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殺出一條血路。”這句宣言,不僅是長安的戰書,更是中國汽車央企在轉型深水區的生存信念。
文 / 張敏
在7月18日公布的國務院國資委2024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名單中,兵裝集團(長安汽車原所屬集團)、東風汽車、中國一汽分別位列第30、37、38位。
這一排名不僅是對三大汽車央企過往業績的肯定,更折射出它們在新能源轉型與智能化升級浪潮中的戰略定力。
隨著兵裝旗下汽車業務獨立為汽車類央企、東風與長安重組終止,中國汽車產業的“央企三角”新格局正式確立。
今年上半年,三大央企以“新能源加速、海外破局、改革深化”為共性主線,卻在戰略路徑與市場表現中呈現分化。而2025年下半年的決戰,不僅關乎年度目標的達成,更將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央企格局。
分化中顯韌性
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滲透率突破40%、智能化競爭進入深水區的背景下,呈現出“存量博弈”與“增量突破”并存的特征。三大汽車央企的半年成績單,既展現了傳統巨頭的轉型韌性,也暴露了路徑選擇的差異。
中國一汽上半年以157.1萬輛的累計銷量、6.1%的同比增速展現穩健態勢,45.5%的年度目標完成率背后,是自主品牌與合資板塊的均衡發力。
其中,紅旗品牌以22.5萬輛銷量、11.8%的同比增長延續高端化勢頭,品牌價值突破1410.65億元,登頂乘用車行業;解放品牌在商用車領域持續領跑,中重卡終端份額達23.2%;合資品牌一汽大眾、一汽豐田貢獻112.1萬輛銷量,為集團提供了穩定的業績基本盤。
長安汽車上半年以135.5萬輛銷量創8年同期新高,33.1%的新能源占比(44.8萬輛,同比增長52.3%)成為最大亮點。深藍、阿維塔等子品牌三位數的增長,構建起覆蓋8萬-70萬元市場的品牌矩陣;泰國基地投產右舵車、歐洲布局深藍S07的動作,讓海外利潤貢獻超30%。
更關鍵的是,長安新能源業務盈利同比改善20%,深藍接近盈虧平衡的狀態,驗證了“技術投入-規模效應-盈利改善”路徑的可行性。
東風汽車上半年以111.6萬輛終端銷量、36%的新能源滲透率傳遞轉型信號。嵐圖汽車連續4個月銷量破萬,上半年5.6萬輛的成績同比激增85%,其中夢想家在35萬元以上高端MPV市場每3輛就有1輛的占比,印證了高端化戰略的成效;東風納米BOX(參數丨圖片)遠銷20國,荷蘭市場登頂的表現,展現了差異化細分市場的競爭力。
盡管集團累計銷量同比下降14.7%,但自主新能源收益性居央企前列,合資品牌新能源轉型(如東風日產N7熱銷)的加速,為下半年蓄力埋下伏筆。
深化組織變革
燃油車時代,三大汽車央企縱橫捭闔,造就了長春、武漢、重慶三大“汽車城”。新能源汽車崛起后,三大汽車央企逐漸掉隊。國資委擬對三大汽車央企新能源業務實施單獨考核的政策調整,正成為重塑行業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
這一調整打破了過往以利潤為核心的考核框架,將市場占有率、技術突破納入核心指標,為央企在新能源賽道“松綁”,釋放出“允許試錯、鼓勵創新”的明確信號。
在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的深水區,組織變革已成為汽車央企突破體制機制束縛、激活發展動能的核心抓手。三大央企基于各自戰略路徑,推出了針對性的組織調整方案。
中國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 邱現東
中國一汽以“1156”年度任務為綱的組織變革,更強調“戰略管控與業務協同的平衡”。通過明確各板塊定位、優化資源配置,讓紅旗、奔騰、解放三大品牌既各有側重,又能共享技術底座與服務網絡。
在集團層面設立“品牌戰略委員會”,避免內部競爭。紅旗聚焦30萬元以上高端市場,奔騰主攻10萬-20萬元主流市場,解放深耕商用車領域。而7月發布的“EOA行業大模型”成為組織協同的技術紐帶。不久前成立的“一汽國際事業部”,則統籌紅旗、奔騰、解放的海外資源。這種“一個品牌出海,全集團支撐”的模式,讓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東風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楊青
東風汽車則在今年6月底成立奕派科技,將風神、奕派、納米三大品牌納入“研產供銷服”一體化管理,本質是通過組織重構解決資源分散、內耗嚴重的問題。這場變革并非簡單的部門合并,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鏈重組。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朱華榮
今年7月14日,長安汽車召開三季度全球高職級人員暨職工代表大會。會上,《創新創業計劃9.0》正式發布。長安汽車脫離兵裝集團、升級為獨立央企“中國長安”,不僅是行政級別的提升,更帶來了組織架構的根本性重構。這場變革的核心是“決策鏈縮短與市場化機制強化”,為其“殺出一條血路”的轉型宣言提供制度支撐。
三大汽車央企的組織變革雖路徑不同,但暗藏三大共性邏輯:以用戶為中心重構價值鏈(從“部門導向”轉向“市場導向”)、以技術為紐帶打破壁壘(數字化中臺成為協同基礎)、以激勵為杠桿激活人效(市場化薪酬與業績深度掛鉤)。
從深層次看,這場組織變革不僅是管理效率的提升,更是國企改革向“深水區”邁進的縮影。當決策更靈活、協同更高效、激勵更市場化,三大汽車央企才能在與特斯拉、比亞迪的較量中,亮出“國家隊”的底蘊與鋒芒。
政策松綁與產業協同形成疊加效應,三大央企與華為的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全面升級,成為智能化轉型的“加速器”。
東風與華為今年5月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覆蓋汽車智能化、企業數字化等領域,雙方將協同嵐圖、猛士、奕派等品牌,打造“乾崑智駕+鴻蒙座艙”的智能化產品矩陣。長安與華為的合作更顯深度,斥資115億元共同投資引望,聚焦智能駕駛系統研發。長安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維塔,攜手華為開啟智能汽車新時代。
這種“政策松綁+巨頭賦能”的組合,正推動三大央企在智能化賽道上加速超車,從“追趕者”向“并跑者”甚至“領跑者”轉變。
差異化競逐
當下,外部環境仍充滿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并存,汽車行業更迎來ICT企業跨界加入的新態勢。
在“新能源+智能化”的轉型主線中,三大央企各有特點:一汽以“品牌向上+數智化”為綱,東風聚焦“高端突破+資源整合”,長安則以“技術突圍+全球化”為刃,差異化競爭格局日益清晰。
一汽將“1156”年度任務作為戰略總綱,通過“品牌向上、技術突破、全球拓展”三維發力,構建全產業鏈競爭力。
品牌層面,紅旗沖擊50萬輛級產銷目標,通過天工系列車型強化“中國豪華”標簽,以“終身質保”等服務增強用戶粘性。奔騰則深化新能源轉型,悅意系列以“大空間、長續航”精準定位家庭用戶,83%的新能源占比已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技術上,一汽推進阩旗技術“SIGHT 531”戰略,7月發布的“EOA行業大模型”覆蓋研發、生產、營銷全流程。全球化方面,紅旗以香港為橋頭堡,加快新能源車型投放與換電站布局,同時進入捷克、斯洛伐克等歐洲市場;解放實施“本土化制造+場景化產品”策略,在東南亞建立KD工廠;奔騰則謀劃右舵車生產,瞄準東盟右舵市場。
東風通過“高端引領、中端聚力、海外延伸”的策略,破解品牌分散、資源內耗的難題,奕派科技的成立與高端品牌的加碼是其關鍵落子。
高端市場,嵐圖與猛士形成“雙輪驅動”。嵐圖計劃年內推出3款新車,覆蓋SUV、MPV、轎車三大品類,目標年銷10萬輛;猛士品牌繼917引領豪華電動越野新高度,又以M817開辟了智能越野新賽道。
中端市場,奕派科技整合風神、奕派、納米資源,實現“研產供銷服”一體化。奕派品牌定位15萬-30萬元市場,eπ007、eπ008基于全新純電平臺打造,續航超700公里;納米品牌聚焦8萬-15萬元市場,06車型以“大空間+低價格”主攻年輕用戶;風神則推出插混車型,填補10萬-15萬元混動市場空白。這種“高中低”全覆蓋的布局,使東風在主流新能源市場的滲透率提升至36%。
技術研發上,東風保持7%以上的自主研發投入強度,超級混動發動機熱效率達47.06%,掌握固態電池、氫能等核心技術。智能網聯領域,L2+級自動駕駛搭載率達77%,車路云一體化技術已在武漢智能網聯示范區落地,為商業化運營積累經驗。
長安將“第三次創業”推向深水期,以“技術投入+全球化”為核心。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殺出一條血路”的宣言,彰顯其背水一戰的決心。技術突圍是長安的核心抓手,計劃投入2500億元突破動力電池、智能駕駛等瓶頸。品牌矩陣構建上,長安形成“啟源(家庭)、深藍(年輕)、阿維塔(高端)”的協同體系。
全球化是長安的“一號工程”,泰國基地投產右舵車,專供東盟市場;歐洲設立公司,發布深藍、啟源、阿維塔品牌,深藍S07首發即獲5000輛訂單;墨西哥、巴基斯坦工廠建設推進,2030年目標海外銷量120萬輛,占比30%。
這種“本地生產+全球研發”的模式,使長安海外利潤貢獻已超30%,擺脫了“出口即低價”的傳統路徑。
殺出一條血路
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賽道的競爭將進入“淘汰賽”階段,三大央企的戰略執行與資源投入,將決定其在轉型深水區的生存與發展。從技術攻堅到全球化布局,從成本控制到生態構建,三大戰場的較量已然打響。
中國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邱現東要求,下半年各單位要扎實貫徹年度工作總體思路和“1156”重點任務部署……奪取“十四五”收官之年最大成果。東風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青提出,下半年要錨定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以營銷能力、商企能力、盈利能力突破為重點……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一切不確定性,全力以赴爭取最好的經營結果。兩個“最”字,可以看出對于下半年市場的寄望。
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核心技術突破,將成為競爭的“勝負手”。長安推出的SDA平臺兼容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并計劃年底試飛新一代飛行汽車。年底前實現固態電池功能樣車首發,有望在2026年量產裝車,拉開與競品的代際差距。下半年,長安將推出中型轎車啟源C390和緊湊型SUV啟源B216等多款車型,并計劃在2025年-2027年之間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
一汽將加速“EOA大模型”的工程化應用,目標是將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至18個月;解放氫能重卡計劃在唐山港、青島港等物流樞紐擴大試點,驗證零下20℃環境下的續航穩定性,為商業化運營積累數據。
海外市場將成為三大央企下半年的“增長極”。
長安將在泰國發布阿維塔品牌,投放阿維塔11、啟源E07等車型,主攻東南亞高端市場;歐洲公司正式運營,深藍S07將通過歐標認證,進入德國、法國等核心市場。
一汽紅旗不久前在香港車展發布右舵版天工05,同時與歐洲經銷商集團合作,在慕尼黑、巴黎設立體驗中心;解放將在東南亞推出針對熱帶氣候的新能源重卡,目標下半年出口5000輛,同比增長50%。
東風納米將加大歐洲市場投入,納米06計劃進入英國、法國,依托在荷蘭的成功經驗復制“小而美”的細分市場策略;嵐圖夢想家將登陸中東,瞄準當地高端MPV市場,與豐田埃爾法展開競爭。
在價格戰常態化的背景下,成本控制與生態構建能力將決定企業的生存韌性。資源整合效率構成第三重戰場的核心。長安的“創新創業計劃9.0”旨在通過數智化提升組織響應速度;東風奕派科技的“一體化”模式,聚焦降本增效與技術快速落地;一汽的供應鏈協同與成本管控,則瞄準“極致降本”目標。
在新能源汽車毛利率普遍承壓的當下,誰能率先實現“規模效應+效率提升”的平衡,誰就能在價格戰中掌握主動權。
三大汽車央企的2025年下半場戰役,不僅是企業自身的生死較量,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爭奪話語權的縮影。從高端品牌的艱難突圍到全球化市場的開疆拓土,這些傳統巨頭正在經歷“刮骨療毒”式的轉型。
正如朱華榮所言:“我們必須殺出一條血路。”這句宣言,不僅是長安的戰書,更是中國汽車央企在轉型深水區的生存信念。2025年下半年的決戰,注定將在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