩定,不容易像其他商品那樣受到需求端的劇烈波動影響。于是,咖啡期貨成了資本追逐的熱門標的。
(2)羅布斯塔價格上漲帶來的連鎖反應
除了阿拉比卡咖啡,羅布斯塔咖啡的價格最近也漲得很猛。羅布斯塔主要用于速溶咖啡和商用咖啡的生產,它的價格上漲會讓更多的買家轉向阿拉比卡咖啡,從而增加了阿拉比卡的需求。這種“替代效應”也吸引了投機者的注意,進一步推高了阿拉比卡的 C Price。
(3)量化資金的介入
現在的期貨市場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了,而是一個高度金融化的場所。很多量化基金和對沖基金會使用算法模型,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價格波動、交易量等指標,快速進行高頻交易。這些算法并不關心咖啡的實際供需情況,而是根據市場的價格走勢進行投機操作。比如,當 C Price 突破某個關鍵點位后,這些算法可能會自動加倉,進一步推高價格。
(4)市場情緒的放大效應
當期貨價格開始上漲時,市場的情緒會被放大。比如,投資者會認為“價格還會繼續漲”,于是更多的人涌入市場,形成所謂的“羊群效應”。這種情緒化的交易行為會讓價格遠遠偏離實際的供需關系。簡單來說,原本可能是因為巴西減產導致的價格上漲,卻因為投機資金的加入而變成了“過度上漲”。
最后,則是全球頻發的戰爭,從俄烏戰爭影響肥料價格、天然氣石油價格飆升推高全球通脹,紅海周邊國家的戰爭影響海上航運等等,都從不同面向影響咖啡未來的不確定性。加上歐盟于2023年6月公布的《無森林砍伐產品法規》(EUDR,Regulation on Deforestation-free Products),要求大型企業要在2024年12月30日前合規,1是產區會來不及反應,二是合規成本增加,都再在的推升了期貨的不確定性。
咖啡是一個很長供應鏈的生產行為,價格的飆升,最利好的,是農民,以FNC哥倫比亞生產者協會舉例,現在這個節點,當農民把合規的咖啡豆帶到FNC去,FNC必須用跟期貨掛鉤的價格跟農民收購豆子,而且由于FNC 的規定是這豆子必須得收,所以在這時生產出的生豆,就可以給農民帶來更好的收益。生豆賣到了內地后,生豆商會賣給烘焙商,烘焙商賣給咖啡館、或者喝咖啡的我們。如果生豆商以過去一樣的成本計算方式加價銷售,那么烘焙商訂貨量就會更加謹慎,生豆在倉庫產生的倉儲成本會上升,貸款還款壓力也會上升,加上商業豆的利潤本身就非常的薄,這些成本的增加,讓這批豆子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賠錢。烘焙商也是,如果按照60%的漲幅來調整售價,消費者可能會棄咖啡轉往奶茶的懷抱,反正,喝什么不都是喝嗎?
所以在國內的供應鏈上,每個環節的人,都會更加的精算成本、并把利潤稍微收緊一些,讓1杯咖啡的價格到了生產鏈條末端不至有著過多的價格漲幅。
如果我在今天買了一條貨柜,18000kg的豆子,交易價格就是跟著期貨走,這一批豆子,正常大概3個月后我才會拿到手。所以三個月后的這批豆子,成本上,才會是貴的,,所以,我現在在市場上買 已經在國內生豆商手上的現貨咖啡豆,價格是三個月前的,應該是便宜的,對吧?對、也不對。邏輯上,在國內倉庫的生豆,的確是三個月以前的價格,但不對的地方,則是生豆商會需要趕緊籌措足夠的資金,以因應期貨高漲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可能的資金壓力,所以哪怕是現貨,價格也會上漲。再加上大家一定要有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決定價格的,是稀缺性!這時大家都在搶豆子,這個現貨的稀缺性,就顯現出來了!
期貨決定的是商業豆的價格,那我們喝精品咖啡,是不是就不受影響了呢?這,得看我們喝的是什么樣的精品。
我們說的商業豆與精品豆,是以SCA 評分標準80分為分界,80以上,才能叫做精品,但80分跟90分的咖啡,都是精品,價格卻會天差地別,分數在80分這一端的精品咖啡,價格受到期貨的影響很大。因為這些咖啡豆的交易價格,通常會是以C+XX元,來規范交易價格,而可以加多少,則視買賣雙方對于這批咖啡豆的價值以及數量來定。
我們再來看一下精品咖啡光譜的另一端,也就是分數很高的咖啡、以及競標豆,這些豆子的定價方式基本就完全不受期貨影響,他就是個賣方市場。
所以我們可以很粗略的這樣看,商業豆,會全然的受到國際期貨價格的影響,越接近商業的精品,受到期貨價格影響的程度越高,約遠離商業、級別越高的豆子,越不受期貨價格的影響。
如果未來上半年的期貨價格都一直維持在這個高位,那么咖啡豆的終端售價,肯定會上調,越商業,調幅越高。也就是說,如果你在4月份開始,還能買到了沒漲價的豆子,那就真的要請你合理懷疑一下,這個豆子的來源,要么可能是殘次豆,要么就是多年前的陳年老豆,要么就是算命的,早早就算出2025年2月咖啡會有一劫。然后低點的時候就囤了大量咖啡豆。這也是為什么,我超級不推薦大家買咖啡粉,因為你不知道它生前的樣子。
而我們應該怎么應對這個漲勢呢?
首先,大家一定要把觀念打開,不能覺得價格的穩定,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我們真的非常幸福,因為國家有宏觀調控、價格監控、農業補貼、多元進口、戰略儲備等等措施,來確保我們民生用品、水電煤的日常供應價格,加上大部分民生相關的單位都是國有企業,所以承受得住極端局勢時的虧損。所以我們看到的平穩,背后時存在非常多的成本。而咖啡豆的價格波動,并不在國家民生調控范圍里面,它仰賴的,時整個供應鏈的每一個人合力控制。但期貨站上400大關,是真的突破了大家承受范圍,所以調價 勢在必行。
調價后,我想用戶的需求跟購買行為會更加分化。對于日常就只是需要一杯咖啡的人來說,咖啡豆的購買會更加價格敏感,喝咖啡的頻率也可能會下降,或者購買品質更差的咖啡豆,或者轉往其它咖啡因飲料。
而另一群咖啡需求者,可能會開始自己買豆子做咖啡、或者多付一些些費用,開始嘗試入門精品咖啡,轉而嘗試價值感更高的咖啡。
如果你是要開始自己買豆子、踏入精品咖啡的領域,我這邊有幾個建議想給到你,首先,挑個好的、大一些的精品咖啡烘焙品牌,要在體量上、技術上有不錯投入的、以及品牌成立時長。首先,體量大表示有更好的議價空間,銷售效率以及各方面的平均水平都會更好。而技術,則可以看看該品牌在過去有沒有持續的投入設備、人員培訓,并在配方的研發上持續的更新。如果他們成立的時間,超過5年,那就更好,更不用說我推薦的這些,大概率都超過10年。
隨著咖啡期貨價格的持續上漲,消費者的需求正在逐漸分化。一部分人開始更加關注價格,可能選擇更便宜的商業豆、低分精品豆,甚至轉向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以控制預算。需求更多是功能性的。但還是要注意辨別質量,避免因過低價格買到了偽劣商品。
而另一部分消費者則更加、或者開始關注價值。他們愿意為更高品質的咖啡買單,從中體驗風味的獨特性和消費的儀式感。他們可能會深入了解咖啡的產地、買書來看,甚至在家購置設備。這類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有責任感的品牌,支持可持續發展和高品質的產品。
無論你屬于哪一類消費者,咖啡的價格波動都提醒我們,價格的穩定并非理所當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或許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在這場價格與價值的博弈中,喝到一杯真正滿足自己的咖啡。
希望這期長視頻的分析對你有一些啟發,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查老師的咖啡宇宙,我們下期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