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洋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云南省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云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大理州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大理州書學研究會會長、云南藝術學院、云南交通學院客座教授。
1982年出生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祖籍河南濮陽。
2005年至今定居大理。
2003年畢業于四川中國書法藝術專修學院,師從中國書協副主席何應輝先生以及姜澄清、張景岳、劉新德、洪厚甜等老師。書法作品入選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第四屆全國楹聯書法展、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首屆西部書法篆刻展、第六屆全國楹聯書法展、云南省首屆書法提名展、第三屆西部書法篆刻展;榮獲第六屆云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勵基金獎三等獎。
散廬習書記
(節選)
文/一葦
萌生系統學習書法的念頭,由來久矣。然而跟著杜洋老師習書,卻屬偶然。那日,幾位友人小酌,說起杜洋老師要開辦成人習書班,于是眾人皆報名。其實在忙碌瑣碎的間隙,做些修心之事,比如習字,實在是人生幸事。更何況自小習書,卻不得要領,恍惚中年,自以為閱盡世態炎涼,卻于書法一途,仍在門外徘徊。系統習書,按時下的說法,也是圓夢之旅。
對杜洋老師的最初印象,是個有些靦腆、體形如東北壯漢、面皮甚為白凈的四川人,其實他有東北血緣。平素在公共場所,總能見到他的書法作品,或裝裱裝框懸于廳堂,或刻為楹聯置于館舍門枋,覺有一股秀雅清勁之風撲面而來,較為系統展示其書作的是“二杜書法展”。“二杜”者,為大理本土的杜武和來自四川攀枝花的杜洋,杜武書法近年走碑帖結合之路,在米芾及“二王”一脈的基礎上,融入魏碑的元素。杜洋則堅持帖學之路,其書承“二王”,又有禇遂良、趙孟頫的多年習練,走的是“秀雅清勁”一路。我曾經向杜洋老師討過兩幅作品,四尺斗方,一為“清凈無為、隨緣自在”,大字行書;一為“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隸書,張遷碑的感覺,中間幾行小字行書,將諸葛孔明《誡子書》的內容置于其間,在大字隸書間游走,我尤寶之,后有友人相中,只好忍痛轉贈。
下關風肆虐的時節,和諸友齊聚杜洋書法工作室,杜老師號“散廬”,且以“散廬”稱之。入散廬習字之前,我對書法的理解無非就是歐、顏、柳、趙,再加一點蘇、黃、米、蔡,繼而是董其昌、何紹基、吳昌碩,見識淺陋。曾聽人言,《麻姑仙壇記》我已寫了四十年,還沒寫好,還要繼續寫。那時心生敬畏,好執著,竟將之奉為楷模。我多年習顏楷,寫過《顏勤禮碑》《家廟碑》《麻姑仙壇記》《自書告身》,總不得法,卻也常以“擅顏書”自詡。入散廬習書后,方知“書法自學是自殺,找錯老師是他殺”之理。
始入散廬習書時,我的想法簡單,彌補顏楷中的不足,再學顏行書,即可。跟著杜老師習書后,方知凡事互為因果,如果不能探究顏真卿從哪里來,終難窺其堂奧。這就印證了那位前輩說的習《麻姑仙壇記》四十年,尚未寫好,絕非謙虛之詞。在一本碑帖上死守半生,卻沒有搞清源頭。都說顏有篆籀氣,這氣從何而來?倘若不習篆分,何以知篆籀?水有源頭樹有根,不從源頭開始,何以談書道?杜洋老師常說,不習篆隸,就丟掉了半個書法史。故而學書伊始,便是《嶧山碑》先正其鋒,稍為純熟,便轉清人小篆,如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等清代大家的篆書,此為第一階段。之后,轉入唐楷,唐楷習禇遂良,以《大字陰符經》入手,繼而寫《倪寬贊》和《雁塔圣教序》,后學智永《真書千字文》,開始我并不知曉這種課程安排的科學性,杜老師也不說,現在回想,當是以小篆練中鋒,以禇遂良和智永楷書練筆法,練結體,為轉入“二王”行書作鋪墊。《大字陰符經》號稱楷中之草,技巧難度高,寫好極為不易。諸學友中能將《陰符經》寫好者,實屬少見。智永的楷書則純屬王家筆法,王羲之沒有真跡傳世,學王可從智永起步。
杜洋老師自幼習書,經過多年系統培訓,無論是篆隸楷行皆精,可謂五體皆擅。其禇體楷書,英姿秀逸、典雅流麗,頗得禇遂良風神,可謂雅俗共賞。雅者,專家也,俗者,群眾也。其實要做到如此,談何容易,中國當代書法大家,能做到雅俗共賞者,在下看來,以啟功為代表。
當今書壇,為追求辨識度,彰顯追求個性特征,野惡粗鄙者不乏其人。雖說“丑書”不盡丑,蓋因群眾對中國書法的傳承不了解,但也有“野、丑、怪”之風。提到楷書,杜洋老師的小楷也極為精純,其小楷既有鐘王小楷的功底,也有趙孟頫的濡染,清秀舒展。其金粉小楷《金剛經》六條屏,五千多字,字字珠璣,不說藝術技巧,單以體力而論,亦常人難以企及。我曾臨傅山小楷《金剛經》一屏一千多字,便眼花背脹,難以為繼,可知其勞累程度。杜老師開玩笑說,這是匠人所為,書法家不為。其實也是說當下書壇的浮躁,搞搞筆會,酒酣耳熱之際,大筆一揮,飄飄灑灑,何其超逸?其實真正的藝術品均是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艱苦卓絕而來。杜老師常說筆墨紙硯都要精良,故而其寫《金剛經》的金粉都是日本進口,字字真金。他收藏的碑帖法書及拓本堆滿一屋。他對創作舍得花錢,生活中卻衣著簡樸,駕國產車,對藝術極為虔誠。
朱德《和李印泉先生抗日詩》三首
作者:杜洋
書體:隸書
尺寸:138cm×69cm
釋文:敗不餒兮勝不驕,蕩平倭寇氣猶高。
軍民一致收華北,鐵臂齊揮伏海鰲。
報國仇同志亦同,精誠團結挫強戎。
新師百戰身猶健,掃寇歸來唱大風。
苦戰三年春復秋,河山還我慰同仇。
他年痛飲龍江外,長戍邊疆衛九州。
款識:朱德總司令和李印泉先生抗日詩五首選錄三首,杜洋。
鈐印:散廬(白文)、杜洋和璽(朱文)
彩云仍舊現滇南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全國書法名家朱德元帥、葉劍英元帥詩抄作品展
指導單位
云南省文物局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室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協辦單位
云南省圖書館 昆明市博物館
學術支持
浙江省書法研究會 《中國篆刻》
支持單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 古田會議紀念館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
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云南民族藝術研究院 云南革命軍事館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云南省人大服務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省昆明警備區
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
機構支持
齊廬畫會 西湖畫會 三星堆詩書畫院
鳴謝單位
云南省博物館
展覽顧問
韓天衡 何應輝 鮑賢倫 孫慰祖
學術主持
劉新德 金心明
文學統籌
曹曉宏
總策劃
杜 拉
策展 人
劉德武 張 震
策展助理
念繼新
展覽協調
班 文 李建坤
展覽統籌
張文清 楊丹堯
展陳設計
邱 燁 方世秋
視覺設計
王昕蕾
展覽執行
鄒興梅 張玲玲 唐友軍 朱 曉
宣傳推廣
張 穎 劉堂建 張學聰
作品釋文
熊廷獻 劉慶飛 朱青玉 廉文杰
行政事務
李麗娜 馬 晨 張 穎 朱曉娟 梁甦君
公共教育
李安妮 曹楚坤 謝 瑞 張 睿 李 珊 王亞楠
趙凌瀟 張啟文 張瑋皓 王銓銳 朱翠紅 楊 楠
劉昊諺
展覽時間
2024年10月23日——2025年1月12日
展覽時段
9:00——17:00(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臨展廳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參觀需提前使用小程序預約。
圖文編輯:杜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