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中國市場高高在上的合資車企,如今正親手“肢解”自己的定價體系。 2023年4月,日產全球CEO內田誠帶領高管團隊抵達廣州花都的東風日產研發中心,眼前的一幕讓他們徹底沉默:試車場停滿了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自主品牌電動車。
試駕結束后,這些曾以“老師”自居的高管們罕見地沒有批評,反而頻頻感嘆“這個也挺好”“那個也挺好”。
兩年后,這場沉默引爆了一場自殺式革命。 東風日產N7,車長5米的中大型純電轎車,定價僅11.99萬起,比自家燃油B級車天籟還低30%! 上市50天大定破兩萬,6月銷量超6000臺,沖上合資新能源榜首。
廣汽豐田鉑智3X狠:激光雷達智駕版定價14.98萬,上市1小時訂單破萬,程序員連夜搶修服務器,生產線緊急擴產。
定價自殺:先崩掉自己的溢價
合資品牌的反攻,始于對自身定價體系的“屠殺”。 東風日產N7的定價會上,管理層激烈爭論:“虧錢賣車怎么說服股東? ”最終共識是:必須用爆款破圈。 同樣的劇情在多個品牌上演:
奧迪國產A5L預售價壓到25萬級,高配搭載華為智駕也不超30萬,直接平替老款A4L;
廣汽本田新車P7定價與自家小一圈的燃油車相當;
大眾明年3款新車全系押注高階智駕,別克“至境”品牌6款新車全面部署智駕。
配置越級:復刻自主品牌的“屠龍術”
合資車曾引以為傲的“差異化定價”邏輯被徹底拋棄。 東風日產N7五個版本中,400V平臺、3C快充、自研云毯座椅全系標配,差異只體現在續航和智駕級別。
對比同價位的小鵬MONA M03,N7車身更大、屏幕分辨率更高,甚至可選裝冷暖冰箱,這些曾是30萬級新勢力的專屬配置。
激進的是激光雷達的下放。 鉑智3X將帶激光雷達的智駕版門檻拉低至15萬內,結果賣爆了:激光雷達版交付周期遠超基礎版,連豐田自己都意外。
豪華品牌也加入戰場:奔馳全新CLA純電版搭載800V架構和AI車機系統,奧迪A5L直接裝上華為乾崑智駕系統,用31個傳感器“堆”出新勢力級的體驗。
權力重構:中國團隊終于說了算
這場反攻的背后,是外方對中方團隊的徹底放權。 過去,合資車企的中方連調整鍍鉻條寬度都要向海外總部匯報。
如今,豐田首次任命中國籍高管擔任副董事長,在廣豐和一豐推行“中國首席工程師體制”,由中國工程師主導研發,包括下一代卡羅拉。
東風日產N7的誕生具標志性:這是日產首次由中國團隊主導設計懸掛“NISSAN”車標的新車。顛覆的是,日產總部甚至支持中國團隊打破全球統一的Logo設計,為N7首創動態發光車標。
大眾則在合肥建立德國以外最大研發中心VCTC,對接地平線、小鵬的技術合作,并授權其開發中國專屬的A級車平臺。
燃油車輸血:最后的供養
這場豪賭的資本,來自燃油車最后的“殘值”。 2024年,主流合資燃油車折扣率超20%,豪華品牌超25%,依然難阻份額暴跌:五年間,燃油車占比從94.1%腰斬至50.6%,合資品牌份額從61.6%坍縮至不足35%。
經銷商網絡也在崩塌。 2024年,超1200家合資4S店關閉,同期新勢力新增2000家門店。 為穩住渠道,廣汽豐田給門店每月五位數的補貼,從新勢力挖角金牌銷售;一汽豐田則放寬售后補貼條件,給經銷商“輸血”。
渠道求生:4S店變身“電區”
鉑智3X上市前,廣汽豐田在傳統4S店里劃出新能源專區,組建獨立電車銷售團隊。 廠家親自下場面試挖來的新勢力主管,承諾“月補不低于五位數”。
這種簡單粗暴的搶人戰術,暴露了合資品牌的焦慮:再不賣電車,渠道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OPPO vivo時刻:輪回開始了
當激光雷達價格跌破千元、800V快充成為標配,電動車的競爭邏輯正在轉向,就像2016年的手機行業:小米被OPPO、vivo反超,不是因為技術落后,而是線下20萬家門店和渠道效率成了決勝關鍵。
今天,理想MEGA在高速上比百萬豪車更穩,小米SU7 Ultra在賽道碾壓超跑,“經驗主義”徹底失靈。
新勢力們,輪到你們的護城河被顛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