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頭的賬本:咱們農民的養老錢,不該比城里人的零頭還少 一、村頭小賣部的兩瓶酒
“老李頭,你咋又賒賬?”村口超市的王大姐看著賬本直搖頭。72歲的李有才蹲在門檻上,攥著皺巴巴的187塊錢養老金存折,盯著貨架上的散裝白酒看了又看。最后只買了半斤鹽、兩包掛面,臨走前嘀咕:“下個月孫子開學,這錢還得留著買作業本呢。”
二、咱們給國家交的“養老錢”
?1. 糧倉里的青春?
“我交公糧那會兒,拖拉機都沒見過。”65歲的張嬸掰著手指算:1978年到2006年,她家每年交2000斤小麥,按現在市價算,28年相當于交了56萬塊錢。可如今每月領的養老金,還不夠買半袋化肥。
?2. 土地里的養老本?
村支書老劉掏出個發黃的本子:“咱們村2003年被征的300畝地,補償款每畝2萬8。現在那塊地蓋的商場,光去年收租就860萬。”他指著遠處的高樓嘆氣:“要是當年留10%給老人養老,現在每月少說能發800塊。”
(算筆明白賬:全國農村60歲以上老人1.2億,每人每月加600塊,一年8640億。這個數還不到去年國企利潤的1/4,趕不上杭州賣地錢的一半)
三、城里人的養老VS農村人的活命錢
隔壁村王大爺在建筑隊干了二十年,現在每月領210塊養老金。而城里包工頭老周,社保局每月按時打來3860塊,人家現在天天在公園遛彎下棋。
“不是眼紅人家過得好,就想討個公平。”王大爺摸著貼滿膏藥的后背:“當年蓋樓我扛水泥,現在城里人住著我蓋的樓,我咋連買膏藥的錢都不夠?”
(真實對比:2023年城鎮職工月均養老金3577元,能買300斤大米;農村老人月均187元,只夠買37斤)
四、要是養老金能漲到500塊...
?1. 看病買藥不用愁?
村衛生所李醫生說:“現在老人們都是小病拖、大病扛。前年趙奶奶發燒39度還下地干活,就為省下15塊錢退燒藥錢。”要是養老金漲了,老人們敢進衛生院的門了,村里慢性病死亡率起碼降三成。
?2. 孫子孫女有福享?
村小學劉老師說:“好多孩子冬天穿單鞋上學,不是爹媽不疼,是爺爺奶奶實在擠不出錢。要是老人們手頭寬裕點,孩子們的新書包、新校服就有著落了。”
?3. 家門口的生意能活?
開雜貨店的小周算過賬:“現在老人們買袋洗衣粉都要猶豫三天。要是每月多300塊,咱店里的米面油鹽起碼能多賣兩成,村里小超市也不用三天兩頭關門了。”
五、國家其實有辦法
?1. 土地錢分一點?
去年全國賣地收了6.7萬億,要是每畝地提200塊養老錢,全國老人每月能多領500塊。這錢不從老百姓兜里掏,就從地里出。
?2. 國企利添一把?
央企去年賺了2.6萬億,要是每100塊利潤分5毛給農村養老,全國老人每月立馬多300塊。這就像家里兒子出息了,給老爹買件新衣裳,天經地義。
?3. 城里人幫把手?
現在城里年輕人交的社保,其實有咱們當年打下的底子。就像當年咱們交公糧養活了城里人,現在他們幫襯下農村老人,這叫有情有義。
六、老少爺們兒都來說句公道話
村口大槐樹下,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
“不要城里人那么多,給個零頭就成!”
“咱不圖享福,就想死前把治腿疼的錢攢夠。”
“現在豬肉18塊一斤,養老金187塊,正好買10斤肉——可油鹽醬醋咋辦?衣裳鞋襪咋辦?”
七、轉發就是力量
各位鄉親們:
咱們不要哭窮賣慘,只要討個公道!
當年交公糧咱們沒含糊,現在要養老錢也別害臊!
把這篇轉到家族群,讓城里工作的兒女看看;
點個【在看】,叫上面知道咱們的心聲;
留句話說說你領多少養老金,咱們比比哪個村最心酸!
?今日互動:?
你家老人每月領多少錢?
夠買幾斤肉?幾盒藥?
歡迎在評論區曬存折!
?結語:?
咱們農民的養老錢,不是討飯的碗,是應得的賬!
轉發給更多鄉親們看,咱們一起把這事兒頂上熱門!
下個月15號養老金到賬時,但愿存折上的數字,能多出兩斤豬肉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