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國施行汽車產品召回制度20周年,在20年的汽車召回歷史中,中國汽車產業從稚嫩走向成熟,中國汽車消費者對“汽車召回”這一敏感話題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看法。
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執行召回的汽車數量達到1283.4萬輛,前十位分別是寶馬、特斯拉、奔馳、本田、PSA、豐田、現代、長安、大眾和捷豹路虎。前五位的寶馬、特斯拉、奔馳、本田、PSA占據了超80%的召回量,而在前五位中沒有任何一個中國自主品牌,前10位中,也僅有長安一家。
仔細研究2024年車企召回車輛的安全隱患,包括高田氣囊、系統不能正確識別前輩箱是否解鎖、誤用L2輔助駕駛、輪速傳感器外殼材料防潮性不足等問題。不可否認,其中有些問題是在發現了質量問題后被動召回,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召回是在沒有質量投訴的情況下,企業主動召回。
如今汽車消費者很多都是3-5年就會更換換一臺新車,但一些品牌們還在為十幾二十年前的車型質量負責,這才是良心企業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消費者過往的認知中,汽車召回總和企業負面掛鉤,認為是汽車質量出了問題,而如今,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的汽車召回逐漸扭轉了這一觀點。
現代汽車召回早已突破傳統認知邊界,汽車召回并不一定意味著汽車質量問題,這更折射出汽車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2024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回數據分類顯示,乘用車市場的131次召回中共包含豪華、合資、自主三大陣營,其中豪華品牌的召回規模最大,占比達到70.8%。緊隨其后的是合資品牌,占比為25.1%,自主品牌僅為4.1%。
這一數據證明,汽車召回與汽車質量之間并不是正相關關系。豪華品牌的產品定位和售價均高于普通品牌的產品。因而,豪華品牌的汽車產品在技術應用、制造工藝、做工用料等方面都更為嚴謹,投入更多的成本,在質量管控這塊有更成熟的體系。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汽車碰撞的視頻,豪華品牌的汽車產品往往比普通品牌的產品更加抗撞,在危險情況下更容易化險為夷。
而豪華品牌在汽車召回上更為積極,并不是其汽車質量無法保障,相反恰恰說明豪華品牌的汽車質量管控體系更加成熟。盡管執行主動召回的行為看似主動暴露產品弱點,且將耗費企業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但這其實是企業深思熟慮后得出的最優解。
車企的主動召回行為首先排除了安全隱患,保障老車主的安全,進而贏得更多用戶的信任。站在汽車產業百年變革的臨界點,召回制度早已超越質量管控的原始范疇。它像一面鏡子,既照見企業對生命的敬畏,也映射出商業文明的進化軌跡。
國家市監總局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汽車召回是國際通行的產品安全監管制度,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舉措。我國汽車召回制度實施15年來,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隱患,維護了消費者人身財產和社會公共安全,同時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進,有效提升了產品質量總體水平?!?/p>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自主的召回逐步增多也是規范提升的好事情,召回越多,越是可信任。
在這一點上,自主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主品牌在2024年的召回數量和占比均處于整體陣營的低位,且新勢力品牌執行召回的案例為0。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產品質量能否好過豪華品牌,尚不能妄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汽車這一擁有上千零部件的大工業產品,不出現問題的概率為0。
當某天我們看到自主品牌召回二十年前的老車時,或許標志著中國品牌開始走向成熟。在汽車質量管控這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里,最終丈量的是企業價值觀的深度與廣度。檢驗一家車企良心的最佳方式,竟是它敢不敢主動召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