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鉆井技術有多強?
中國的鉆井技術這些年突飛猛進,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頁巖氣開采成本。從2010年的每立方米3元多,一路降到現在不到1元,這成本優勢直接推動了我國頁巖氣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為什么說這個成本降低來之不易?就拿四川涪陵頁巖氣田來說,這里的地質條件比美國差太多。美國的頁巖層一般在2000米左右,可我們要鉆到3500米以上。地層還特別硬,鉆頭磨損快,光是更換鉆頭就得耽誤好幾天。但通過不斷創新,我們現在已經能做到單井日產10萬方以上,鉆井周期也從90天縮短到40天。
這背后最關鍵的突破是旋轉導向系統,這可以說是鉆井的"眼睛"。以前這東西只有國外幾家公司能造,一套要上千萬,還經常被卡脖子。
現在中石油和中石化都研發出了自己的產品,精度可以控制在0.1度以內,價格還不到進口的一半。有了這個系統,再配合渦輪鉆具、新型鉆頭等技術,鉆井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倍多。
不過說實話,我們在某些高端裝備上還是有短板。比如高精度的鉆井儀器、測井設備,目前還得依賴進口。但從整體來看,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鉆井技術體系,特別是在超深井、復雜地層鉆探等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就連美國、俄羅斯這樣的傳統石油強國,在某些技術上也得跟我們學習。
這些進步背后,其實都是幾代鉆井人的不懈努力。從最早的人力搬運鉆桿,到現在的智能化鉆機,每一步的進步都凝結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正是這種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讓我們的鉆井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某些領域領跑的跨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