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圈集體患上“AI焦慮癥”時,吉利默默攢了三年大招。3月這場發布會,直接甩出四個第一:全球首個全域AI車企、中國最強23.5EFLOPS云端算力、行業唯一衛星+智駕融合方案、首個開源車載大模型的玩家。別人家的AI還在車上裝軟件,吉利已經把整條產業鏈泡進了AI的“福爾馬林”——從芯片設計到衛星組網,從工廠流水線到用戶手機APP,沒有一塊拼圖逃得過AI改造。
這次亮相的銀河E8堪稱“價格屠夫”。14.98萬起售的車型,標配5.59秒破百的后驅電機和620km續航,頂配雙電機版直接干到3.49秒,比特斯拉Model 3還猛。更夸張的是智駕配置:全系標配能避開塌方的衛星導航,頂配搭載激光雷達和雙Thor芯片,19.88萬的價格比小鵬P7i便宜了整整5萬。反觀迪子漢EV,同價位還在用單目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傳統方案,高下立判。
吉利的AI野心不止于產品。他們開源了Step-Video視頻生成模型和Step-Audio語音模型,相當于把造車秘籍公開給全行業。這種“安卓式”打法,直接動搖了傳統供應商的封閉體系。反觀迪子的“天神之眼”,雖然靠規模化快速鋪開,但底層算法依然依賴黑盒方案。當吉利用合成數據訓練出暴雨中的自動駕駛時,友商們還在等真實事故數據回傳——這場效率競賽,勝負已現。
最顛覆認知的是吉利的AI生產方式。設計師用AI生成上萬種前臉方案,工程師靠大模型模擬碰撞測試,連底盤調校都是AI自學成才。這種“用AI設計AI汽車”的閉環,讓銀河E8從研發到量產只用了24個月,比行業平均快了1年。相比之下,某新勢力品牌去年因為AI仿真數據不足,導致實車AEB測試翻車——全域AI布局的護城河,此刻格外清晰。
當特斯拉還在死磕純視覺,吉利已經構建起“衛星+算力+生態”的三位一體防線。30顆低軌衛星實時掃描地球,23.5EFLOPS云端算力晝夜訓練,再加上開源的AI生態,這套組合拳打出的不僅是技術優勢,更是中國汽車從跟隨到領跑的戰略轉身。或許用不了三年,全球消費者提到智能汽車時,第一個想到的將不再是加州公司,而是這家把AI刻進基因的中國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