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了!民營醫院紛紛解除醫保,它們在害怕什么?
都說醫保是塊“唐僧肉”,各大醫藥機構都想啃上一口,你看大街上琳瑯滿目的藥店,都將“醫保定點”幾個字印的特別大,而且放在最顯著的位置,生怕大家不知道他家可以刷醫保。
可這兩年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一些醫藥機構紛紛解除醫保服務協議,有些是因為出現了違法違規行為,被醫保局解除醫保,也有一些是主動申請解除。
比如2月14日,吉林省醫保局發布公告,153家定點醫藥機構解除醫保服務協議,其中104家因為違反協議而被解除醫保,另外49家是主動申請解除。2月15日,內蒙古通遼市醫保局表示和2024年初相比,定點醫藥機構解除協議114家。而早幾天,天津也公布了22家醫藥機構解除醫保。
這些解除醫保的醫藥機構,主要以零售藥店為主,但也有不少民營醫院。比如吉林大學南湖校區醫院,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醫院,長春凱旋醫院,長春恒達眼科醫院等等,都是主動申請解除醫保。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河南太康神華醫院就主動申請解除了醫保。
民營醫院綜合實力弱,對醫保的依賴度非常高。以2018年為例,全年醫保基金支出17822億元。其中,公立醫院來自醫保的收入為12339億元,醫保定點藥店的醫保收入約1700億,而民營醫院的醫保收入差不多就是3700億。
再看民營醫院的收入,2018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收入為5065億元,算下來,醫保收入占民營醫院總收入超過70%。
7成收入來自醫保,解除了醫保,不就等于自斷活路嗎?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原因其實很簡單,躲避監管,避免罰款。
自從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醫保監管持續加強,特別是這兩年,通過飛行檢查、專項整治等手段查處違規行為,大力打擊騙保行為。比如去年4月,國家醫保局聯合多個部門發布《2024年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醫保監管力度前所未有。
來看看2024年的戰績,2024年全國共追回醫保基金275億元,比2023年增加88.5億元。查實欺詐騙保機構2008家,偵辦醫保案件30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741名。
一旦被查出違法違規行為,不但會被解除醫保,而且面臨高額罰款。罰款大于利潤,讓不少中小民營醫院選擇主動退出醫保。比如去年震驚全國的無錫虹橋醫院騙保案,這家醫院涉嫌欺詐騙取醫保基金1179.2萬元,最后被罰款5895萬元。
再比如去年10月,山西臨汾醫保局公布41家醫藥機構被解除醫保服務協議,其中有19家是民營醫療機構,這些民營醫院都被處于違規金額的2倍罰款。
被解除醫保,加罰款之后,這些民營醫院基本都生存不下去。2019年2月,江蘇揚州江都新城醫院被解除醫保協議,之后不到半年,醫院被迫關門,50多名醫生失業。今年1月,四川廣元旺蒼佳士康養醫院宣布停業,去年11月,醫院被查出違規使用醫保基金10萬元,最后被解除醫保協議,罰款近20萬元。
所以,現在一些中小民營醫院提前主動退出醫保,也是擔心被處罰。只能說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一批靠騙保生存的民營醫院,沒有了生存的土壤。
當然,除了這個主要原因,還有就是醫保支付改革,中小型民營醫院因難以獲得高分值,收入受限。
對于民營醫院來說,醫保紅利期和野蠻生長期都已經結束,必須找準市場定位,發展自己的特色,才能生存下去。但不管怎么說,醫療機構合法合規經營,才是長久活下去的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