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農民李某英向媒體反映,2021年11月其在某行存款100萬元時,被工作人員常某操作成“非保本理財”,導致本金虧損5.4萬元,且承諾的9萬元利息無法兌現。李某英多次維權未果,某行甚至提出“找超市虛開發票”“買保險補虧損”等方案。銀某會調查僅憑銀行單方說辭,未核實真相。此事暴露某行違規操作亂象,儲戶權益如何保障?
1. 存款變理財:百萬資金被“套路”
2021年11月17日,李某英與丈夫前往某市某行存款100萬元。工作人員常某以“利息更高”為由,并其通過某行操作,謊稱“兩年后本息共109萬”。李某英明確表示“只存定期”,但常某博未告知產品性質,未讓其簽署合同、未錄音錄像,僅要求其輸入密碼完成操作。
2. 虧損暴露:銀行推諉,提出“虛開發票”補虧
兩年后,李某英發現賬戶虧損5.4萬元,且理財利息遠低于承諾的9萬元。她多次聯系銀行,遵化支行行長賀某梅提出兩種“補償方案”:
方案一:通過超市虛開發票,“多開金額”補償虧損
方案二:購買50萬保險(年繳10萬,連繳5年),第六年返還本金。
李某英拒絕后,某行態度強硬:“你去起訴吧,某行不會全責!”
3. 銀保監會調查被指“走過場”
李某英向銀某會舉報,但金融某中心僅依據某行單方說辭(稱“儲戶自愿做風險評估”),未調取原始操作記錄及監控,直接認定“某行無責”。李某英質疑:從未見過“風險評估報告”,全程是陳某辦理,我根本不認識這人!某
行敢拿出雙錄(錄音錄像)證據嗎?”
- 常某博承認:“兄弟沒給你辦好,但根據歷史業績,這產品沒虧過錢。”
- 常某博誘導話術:“這是特殊定期,利息高,中途取不出。”
- 銀某會明顯沒有調查真相,只憑銀行人員單方說辭
不管是理財還是保險都有十五日猶豫期)
李某英的遭遇并非簡單的“理財虧損”,而是某行工作人員嚴重違反金融法規的典型案例。
儲戶訴求:
1. 農業銀行賠償本金虧損5.4萬元及兩年定期利息(按2021年利率計算,共10萬余元)。
2. 呼吁銀某會重新調查某行偉規行為。
3. 希望公開涉事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操作記錄及雙錄證據。
李某英的遭遇并非個例,近年來“存款變理財”“存款變保險”事件頻發,暴露出部分銀行漠視法規、欺騙儲戶的亂象。公眾對金融機構的信任將徹底崩塌。我們呼吁銀保監會徹查此事,還李某英一個公道,更呼吁全社會關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
關鍵證據清單(部分)
1. 李某英與賀某梅的11分鐘通話錄音和2分鐘通話錄音(提及“虛開發票”“在交五十萬保險,用保險索得傭金補虧”)。
2,掌上銀行是常某博操作的。李某英根本沒看見。常某博就說看看當事人手機。說著說著,常某博就操作了,掌上銀行的合同內容全是常英博操作的。當事人根本沒看見。沒簽任何字。
3. 銀保監會答復文件(未核實銀行操作真實性)。
如需進一步證據或采訪,請聯系當事人李某英
免責聲明;本稿件內容由當事人提供發布,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及媒體無關,如有侵權或不實信息可提供材料聯系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