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學期之計在于新學期最初的3周。
新學期伊始,處于適應學校生活階段,學習難度不是很大,作業任務不是很多,放學也更早一些,正是培養各種好習慣的最佳時機。
習慣不在多而在精,抓好3個習慣,就能培養“學霸體質”,讓孩子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寫字規范認真
字是孩子的第二張臉,是隨時拿得出手的優勢,是收獲自信的法寶之一。
工整美觀的字體,會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會被掃描儀精準識別,是在最大程度上拿到高分的利器。
孩子寫一手好字,現在就能體會到它的好處,是作業本上的小花、小星星鼓勵,亦或是A+、100分的評價,是班級里、家長群里優秀范本的展示。
這些都是孩子開心一整天的密鑰。
在小學階段養成寫好字的習慣,形成肌肉記憶,受益一生。反之,寫不好字,在需要時再想改就要花費雙倍、多倍的時間覆蓋原有的壞習慣。
但是要想寫好字,卻是一段很難受的歷程。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吧,一年級下學期,明顯感覺到孩子的敬畏之心有所減退,工整認真程度有所下滑,開始追求速度放棄質量,對比來看,作業本上的字沒有一年級上學期那么美觀。
要求他按標準修改,又是極大的不情愿,扭著身子皺著眉頭,如臨大敵。
好在,這個年齡還不至于太自我,只要認識到寫好字的愉悅感大于寫不好字的挫敗感,就可以放下成見,鼓起勇氣,克服浮躁,繼續修正。
每天的學習任務不是很多,一般是寫完課后6個左右的一類字,每個字大約要寫10個,一共寫60個字,耗費的時間可控。
在寫字之前,我會讓孩子先觀察字形,整體呈什么形狀,起筆在哪里,收尾在哪里,筆畫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然后再下筆寫。
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孩子一開始并沒有能力寫的很完美,那就需要示范、糾偏。
在他的本上寫一個規范字,擦掉,讓他按照剛才的樣子寫一遍,基本上寫個兩三遍也就有模有樣了。
比如,“么”字的重點:
第一筆“撇”,起筆在豎中線上半部分的中間,到橫中線甩尾巴。
第二筆“撇折”,起筆在橫中線上方和豎中線靠右一點,傾斜向下和“撇”的尾巴上下對正時轉折向上,角度不要太大,和“撇”的起筆上下對正時收筆?!捌舱邸逼驳牟糠趾偷谝还P“撇”保持平行。
比如,“青”字的重點:
第一筆“橫”,起筆對齊豎中線上半部分的中間,中等長度。
第二筆“橫”,擺在第一筆和橫中線中間部分,最短。
第三筆“豎”,起筆在豎中線上,略高于第一筆,穿過兩橫的中間部分,收筆在橫中線上方。
第三筆“橫”,起筆在橫中線上,長橫,是三橫中最長的橫。做到三橫平行等距,等距就是兩橫之間的距離相等。
上半部分就像一個正三角。
下半部分的寬度和第二橫相等,高度和上半部分整體相等,中間位置和“豎”上下對正。
寫好了一個“青”字,后面的晴、請、清自然就寫好了。
這樣寫字,開始會花較多的時間,但掌握了要領,做到舉一反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后續會越來越快。
限時完成作業任務
考試是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試卷,沒有回旋的余地,寫作業也要像對待考試一樣限定時間,在考試時就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不會緊張,輕松應對。
限定時間寫作業,還會幫助孩子養成在一段時間內專注做事的習慣,寫作業的效率格外高。那些拖拉磨蹭、磨洋工的現象不復存在。
在整個假期里,孩子在數學小練習時,一直采用限時10分鐘的方法,效果頗好。
他會在這10分鐘內集中精力、積極思考、迅速答題,基本都在六七分鐘以內完成,每次快速完成任務,他都很有成就感,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開學后,遇到的數學小練習也是10分鐘的題量,依然采用限時10分鐘內完成的做法,他已經能5分鐘內完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為此非常自豪。
10分鐘只是一個參考,要根據實際題量估算一個時間,在預設時間內完成就是勝利。初次失敗也沒關系,慢慢總結經驗,總會找到最佳時間段。
另外,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是,遇到難題擔心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出現焦躁情況,想臨時調整時間。
這樣做不可取,難道考試時會給多余的時間解決難題嗎?
如果遇到難題,一時沒有思路,可以像考試一樣先跳過去,做后面的題,等做完后再回頭讀題、畫圖、思考、答題。
誰也沒有規定每次做題都要保證正確率百分百,只要在寫作業過程中處于心流狀態就是好樣的。
運動作為寫作業的放松活動
寫作業不是一味地寫,一定要有放松時間。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只占人體總重量的2%左右,每日消耗的能量卻占總支出的20%。
如果長時間寫作業,孩子的大腦就會因為消耗能量過多而怠工,思維跟不上,再寫作業效率低下。
小學生的專注力時長也極為有限,一二年級為15-20分鐘,三四年級為30分鐘,五六年級為40分鐘。
所以,不能一直讓孩子的大腦吃苦受累,過多使用都是無效的,要安排合理的休息時間。
按照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學習時段的間隔為5-15分鐘,記憶效果最好。
可以休息10分鐘左右。
休息時干點什么呢?
最佳方式是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流動,讓更多血液流到大腦,為大腦補充更多氧氣和營養,使大腦細胞活躍起來。
對小學生來說,可以安排1分鐘計時跳繩,既能放松心情,又能為體測做好準備,一舉多得。
我們家的安排是,寫作業前跳繩一兩次,寫作業中間跳繩一次,孩子進步神速。
即寒假跳到110個之后,又先后突破了114個、124個,得滿分十拿九穩。
這種進步速度讓孩子倍受鼓舞,認識到日積月累的重要性,意識到努力就可以取得令人振奮的結果,對自己的運動能力越來越有自信。
教育專家說:拉開孩子差距的從來不是智商,而是關鍵期培養的核心習慣。
新學期這三周,就像播種前的松土施肥期,多花費一些精力培養習慣,期末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是@凝媽悟語
家有兩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讀12年后重新出發
分享學科學習、閱讀、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