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北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的山村小學女教師郜艷敏,被評選為感動河北十大人物。2015年,她的事跡被網友重新翻出來,在互聯網上廣泛地激起水花,引起了許多人的爭論,原因是大家發現她是18歲打工的時候,被人拐賣到這個村子里的。
可是,當無數人為她抱打不平、想要幫她離開這座困住她近二十年的村莊時,她卻堅持留在下岸村,還稱當初自己是主動讓“丈夫”買走自己的。
那么,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隱情?
打工遇人販子
郜艷敏出身于河南許昌市襄城縣的一個村莊,父母都是農民,家境比較貧困。初中畢業后,熱愛讀書的郜艷敏沒有再升學,而是擔負起長女的責任,外出打工掙錢。
1994年,18歲的郜艷敏正在河北蠡縣的一家毛線廠打工。這一年農歷五月初一,她來到石家莊火車站,準備買張回家的車票,幫家里人收麥。
就在她排隊的時候,兩名女人開始跟她套近乎,并稱眼下有一份工作待遇不錯,想帶郜艷敏去看看,離得很近,耽誤不了她買票。
畢竟對方是女人,單純的郜艷敏很容易就放下了戒備,相信了對方的話。然而,當她跟著兩個女人來到一片無人的場所時,三個持刀的壯漢跳出來,將她挾持住塞進車里。
身材瘦小的郜艷敏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可能,她的掙扎在這些人眼里幾乎微不足道,只能無助地任由他們動手。這個時候郜艷敏才明白,自己遇上了人販子,那兩個女人和人販子是一伙的。
之后的四天,她被“倒賣”給三伙人販子,期間她試圖逃跑數次,但都未成功。在這四天內,郜艷敏每天都遭受著人販子的欺凌,毒打,其中一人還將她侵犯。
最后,她被帶到了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曲陽縣下岸村,一位老人捏著借來的2700元試探著來到人販子面前,郜艷敏此時再也受不了人販子的折磨,她撲上前跪在老人面前,求他快點把自己買走。
這個老人就是她未來的公公。郜艷敏就這樣,被迫嫁給了一名大她6歲、小學輟學的羊倌。她和丈夫之間沒有任何共同語言,丈夫人雖然老實本分,但也有一些惡習,一但喝醉了就會打她。
她和村里人也沒有話說。遭受人販子的欺騙后,郜艷敏不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女人,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欺騙,她選擇完全封閉內心。
“一般的人都會認命,我不會,我只能抗爭。”郜艷敏并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命運,從來到下岸村的第一天起,她就在拼命反抗。
然而,群山環繞的下岸村,只有一條羊腸小路通向外界。郜艷敏試圖逃跑,結果被丈夫追上,打了一頓。
被拐一年后,她獲準跟丈夫一起回娘家一趟。她的父母在她失蹤之后,一個愁白了頭發,一個哭瞎了雙眼,看著失而復得的女兒,他們的心情既激動又痛苦。當女兒帶著期待的眼神問:“我能不能不回去了?”他們沉默了很久,艱難地說:“孩子,這個選擇關乎你一輩子,無論你選什么我們都理解,尊重,但是,你要考慮一下你公公婆婆他們的感受,如果你跑了,他們就人財兩空了。”
郜艷敏說:“我們可以還他的錢。”父母則嘆息著說:“他們也是農民,不容易,買你的錢,都是跟別人借的。另外,在咱們這個地方,結過婚的女子再想找個好對象就難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誰愿意跟自己的孩子分隔千山萬水?但生活在農村,根深蒂固的觀念,旁人的眼光,世俗的壓力逼迫他們不得不將女兒推得更遠。
看著躺在炕上流淚的兩位老人,郜艷敏心里有哀怨,也有理解,經歷一番掙扎后,她告別父母,跟著丈夫又回到異鄉的山溝里。
成為鄉村教師
在最初那些絕望的日子里,郜艷敏自殺過三次:跳河,兩次吃藥,她覺得與其茍且偷生,不如一死了之。但這幾次自殺都沒有死成,在醫院昏睡幾天后,郜艷敏又活了過來。
“我就想,是不是我活著還有一點意義,否則為什么老天不收我?”郜艷敏這樣說道。
后來,她果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2000年,下岸村小學被合并到輝靈中心小學,下岸村小學的教學點被取消了,孩子們通通要翻山越嶺去村外上學。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做到,但低年級的學生卻走不了那么遠的路,只好全部輟學。
輝靈中心小學的校長決定在下岸村設一個臨時的教學點,并懇請郜艷敏——這個下岸村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出任教師。
這份工作對于郜艷敏來說,是一個緩解壓力的出口。她喜歡孩子們,因為孩子能帶給她希望,讓她回想起童年的歡樂。而這種歡樂在她遭遇18歲的那場災難后,便永遠地失去了。郜艷敏坦言說:“只有跟孩子們在一起,我才會開心。”
淋過雨的人,卻想給別人撐起一把傘。郜艷敏十分關愛下岸村的孩子們,在孩子們眼中,郜老師就和媽媽一樣溫暖。郜老師除了教他們語文算數等,還給他們上音樂課,美術課;課間休息時,郜老師要去村外,一桶一桶地挑水給他們喝;冬天,教室四面透風,郜老師就喊他們去自家的炕上上課。
由于老師的身份,她在外面很受尊重,丈夫也不敢再打她了。
2005年,農民攝影家劉向陽在采風的過程中了解到這位鄉村女教師的故事,將她的經歷發到網上。他還幫助郜艷敏和下岸村小學的孩子們來到北京看升旗儀式。這件事讓郜艷敏非常興奮,也增強了她繼續活下去的信心,因為意識到了社會上雖然有壞人,但還是好人居多,她決定勇敢面對現實。
輿論的壓力
可命運并沒有太過眷顧這個苦命的女人。事跡被曝光后,郜艷敏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各界愛心人士紛紛向郜艷敏以及下岸村的孩子們捐款,但同時她又陷入另一種困境中。
如果郜艷敏在采訪中透露自己的經歷,那就會導致曲陽縣兩件尷尬的“家丑”為外界所知:這里有著拐賣婦女的歷史,并且教育資源投入嚴重不足,尤其是后者,引起了一些縣領導對郜艷敏的怒火,認為她給曲陽教育系統找了麻煩。
從2004年起,郜艷敏的工資就變成了一年一發,她去看望生病的的母親都只能借錢。而在她這樣辛苦地教學,為下岸村的孩子們撐起一片知識的天空時,曲陽縣的領導們卻企圖取消下岸村的教學點。
他們認為:只要郜老師不再干這個工作,外界就不會查到這里的教育資源匱乏。至于孩子們還得翻閱10里山路上學,那又有什么關系?
在郜艷敏和外界上百位熱心人士的堅決反對下,曲陽教育局取消了這一決議,讓郜老師繼續留任。
不過他們并沒有收手,而是繼續阻撓郜艷敏和外界的溝通。他們甚至還派來一位女老師,名義上是和郜艷敏一起教學,實際上是縣里監視郜艷敏的眼線。
除此之外,還有多名有關人員阻攔郜艷敏和記者的聯系,好幾家媒體的記者都被驅趕,包括中央電視臺《半邊天》節目、鳳凰衛視《冷暖人生》節目等。鎮上有人逼迫郜艷敏“發自內心”對《半邊天》節目組說自己不愿意提起過去的事,鎮領導甚至還以“開除黨籍”威脅下岸村支書,要求郜艷敏不能被節目組帶走。
在這種狀況下,一些媒體的記者只能通過電話采訪郜艷敏。
幾乎可以印證下岸村教學資源匱乏、教師被拖欠工資等事實的,是三年前在曲陽縣爆出的一件大案:2003年,曲陽縣教育局領導郝成學被抓,檢察人員在他家里搜出1000多瓶名貴白酒、洋酒,以及206萬存款和11萬現金,地下室里堆滿了足以裝滿兩卡車的大米食用油,很多因為來不及吃都已過期。
走紅之后,郜艷敏把許多指名捐給自己的財物,都送給了學生們,然而仍有別有用心的人擔心郜艷敏“貪了”這筆錢。因此,鎮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代替郜艷敏接受捐款,結果基金會成立后,捐贈反而減少了,人們還是更愿意把錢寄到郜艷敏手上。
郜艷敏和村干部曾想將一筆捐給她個人的款項,用來修村里坑坑洼洼的山路,但因為沒有和鎮領導協商好,那筆錢留在基金會里始終取不出來。
2015年,隨著郜艷敏在網絡上再度走紅,輿論的聲音比幾年前更加熱烈,她還被評選為最美女教師。很多熱心網友同情她的經歷,希望能“救她于水火之中”,逃離那個販賣人口的“賊窩”。
然而郜艷敏的態度卻讓很多人不理解。她拒絕了人們的好心,在一封親筆簽名信上表示:想平靜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傷害。她還在接受記者采訪中說不愿意過多回應網上的討論,“謝謝大家關心”。
郜艷敏口中的“家人”,指的是自己的丈夫,兒女和公公婆婆。她還曾直言:希望懲罰人販子,而不是我的家人。
婚后,雖然與丈夫不太和睦,但是公公婆婆對她不錯。況且由于丈夫的幾個兄弟家庭狀況都不是很好,兩個老人也是體弱多病,郜艷敏夫婦是家里的頂梁柱。婆婆曾對她說:“我們也知道你難,擔子重,但是你走了,這個家就完了。”
而郜艷敏回答:“相信我,我不會離開你們的。”
結語
其實,了解完郜艷敏一生的經歷,我們也許能理解她為什么做出如此選擇。最開始沒能離開下岸村是因為逃不出去,現在沒能離開下岸村,是因為下岸村需要她。這個一生充滿苦難波折的女人,寧愿以一己之身忍耐所有苦痛,換來身邊所有人的幸福。
很多人認為郜艷敏懦弱,妥協,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我們要看到,這不是她的錯,她并不是沒有反抗過,而是遭遇了太多挫折。在這么多的打擊之下仍能站在講臺上給孩子們講課,她已經是個足夠堅強的人了。
同時我們也希望公安機關加強對拐賣人口犯罪團伙的打擊,加強對農村法制觀念的宣傳,立法者也應完善一系列法律措施,嚴懲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盡量讓這樣的悲劇不要別再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