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讀書 】#學點心理學
《人間游戲》這本書寫的太好了,昨天開始閱讀,今天是第二天。它揭示了人們一切日常行為都可以用“游戲”來指代,人此一生不過是在重復和強化在兒童時期形成的心理模式。
心理學上認為,每個人都存在父母三類自我狀態即:父母自我狀態(外在心靈的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新心靈的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早期心靈的自我狀態)。身處社會團體的每個人都能從一種自我狀態轉換到另一種自我狀態,由此引發的溝通與回應的各種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前心理知識中我也分享過的,人的心理地位形成和固化時期一般在1歲或2-7歲之間,是很重要的時期,作為家長要格外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建設。作者也說了,除非發生某些變故或人為干涉,人們一生只會不斷強化已經形成的心理地位,并用各種方法去應對威脅,或逃避、抵抗或操控等等。
人們的種種行為都帶有目的性,比如書中提到的懷特夫人挑選了專橫霸道的男人做丈夫,就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抱怨者”,這樣自己就有理由和鄰居或閨蜜去抱怨自己的丈夫,玩“要不是因為他”的游戲。這個游戲的小組成員都會有類似情形,倘若新成員不抱怨自己的丈夫,而是說自己的丈夫很好,那么這位成員很難融入到她們的小團體(人以群分)。
相當有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