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武岡市文化館美術專干史志軍的繪畫作品連續三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獲得一系列國際展覽的優秀作品榮譽證書。他的繪畫作品為什么能夠走出國門獲得國際展覽評委們的認可呢?本文認為真與美的追求就是他的繪畫作品走向世界的通道。
在史志軍八九歲的時候曾經學習過臨摹和默畫中國傳統的花鳥和山水國畫,陶醉在超現實的詩情畫意的美麗意境當中,曾經想象自己置身于遠離現實的浪漫的山水畫境的美感之中。八十年代初武岡文化館舉辦了武岡有史以來第一期美術培訓班,史志軍在這里接受了較正規的從畫石膏幾何體開始的寫生繪畫培訓。史志軍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地興奮,可以以自然為師,能夠更真實地表達自然的本來面目。求真自然就成為了他素描寫生的唯一目的。雖然在寫生對象的襯景選擇,光源方向和寫生角度上有一個預先的審美要求。但是這種審美要求在他過去欣賞繪畫作品的過程中就已初具雛形,再加上老師的現場擺放,基本已經心領神會。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要學會如何在紙面上真實地再現寫生對象,同時也從寫生的角度也反過來領略到現實生活的真實美。
如何在二維的平面上真實地再現三維對象,無非就是在二維平面上準確地把寫生對象的形體比例、空間結構和透視變形準確地落幅到自己的畫面上,再準確地把寫生對象受光情況的三面五調及空氣透明度對視點的影響的明暗變化表達出來。基本上就可以真實準確地把寫生對象再現出來。能夠真實地把寫生對象再現出來既是寫生繪畫的能力,也是寫生繪畫的目的。檢驗真實性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符合與不符合的問題。
但是在照相機已經發明幾百年的今天,僅僅能夠用畫筆再現寫生對象的光學圖像是不夠的。照相機比人的再現能力更準確更迅速,同時,也不是所有照相機拍下的真實照片都是令人愉悅,讓人喜歡的。學畫畫雖然要掌握再現寫生對象的真實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發現寫生對象能夠吸引觀眾眼球、引起觀眾愉悅、讓觀眾目不轉睛、過目不忘和浮想聯翩的能力。美術究竟是姓美,繪畫是美術中最重要的表達形式,繪畫的目的就是追求美,視覺形象美。但是繪畫中的美是在繪畫對象真實性的基礎上的美,在寫生對象真實性的基礎上再來尋求最美的光源角度,最美的寫生角度,最美的對象襯景,最美的色彩筆觸,表現方法等等的美。
史志軍的美術作品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就在于他對真和美的孜孜不倦地不斷追求。比如他第一幅走出國門被美國藝術工作室畫廊Art Room Gallery舉辦的“黃色藝術展覽”“Yellow”art exhibition.國際競賽中獲得優秀獎的水粉畫《黃色的遺跡》:
史志軍 《黃色的遺跡》 水粉畫
這幅畫是在武岡市雙牌鄉浪石村的現場寫生作品,寫生的第一目的就是表達對象的真實性。這個真實不是事無巨細地滿版照抄,而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典型化的真實,他并沒有把黃土磚的磚縫畫滿,畫滿了反而不像這塊黃土墻了。黃色土磚屋及其木屋架等實物是表達得較為真實了。但是天空的顏色他也并沒有按照藍天白云的概念把天空畫成藍色,如果在現場仰望天空,天空肯定是藍色的。如果把天空畫成藍色這幅畫就和普通照片差不多了。史志軍根據自己掌握的色彩知識把占畫面四分之三的黃色土磚屋上面的天空大膽地畫成了黃色的補色——紫灰色。形成了視覺上的補色協調使畫面更加美麗。
他的第二次走出國門,入選由藝術家空間畫廊Artist Space Gallery舉辦的“綠色藝術展覽”Green Art Exhibition 國際展覽作品:
史志軍 《綠葉白花》 水粉畫
史志軍 《綠樹紅廟》 水粉畫
這兩幅寫生水粉畫是2024年5月,史志軍隨武岡美術家協會寫生隊伍到武岡市龍溪鎮塘田村寫生畫桐子花,響應武岡市委市政府,文旅廣體局主辦的“唱響家鄉桐子花開”抖音短視頻大賽,唱武岡,畫武岡,推動武岡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所畫的兩幅桐子花寫生作品。
雖然是去畫桐子花,但是桐子花花型很小,可以用特寫的形式把桐子花畫大,但是不能體現當地的地方特色,因為有這種桐子花的地方太多了。史志軍就決定畫兩幅畫,一幅桐子花特寫《綠葉白花》和一幅體現地方特色的《綠樹紅廟》。確定了寫生對象,接下來的就是取景構圖,在陽光充足的自然光線的照射下選擇對象最美的角度進行取景構圖。陽光下的色彩絢麗多彩。5月份的季節到處是郁郁蔥蔥的綠色,綠色自然就是主調。關鍵是要畫出多種類型的漂亮的綠色,形成一種類似色的綠色織體,然后再在適當的地方給出綠色的對比色紅色形成補色關系的視覺協調。當然紅色不一定要是純度很高的紅色,偏紅就可以了。
比如《綠葉白花》里的白桐子花,看起來是白色,實際上是偏紅的白色,小花苞偏黃。這幅畫就形成了以綠色為主調的紅黃綠光學三原色互補協調的色彩織體。《綠樹紅廟》本身就有更強烈更大塊的色彩對比,灰紫紅色的廟墻和桐子花樹變化多端的綠白色很自然地形成了紅綠補色協調。不必去拘泥于綠樹的形體細節,用大筆觸把樹叢的大模樣點出來就行,這不僅體現了畫作的瀟灑舒心,也更進一步地把畫作和照片區別開來。這兩幅畫最大的看點就在于漂亮的色彩,所以史志軍選擇這兩幅畫投稿綠色國際展覽。
史志軍第三次走出國門榮獲灰立方畫廊Grey Cube Gallery 在2025年元月舉辦的第五屆肖像藝術國際展覽獲得優秀作品榮譽證書的兩幅肖像畫,就更加體現了他對藝術真和美的更嚴格和更高標準的要求了:
史志軍 《自畫像》 炭筆素描
這幅素描自畫像,是史志軍早年掌握了素描寫生技法后對鏡子寫生畫自己的所畫的幾幅自畫像之一。當然畫這幅畫的目的就是求真,真實地把他自己的正面頭像畫出來,形體輪廓必須準確不允許出現差錯。不可否認,他肯定也想把他自己畫得英俊瀟灑。但是這種求美的要求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哪怕他把頭像畫得再美,如果不像他自己,這幅自畫像也是失敗的。要想美化他自己,只能找最佳角度的光線和最佳角度的視點,對著鏡子看過去看過來,揚長避短地把他自己面部最精彩最滿意的地方展示出來直到滿意為止,再來重點刻畫主要關鍵部位,大膽地虛掉次要部分突出主體。這幅肖像寫生自畫像做到了求真和求美的完美統一,也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幅素描頭像寫生作品。
史志軍 《自畫像》 布面油畫
這幅油畫自畫像也是求真和求美的統一,只是在形體求真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程度的色彩變化和彰顯個性化的繪畫風格。史志軍創作這幅油畫自畫像的目的就是要創作一幅特立獨行具有標志性作用的自畫像,又要體現史志軍自己的職業身份和審美取向。史志軍的職業就是繪畫,所以這幅肖像畫必須盡可能地畫得像一幅繪畫作品而不能像相片,要盡可能多地留著筆觸印痕和生硬的色彩,他一反莫奈和梵高用小筆觸點小色彩的印象派做法,用大筆觸畫大色塊,但又不像馬蒂斯的野獸派那樣畫出整版的純色,把他自己的臉面畫得更粗狂個性更張揚。既表達了他的職業特點,又表達了他對當代藝術的審美取向。
所以求真和求美是史志軍的繪畫作品能夠不斷地走出國門引起國際展覽評委們的共鳴,獲得認可的根本原因。
來源:邵陽市文藝論家協會
作者:隆柏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