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影視形象 圖侵刪
其實他在試圖規避風險。
首先,在復雜的曹魏立儲之爭中,他與曹植交好,同時還送給太子曹丕王髦所鑄之劍。
據《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注引《典略》:
“初,脩以所得王髦劍奉太子,太子常服之。及即尊位,在洛陽,從容出宮,追思脩之過薄也,撫其劍,駐車顧左右曰:‘此楊德祖昔所說王髦劍也。髦今焉在?’及召見之,賜髦谷帛”。
他與曹植的交往,除了基于文學才華的惺惺相惜外,可能還有政治投機的利益考量。
曹操對曹植的喜愛曾多次流露,比如曹操曾有意讓曹植擔當出征重任,這在當時被視為一種立儲的重要信號,這讓楊修認為在曹植身上下注回報可觀。
同時他也明白曹丕是很有實力和地位的。他不敢完全忽視曹丕。送寶劍給曹丕,是一種示好行為,旨在避免與曹丕交惡,為自己和家族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留有余地,以防曹植最終未能成為世子,自己不至于完全失去與曹丕的聯系而陷入困境。
不管是出于己意還是來自其他人的壓力,他都要緩和與曹丕的關系,這也是在給自己留一絲存活的機會,只要有一丁點可以打入的楔子,他或許認為以他家族的關系網,還是有轉圜的余地。
楊修影視形象 圖侵刪
其次,曹操的健康狀況可能也影響了楊修對自身安全的風險規避。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步入暮年,長期的南征北戰和政務操勞,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雖然沒有史料證明他已經病入膏肓,但是從當時的戰事安排以及他的行動來看,身體狀況不佳已是不爭的事實。他可能也感覺自己時日不多,那些有可能影響政權穩定的因素,都被他格外關注,而楊修,就是他眼中的隱患。
楊修那句 “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又可惜” 對 “雞肋” 口令的解讀,不僅擾亂了軍心,更讓曹操意識到自己的心思能被楊修輕易看透。此外,楊修提前預知對外事務并備好對答記錄的事情,也不止一次地發生,這令曹操深感不安。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如果把楊修這樣能將自己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徹的人,留在兒子身邊,日后極有可能成為政權的不穩定因素。
再加上楊修出身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家族根基深厚,人脈廣泛。更為關鍵的是,他還是袁術的外甥。養虎遺患,他必須把所有可能威脅曹魏政權的后患除掉。
正如《后漢書?楊震傳》附《楊修傳》所記載:
“修之幾決,多有此類... ...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后患,遂因事殺之。”
在曹操殺死楊修后的一百多天,他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楊修影視形象 圖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