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傳出長安與東風進行整合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由于長安汽車近幾年成長突飛猛進,而東風汽車雖然去年銷量上也有所增長,但是從旗下乘用車品牌市場表現來看,確實與長安汽車存在明顯差異。
對于東風汽車而言,雖然對于技術平臺有大量投入,但多個子品牌市場影響力較低,月銷量破萬的爆款車型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合資車企也出現銷量大幅下滑。新能源車型銷量不錯則是沾了問界的“光”。所以對于兩家車企要整合,評論普遍認為長安汽車“吃了虧”。
對于整合后,雖然會有研發、供應鏈等共享帶來的成本降低,但也將不可避免面臨有限資源分配,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無論未來重組方式如何,近幾年發展未達預期的東風汽車,在內部調整上也是勢在必行。
總部向“運營+統籌”轉型
實際上在去年年底,不僅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有大的架構調整,東風汽車也動起來,在內部推進大的變革。根據了解,東風汽車集團則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東風汽車召開總部職能部門調整啟動會,宣布總部職能部門調整方案,并公布一系列人事任免,全力推動公司總部由戰略管控向“運營+統籌”轉型。
根據了解,這是東風汽車繼2023年宣布實施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后,繼續深化自主乘用車“躍遷行動2.0”,進一步整合集團資源運營自主乘用車事業,推進“轉型升級三年行動”的關鍵舉措。
在此次調整之前,東風汽車采用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下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等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將3個產品品牌的商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集中到集團統一管理,實現商企集中、制造集中、營銷集中。在調整后,東風汽車總部將在指揮、決策和管理這三個方面加強功能,向“統籌+運營”轉變。
根據了解,東風汽車總部機構撤銷7個二級部門,成立產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部、采購管理部、制造管理部和營銷管理部等4個一級部門,運行機制進一步扁平化,重點聚焦商企、采購、制造、營銷領域。同時東風汽車領導班子分工由分管板塊,轉向分管職能。
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表示,當前車市分兵突圍、單兵作戰不再有優勢,只有重新排兵布陣,實行統一的規劃、統一的指揮,才能在市場上打贏。因此,東風汽車總部的作用發揮至關重要。此次機構調整,總部加快向運營型轉變,強化指揮、管理、決策能力,有利于發揮集團的最大合力,有利于公司在擁擠的賽道上打出一片新天地。
嵐圖向合資品牌技術“輸血”
對于車企而言,市場核心競爭力還是產品和技術實力。而新調整后,商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部、科技創新管理部以及研發都是由東風汽車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崢分管。“汽扯扒談”注意到,在1月15日,東風汽車智能化領域“1+n”整零協同啟動儀式在公司研發總院舉行,而這次會議內容也正是由尤崢來主導。
東風汽車“1+n”研發體系通過資源整合推動體系、流程、標準、信息系統、工具等技術底層邏輯的一體化,實現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技術發展的統一規劃、集中研發、資源共享。而“1+n”整零協同則是打通集團內部資源,加速端云一體核心技術開發和掌握。項目以工程同步、質量同步、成本同步“三同步”為目標,并聚焦智能座艙整零協同和智能汽車云整零協同兩大課題。由此可見作為東風汽車內部整合中關鍵一環,技術整合已經落實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汽車技術整合協同,不只限于自主乘用車品牌,還橫跨東風合資車企。有消息透露,嵐圖汽車等自主品牌,已向東風日產等合資品牌進行新能源領域技術輸出,涵蓋三電總成、混動技術等。此外,不只是現有技術,嵐圖即將問世的ESSA2.0架構,SOA電子電器架構等最新技術,也有望與東風合資品牌進行合作。
作為集全集團新技術合力打造的嵐圖,已經成為東風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亮點,而接下來東風汽車需要嵐圖發揮出帶動作用。而在內部管理和技術打通后,東風汽車今年能否實現年銷量重回300萬輛目標,則會成為考核全面整合效果關鍵指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