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雖然有些人是東挪西借放手一搏,但多數炒房客還是有點家底的,手里有資本才能加杠桿,沒有首付款連售樓部的門都進不了。所以,這些人炒房的目的,就是想要不勞而獲,用手里已有的錢賺更多的錢。在房價暴漲年代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見過那些“人”的丑惡嘴臉,多少“人”對著買不起房的剛需冷嘲熱諷,顯擺自家“資產”一兩年就翻一倍。
在2月23日文章結尾,我感慨福州的安商房平抑了房價,讓普通家庭都能買得起好房新房,問這么好的制度,是誰整天對安商房謾罵詆毀懷著深深的仇恨?這些“人”當年罵我“安商獸”,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它們才是禽獸。那些炒房客整天幻想不勞而獲,巴不得貧富差距拉大,自己越來越富,別人越來越窮。正是這種惡念,讓它們走上了不歸路。
眾所周知,炒房客里最瘋狂、最貪婪、最無恥的,就是炒作學區房的那一伙。它們最仇恨的不僅是拉低了房價的安商房,還怨恨政府沒有把優質教育資源全都傾斜到它們劃片的學校。
近年來福州中考分數段都呈“蘑菇云”狀分布,這讓炒房客感到無比絕望。實際上在2020年以前還不是這樣,當初是個“紡錘”狀。從“紡錘”到“蘑菇云”,充分體現了這些年福州推進教育公平取得的巨大成就。
原來的“紡錘”形狀看似平均但實則極不公平,因為強的很強,弱的很弱,中低分考生人數太多,薄弱校跟強校競爭明顯比不過。而“蘑菇云”的形成,正是因為大量中低分考生都考到了中高分。從此弱校不弱,強校不強,教育資源分配變得均衡。
之所以分布形態以2020年為界開始改變,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從這一年開始執行民辦學校100%搖號。以前私立校可以通過考試自主招生,最強的學校拿到最好的生源,形成壓倒性優勢。即使成績最好的公立校也只能在十名左右徘徊,跟第三梯隊的私立校爭個高下。正因如此,早年福州的學區房用處不大、價格不高,頂多有錢人買來兜個底。
我們打個比方來理解,很多中考700分水平的學生,原本小學畢業考上私立,初中三年錘煉之后能提高到730分。結果不搖號了,他們回到公立校,三年后還是考700分。而以往只能考670分,考私立進不去的學生,運氣好搖中了,三年后也考了700分,“蘑菇云”就此形成。
解決了私立校“掐尖”招生問題,緊接著又是集團化辦學、擴大定向生、新建學校、高中擴招等一系列組合拳。短短三四年便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公立校之間強弱分明、資源不均的問題。
曾經有人稱鼓樓區的普通校都比其他區要好,而今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村校鶴林小學搖身一變成為二附小新校區,晉安區還有了一所榕博小學,居然真找清華大學博士來教書。倉山遠郊農村區域也辦起一所清華附中,就連最邊緣的三江口都有了麥頂小學新校區。
這種局面讓炒房團伙受到巨大沖擊,眾多炒房客氣急敗壞,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為了維護充滿欺詐的學區房價,竟然也敢堂而皇之向我說出“教育是一種篩選”這樣的鬼話。面對此類厚顏無恥的論調,我怒而反問道:誰給你的權力來篩選學生呢?
如果說私立校可以通過學費進行區分,那公立校都是財政稅收在養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你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自然要為全體福州百姓負責。有教無類是為人師表最基本的職業道德,那些“掐尖”招生的公立“名校”才是福州之恥。
隨著公立校間的鴻溝被填平,私立校也只剩下平均分上的優勢。我們看到這兩年中考過后總有一些原來的普通校、農村校傳來喜報,今年你爆發,明年輪到它。定向生擴大,私立得搖號,看誰運氣好多收幾個尖子生,三年后“一三附”、“老八所”升學率就會提高。
看到這里,如果還有人不理解“福州是個講公平道義的城市”這句話的含義。那么大家可以告訴他們,在廈門花大幾百萬買房讀的學校,在福州只要辦本居住證或者落個集體戶,不花一分錢就能得到同樣的教育資源。
至于下一步應該怎么做以取得更大成果,我從去年以來已經反復強調過。把“牛小”、“名校”富余學位交給福州市屬國企在售樓盤,教育集團內部教師充分輪崗,這兩件要務應先做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