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在多數醫院,各科室將床位視為「自有資源」,每個科室的床位固定分配給本科室的患者使用,這導致部分科室床位緊張、患者等待時間長,而其他科室床位閑置、資源浪費。于是,各地開始探索更加靈活的住院服務模式。
「全院一張床」模式成為破局之舉。以北京為例,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于2024年3月印發《北京市2024年改善醫療服務工作方案》,提出以市屬三級醫院為重點,試點「全院一張床」管理,旨在打破傳統科室床位管理藩籬,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難題。
在試點醫院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下稱北京佑安醫院)尤為特殊。這是一家以肝病和傳染病治療為特色的綜合性醫院,開放床位800張。
面對肝病、艾滋病等傳染病患者住院訴求和非傳染病患者的住院需求,醫院在推行「全院一張床」時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該院住院患者中,肝病患者最多。該院醫務處處長張月寧在接受健康界采訪時特別提到,針對肝病患者入住非肝病科室的情況,醫院護理團隊會安排具備肝病護理經驗的護士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
肝病病房滿員怎么辦?
空床位靈活「搭配」
北京佑安醫院「全院一張床」模式的啟動,源于2023年4月成立的住院服務中心。該中心專職負責全院床位的統籌規劃與調配工作。據該中心馬建紅護士長向健康界介紹,中心需要借助信息化系統實時監控各科室床位使用動態,遵循「專業相近、樓層相近」的原則進行科學的床位分配。
當住院患者中占比最多的肝病患者需入住非肝病科室時,護理團隊會安排具備肝病護理專長的護士提供專業護理服務,確保患者在不同科室都能享受到同質化的照護。
在實際操作中,若遇到肝病病房滿員的情況,醫生會聯系住院服務中心,由中心依據既定規則協調其他科室床位。如某非肝病科室有空余床位時,會優先考慮安排肝病患者,并配備專業的肝病護理團隊,保障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療與護理。
在保障醫療安全與質量控制方面,該院針對不同傳染病患者制定了科學的收治原則。對于急性傳染病患者,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采取固定科室收治的方式,確保隔離與治療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慢性傳染病患者則依據當次住院的主要問題安排至相關科室。
在患者流轉過程中,醫生團隊通過溝通與協作,保障診療的連續性和準確性。例如,在跨科室收治患者時,主管醫生會全程跟蹤患者病情,及時與其他科室醫生會診交流,共同制定治療方案。同時,護理團隊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護理操作,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如今,該院在病房安排方面已形成規則:對于患有傳染性肝病的專科患者,若病房有空余床位,會優先安排同病種患者同住;若患者沒有肝病,則會避免將其與肝病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間。
以某非肝病科室為例,若有兩張空床,當收治肝病患者時,會將兩位肝病患者集中安置,以確保不同病種患者分開居住。醫生在接收患者時,會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明確哪些患者適宜同住,哪些要分開安置,從而實現病房安排的科學統籌與合理調配。
對「通科」護理的需求驟增
培訓如何跟上?
在一家傳染病專科特色明顯的綜合醫院推行「全院一張床」,醫院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受訪者毫不諱言,醫護人員觀念的轉變是最大的難題。張月寧坦言,長期以來,醫護人員習慣了科室固定床位的管理模式,最初對新模式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抵觸情緒。
方法總比困難多。為化解難題,醫院多次組織培訓、溝通會,「全院一張床」推進會開了數次。通過這些活動,讓醫護人員了解新模式在提升醫院運營效率、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等方面的顯著優勢,引導醫護人員接納并支持新模式。同時,醫院鼓勵科室內部展開討論,分享在新模式下的工作實踐與心得體會,促進經驗交流與借鑒,由此,通過多項舉措,得以逐步消除醫護人員的顧慮。
護理工作在新模式下所面臨的挑戰最多。該院護理部主任張莉莉告訴健康界,由于需要跨科室護理不同病種的患者,對「通科」護理人員的需求大幅增加,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全面的專業技術、出色的溝通能力和較強的應變能力。為此,醫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應對。
在培訓方面,醫院構建了「護理部、中心、科室」三級管理體系,各級均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培訓考核內容與重點。護理部圍繞「三基三嚴」、核心制度、常見疾病護理、專科護理、護理技術操作等方面進行考核,同時關注科室和中心的培訓成效,定期組織全員理論與操作考核,確保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持續提升。
源于該院鮮明的肝病和傳染病專科治療特色,在順應「全院一張床」模式下,全院護士開啟肝病護理培訓。醫院的肝病專業涵蓋面極廣,包含內科治療、介入治療等眾多細分領域,這就對護理團隊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極高要求。
在培訓體系構建上,醫院打造了多層級的培訓架構。除基礎護理常規培訓外,對于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指南,醫院也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深度解讀與培訓,使護士們能夠緊跟醫學前沿。
例如,針對在肝癌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的射頻消融術,該院選派經驗豐富的護士外出參加專科培訓,學習先進的護理經驗與技術要點。這些護士學成歸來后,在院內開展二次培訓與實踐指導,宣貫最新的護理理念與操作規范。一年多以來,該院通過「急危重癥護理人才培養」專項,已有72名護士完成全部理論、操作考核和實操任務。
多項指標顯著提升
有待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升級
無論是明確床位協調規則,還是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應對患者流轉帶來的復雜護理需求,都有力地保障醫療服務的順暢銜接與質量提升。自「全院一張床」模式實施以來,北京佑安醫院在多個方面取得成效。
從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來看,床位使用率和周轉率顯著提升,2024年同比分別提高5%和12%,同年患者平均住院等候時間由3.03天銳減至1.6天。這不僅使更多患者能夠及時入院接受治療,也提高了急診科的運轉效率,確保急診患者能夠迅速得到妥善安置,手術患者也能更快安排手術,緩解了「一床難求」與「床位閑置」的矛盾。
張月寧認為,在學科建設和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方面,「全院一張床」也推動了學科間的協同發展與知識共享。「新模式打破傳統科室界限后,醫生和護理團隊在跨病區收治患者的過程中緊密協作,促進了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融合。」她說。
例如,在肝病患者入住非肝病科室的案例中,肝病醫生會進行跨科室查房、下達醫囑,確保治療的連貫性和有效性;護理團隊則憑借專業的肝病護理技能和跨科護理培訓經驗,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馬建紅護士長在這方面深有體會。她告訴健康界,一些專業優勢不強的科室,當不斷有其他科室的患者占用自己病區的床位時,就會產生危機感,從而促使科室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以吸引更多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北京佑安醫院所構建的住院服務中心床位管理系統,實現各科室床位信息的實時整合與共享,為床位調配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張月寧表示,醫院計劃未來進一步優化信息系統,實現與其他系統的無縫對接與功能兼容,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對床位需求進行精準預測與分析。
例如,優化住院服務中心管理界面,方便工作人員依據入院通知單狀態、患者計劃入院時間等關鍵信息進行高效篩選與管理;增加特色床頭卡顯示功能,通過不同色塊清晰區分患者在院狀態,提升病區床位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根據住院服務中心需求,生成床位查詢、入院單情況查詢等豐富的統計報表,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借助公眾號推送入院消息,為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務指引,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