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世界之格局開始劇變。在這個紛紛擾擾的棋局之中,印度因為湊巧,成了多方勢力的“香餑餑”。
太空領域,被認為地球科技的巔峰,也關乎著人類的未來。人類未來怎么走出去,能走多遠,就看太空科技有多強。
同時,太空科技也是大國象征,可以說,誰掌握了更多更高的太空科技,誰在藍星上的話事權就更大。這就是為什么,美國一定要趕在中國之前登月的緣故。
在太空領域,美歐跟印度合作,是一個縮影。
那么,它的全景,實際上就是扶一些更好掌握的地區(qū),發(fā)展紡織業(yè)、發(fā)展電子產(chǎn)業(yè)、發(fā)展汽車產(chǎn)業(yè),發(fā)展化工產(chǎn)業(yè),一點點啃噬中國的制造業(yè),進而某一天戰(zhàn)勝中國。
美國、歐洲確實幫印度發(fā)展紡織業(yè)了,結果被我們扶持的孟加拉國壓下去了。
美國、歐洲確實幫印度發(fā)展電子產(chǎn)業(yè)、汽車產(chǎn)業(yè),但是被印度玩了。
為什么被印度玩了呢?看一個數(shù)據(jù)就知道了。
根據(jù)國際國幣基金組織的數(shù)據(jù),2024年,印度稅收收入占比財政收入,大約是63%。
作為發(fā)展中國家,這個比例應該接近80%,比如中國、泰國都是超過80%的。
印度這個63%是什么意思呢?它說明印度有大量的非稅收入。
這是什么呢?簡單點說,就是行政收費、罰款。畢竟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嘛!
三星、谷歌、小米哪個不是幾個億幾個億地罰?通用、福特、哈雷,都是響當當?shù)呐谱樱膫€不是賠個干凈都要離開印度?
美西方發(fā)現(xiàn),這些年,越是扶持印度,印度的制造業(yè)越拉垮,制造業(yè)占比GDP越來越低。
美西方把印度打造成替代中國的“全球制造業(yè)中心”,可不是什么百年計劃!
玩不好了,是吧?那就還是用以前的成功經(jīng)驗吧!星球計劃!畢竟曾經(jīng)成功過嘛!再玩一次,無非就是打明牌。
于是,印度成了美西方選中的,馬上就要跟中國平起平坐的“航天大國”,美國給技術、歐洲給技術,印度一想,這一局,我就算是手搓,都能贏中國啊!
于是,印度又開始作了:我要求零部件在印度生產(chǎn)!我要求代碼共享!
美西方:好好好!零部件60%在印度生產(chǎn),代碼共享90%。
印度一聽就高興了,60%的零部件在印度生產(chǎn),那就算是印度國產(chǎn)裝備了!
于是一拍即合!
美國跟印度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內(nèi)容
美國幫印度的IRNSS全球?qū)Ш较到y(tǒng)提供技術支持,但是僅僅幫印度實現(xiàn)了印度覆蓋,就不提供技術支持了,以至于2018年以后,這套系統(tǒng)就沒有新動作了。
為什么幫印度研制導航呢?因為印度的導航系統(tǒng),是印度空間研究機構ISRO負責開發(fā),要是印度交通部開發(fā),美國就不用管了。
美國也曾幫印度建設地球接收站,硬件都是美國雷聲公司的,印度就跟著處理接收的數(shù)據(jù)。
2024年,美國給印度的月船一號提供了2臺關鍵設備。
為了拉上印度,美國給印度畫了不少餅:
- 2025年下半年,帶印度的飛行員舒克拉上國家空間站,帶他一起做實驗。
- NASA為印度培訓宇航員、還有地面工作人員。
- NASA組織跟ISRO到國際空間站進行聯(lián)合試驗。
- NASA跟ISRO一起發(fā)射合成孔徑雷達氣象衛(wèi)星。
- NASA為印度展示對接等任務。
- 允許印度參加美國空間交通協(xié)調(diào)系統(tǒng)任務。
- 美印進行商業(yè)太空合作。
- 美印進行月球探索。
- 推送美印“新雙邊太空加速器”項目。(這個是國防項目,目的不純)
可以看到,美國對印度,看似幫了很多,實則點到即止,看似平等合作,實則繩子拴得很緊。
說合作的內(nèi)容多吧,仔細盤點,都是戰(zhàn)略合作。說合作的內(nèi)容少吧,全部羅列出來,有40多項,足夠印度吹好多年了。
美國都這么做了,歐洲自然要緊跟步伐了。
歐洲跟印度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內(nèi)容
2007年,是美國和歐洲對印度航天支持比較多的年份。
這一年,歐空局對印度的月球探測計劃大加贊賞,不僅給印度的“月球一號”提供了4個關鍵儀器,還用歐空局的地面站協(xié)助印度。結果月船一號飛了10個月,飛丟了。
2024年12月4日,歐空局跟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簽署合作協(xié)議,為印度的加甘揚載人航天計劃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比如宇航員訓練、空間任務支持、空間科學、空間實驗,還有知識共享,讓印度具備全部的載人飛行技術。
意思很簡單,印度缺什么,歐空局給什么。
就在歐空局有動作的時候,俄羅斯很快也有動作了。
歐空局研制的太空艙
俄羅斯跟印度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內(nèi)容
2025年1月22日,俄羅斯表示,已經(jīng)幫印度訓練了4名宇航員。
2025年2月10日,俄羅斯稱與印度達成了空間領域的3項合作,分別是加甘揚載人航天項目、火箭發(fā)動機制造,還有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研發(fā)。俄羅斯將在印度本土,幫印度訓練航天員。
2025年2月28日,俄羅斯將與印度合作,進行月球基地、火星探索合作,印度負責電子系統(tǒng)和軟件,俄羅斯出技術。
俄羅斯跟印度動作頻頻,但雙方各有心思。
俄羅斯希望太空技術還算領先的時候,多換點錢更實在。萬一歐空局真的什么都拿出來,到時候到印度那里弄不到錢了。
俄羅斯這一波操作,相當于幫我們打了一個助攻。
然而,對于印度的太空計劃,我們是既怕它不跟,又怕它跟不上。
為什么這么說呢?
要知道,我們的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得益于我們“發(fā)育期”埋頭搞基建,大大降低了交通、物流成本,從樹根,到樹干,到樹枝,到樹葉,全盤活了,讓經(jīng)濟快速動起來了。
無論哪個頭部國家,都是從基建開始崛起,印度想要崛起,基建是必經(jīng)之路。要知道,按照我國的高速公路等級,印度的高速公路不到5000公里。
印度西部高速公路
全球有70多個國家,組建了航天局,當然了,絕大多數(shù)都是發(fā)幾顆衛(wèi)星玩玩,或者鼓搗一門手藝,比如加拿大玩機械臂,只有中美俄歐是真有技術的。
像日本、印度、韓國,它們是真想玩啊,沒技術啊!
當一個國家真有實力玩出名堂的時候,美歐會給技術嗎?看看日本和韓國的運載火箭,NASA給技術了嗎?
面對美歐,我們是真怕印度不跟啊!沒想到俄羅斯打了個助攻。
我們都知道“沉沒成本”這個詞。印度還是有聰明人,一直要求印度把投資,轉(zhuǎn)向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yè)、電力能源,而印度在太空領域的“沉沒成本”還不夠高!
不夠高,怎么辦?我們給它繼續(xù)加成本!
印度在太空領域的主要項目和預算
2024年3月,印度宣布,未來幾年內(nèi)投入30億美元用于太空項目。
2024年,印度宣布,投資1.15億美元,建設第二航天發(fā)射場。
2025年,印度航天部門預算1.56億美元。
印度下一代運載火箭NGLV,投資824億盧比,項目周期8年。約合9.42億美元。
2025年,印度將進行火星采樣返回,預算15億美元。
2027年,發(fā)射月船4號,預算2.4億美元。
2028年3月,發(fā)射金星軌道器,預算1.41億美元。
印度發(fā)射太陽探測器
也就是說,印度準備投資30億美元,把載人飛行、月球、火星、金星玩?zhèn)€遍?
30億美元?
2022年,美國媒體就大罵印度,每年電詐美國超過500億美元。
這才哪到哪啊?這30億美元,對印度來說,不就是灑灑水的事嗎?不想玩了,說停就停了。
這可不行!
正在這時候,俄羅斯無意中來了一個助攻。
于是,我們順勢推了一把。
看到我們官宣花一年時間,在巴基斯坦選拔航天員,然后航天員到中國訓練,然后上天宮空間站,很多人不平。
是歐洲沒技術,還是沙特沒錢?
要知道,早在2017年,我們就開始跟德國、意大利共同訓練航天員,早在2022年,我們就跟沙特簽署了太空合作。
但是2024年,歐空局單方面取消了跟我們的合作,表示不再尋求進入天宮空間站。大學生決定重新去帶一個小學生當徒弟。
這種角力,美歐肯定不能自己上,日韓已老,美國喊不動印尼,越南擔不起取代中國制造業(yè)地位的重任,墨西哥遠在美洲,讓墨西哥出戰(zhàn),還不如美國自己上。
那么,這一圈下來,就印度合適,而且印度還有意愿。盡管倔驢子有時候不上磨,但是美國認為它會有辦法拿捏印度。
棋局上,棋子都是擺明了的,棋手都會算棋,無非就是看棋局上,誰先走錯一步,而印度是需要先被吃掉的那一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