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將召開。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搞活商品經濟”,到加入世貿組織(WTO)后的“經濟飛速增長”,再到如今“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兩會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風向標。
今年兩會的特殊性更是不言而喻,因為2025既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
柏年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詳細分析過當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5大戰略定位。
而相比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3月份的“兩會”,在經濟領域的內容,將會更加具體、更加細節、更加全面,也是對今年全年經濟各項發展任務的最終定調。
在相關目標、任務、數據確定之后,各省市、各部委,將會馬力全開,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的經濟發展目標。
除了經濟,“兩會”也是各地人大代表,反饋老百姓心聲、提出代表性建議的關鍵會議。
會議中所反饋的信息,也將成為政府部門2025年在民生領域的工作重點,因此也非常值得期待。
針對3月4日即將召開的兩會,由于會議長、會議內容多,我們普通老百姓該怎么去高效吸收“兩會”的關鍵信息,這些信息又會對我們今年的職業發展和家庭財富有哪些影響呢?
點贊關注,聽柏年來詳細分析。
一、“兩會”重點要看什么?
所謂兩會,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公司,大到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每年的發展計劃。每年的“兩會”,就是我們國家明確當年經濟、民生等領域發展計劃的關鍵會議。
此后,各地政府、部委、企業也會進一步消化吸收中央會議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作為大家最為期待的經濟工作,“兩會”將會做非常密集的部署工作。
這其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信息,有3個層面:
1、國務院總理詳細介紹的2025《政府工作報告》;
2、兩會期間,各類“經濟+民生”的主題發布會;
3、兩會期間,對新聞媒體開放的“部長通道”。
其中,最為重要的自然是“政府工作報告”。
它會涉及包括:
1、確定年內包括GDP、赤字率在內的各項經濟發展的具體數字目標;
2、政府支持經濟發展的各項主要政策和政策基調;
3、明確年內中央和地方,經濟工作的重點方向、重要措施等。
以2024年“兩會”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例。報告開篇,就提到了2024年中國經濟將面臨“三重壓力”,并直言“實現當年預期目標并非易事”。
但在經濟具體目標的設定上,會議依舊設定GDP目標5%左右,赤字率3%左右,全口徑赤字規模近9萬億,提及“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凸顯了中央后續加杠桿決心。
在當時的報告里,明確了2024年政府的“10大重點工作”,包括“強產業(突出新質生產力)、科教興國、擴內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防風險、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綠色低碳、保民生”等。
而具體到經濟工作層面,主要提及了3個抓手:
抓手之一,是中央加杠桿,包括松貨幣、擴信貸、加杠桿、寬財政;
抓手之二,是強產業,現代化產業體系仍居首位、核心是科技創新,更為突出新質生產力;
抓手之三,是擴內需、促消費,穩地產、擴投資是關鍵。
有人覺得《政府工作報告》,即便是所謂的細節,其實對自己還是有點空,缺乏指導意義。
內行看門道,事實上,把握中央的大方向、大基調,有時候要比細枝末節更加重要。
比如,“強產業”這個方向,一直把“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這些內容作為重中之重,這也就意味著,國家、各級政府,都會在這些板塊的相關領域,做大力度的投入。
作為普通人,但凡跟這些板塊擦點邊,甚至你在杭州宇樹機器人的辦公所在地周邊,買個房子、開個餐廳,都算是找到個人的財富密碼。
而對中小企業而言,“設備以舊換新”都已經被提高到了中央討論層面,那制造業企業相關設備的低成本置換,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與此同時,在第一天《政府工作報告》之后,還有一些重要會議,非常值得我們重點關注。它既是對《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延伸,也是一個中央向地方、向老百姓傳遞核心想法的通道。
通過后幾天的會議,我們也有可能把第一天工作報告里,沒看到的經濟政策細節、產業發展細節、民生支持細節,找到、看懂。
這其中就包括了,第二天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以及此后的“民生主題記者會”、“部長通道”等。
比如,去年3月6日的經濟主題記者會,發改委、財政部、央行等5部門出席,圍繞超長期特別國債、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地方化債等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我們回憶一下,是不是到了去年下半年,又是居民家電的“以舊換新”和各種消費補貼,又是央行9月份的大幅降息,又是政府明確發行特別國債補充銀行資本金、以及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
是不是滿滿的細節,后來都一一應驗了?
同理,幾場“部長通道會”,也是把對應各政府部門當年要落實的重點任務、重要舉措,相對全面的反饋給社會群眾。
這其中,我們也可以重點關注一些重要部委的表態,比如和科技發展相關的工信部、科技部、國資委的發言。
民生主題記者會,也比較重要。
它會涉及教育部、人社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門,一方面,會議上大概率會討論就業保障、民生福利等老百姓普遍關心的話題;
同時,住建部也會提出對當年房地產市場的看法。比如去年,住建部就提及“對于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
此外,對于地緣政治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外長記者會”。這是每年一次,官方的、權威的,中央高層會圍繞中美、中歐、臺海、中非等提問,做詳細解答的會議,也能一定程度勾勒出當年,中央在國際關系方面的導向。
二、本次“兩會”有哪些值得期待?
對于即將召開的“兩會”,有哪些值得期待呢?
柏年在這里提三個方面。
首先,是經濟增長目標。
這其中就包括GDP、赤字率、通脹率、特別國債規模、地方政府債務新增規模等,這幾項數據都會有明確數字。
一旦有了具體的數字目標,那這就和我們高考計劃考多少分一樣,就有了新動力,就會想方設法去完成。
每年中央開兩會之前,各地會先開地方兩會,各地兩會上都會公布自己的GDP目標。把各地的GDP目標加總做個平均,再略打個折,往往就能推算出當年全國的GDP增長目標。
從目前各地公布的GDP目標來看,全國今年的GDP目標,有可能還是會在5%左右。
大家可別小看這5%這個數字,GDP每增長1%,就會解決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而想要完成5%的目標,也并不容易,這個時候,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自然也會齊發力。對我們而言,潛在的就業、創業、投資機會也相對會多。
目前,根據柏年多年的宏觀政策研究經驗,我預計2025年中國經濟GDP的目標應該在5%左右,支持“兩新”、“兩重”發展的特別國債應該在1.3萬億左右,地方債的新增規模大約在4.5萬億左右。
等兩會召開后,正好我們也可以做個驗證。
其次,就是產業發展政策。
人工智能、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肯定是重點,這個自不必多說,但我們關鍵是要看《政府工作報告》、“經濟主題記者會”、以及“部長會議”當中,對于產業發展,有哪些相較以往新增的政策、新增的表述,財富密碼往往就藏在這些細節里。
同時,今年兩會的一大看點,是如何進一步切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大家可能不知道民營企業對中國來說有多重要,我們來看幾個數據。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5500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另外,民營經濟在中國的企業總量中的占比超過90%,這就是我們常說的6789。
換句話來說,中國的經濟增長離不開民營企業的貢獻。
最后,就是民生領域,無疑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目前,沿著剛才的思路,除了一些老生常談的內容之外,柏年提示一下,今年我們還可以期待的一些新的增量信息。
包括教育政策有沒有新的變化、生育補貼會不會落地、失業保障會不會加強、公務員工資會不會上漲、房地產市場如何實現“穩”的目標等等。
這些內容,柏年將在“兩會”結束后,針對“兩會”對我們的就業、投資進一步分享。
另外我會對“兩會”中那些沒有明說、隱藏在文字里,但是卻極其重要的深層意志,在我的私密圈子里做深度分享,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加入。
感興趣的請加:tides2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