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15日,粟裕致朱誠基信。
粟裕同志關心軍事情報部門的建設
朱誠基
粟裕同志不幸逝世,使我黨我軍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領導人,我失去了一位敬愛的老首長,悲痛之情,難以言表。解放戰爭時期,因工作關系,使我曾有機會在首長的直接領導下工作,經常親聆首長的指示與教誨,成為我一生中最愉快、幸福的回憶。粟司令作為我軍高級指揮員,有著許多優秀的品質,給我教育與印象最深的,是他重視對敵情的了解和研究,重視情報部門的建設,以及對下級工作的信任與支持,對干部戰士深厚的階級感情。
一九四二年冬,粟司令擔任新四軍一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時,蘇中地區對敵斗爭形勢極其緊張復雜,為了準確掌握情況,粟司令親自決定,在司令部組建了情報分隊。一九四四年冬,粟司令率領一師主力渡江南下,創建蘇浙軍區,又在他親自指導下,組建了蘇浙軍區的情報分隊。粟司令對情報分隊工作,精心培育,關懷備至,使這項工作迅速發展起來,在配合對敵斗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抗戰勝利后,粟司令擔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組建了華中軍區司令部情報處,上級指定由我負責,這樣與粟司令接觸的機會就多起來了。我第一次接觸首長,是在一九四五年十月。此后不久,為了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利用戰爭間隙,做好戰爭準備,我在向粟司令匯報請示工作時,提出了干部調訓計劃,粟司令當即完全同意,還親自給蘇中區黨委書記陳丕顯同志寫了信。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希望你大膽工作,快點做出成績來。有了粟司令的親筆信,我們很快就選調了一批學員,開辦了訓練隊。開訓那天,粟司令親自到會講話,鼓勵大家刻苦學習,早日投入戰斗。以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又陸續培訓了幾批學員,這對于我們順利地完成解放戰爭時期的繁重任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粟司令具有戰略家眼光,不失時機地抓了情報部門的建設,為贏得戰爭的勝利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華東野戰軍各兵團及大多數縱隊也都建立了類似的情報分隊,他們都為華東戰場的作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粟司令是我黨我軍杰出的軍事家,他精通韜略,用兵靈活,知彼知己,諳熟敵我雙方情況。他對下級干部的工作是那樣信任、支持,指導工作又是那樣明確、及時,環環扣緊,使你感到決心大,方向明,辦法對,從而信心百倍地去完成任務。
在我的記憶中,解放戰爭時期的每一次戰役或重大軍事行動前,粟司令都要把我找去或者親筆寫信給我,說明意圖,交代任務。有時他還親自來到我們單位對全體同志進行動員,如蘇中戰役前夕,在江蘇海安城北景家莊,粟司令就曾給我們分析敵我形勢,明確工作任務。淮海戰役前,粟司令在赴前線的當天上午,還趕來向大家進行動員,闡述毛主席偉大戰略思想及戰爭勝利前景。任務布置后,經常及時地查詢情況,提出新的要求,便于了解最新情況和明確下一步行動。他還要我參加重要的軍事會議,讓我們了解全面情況。總之,粟司令總是盡可能地使我們了解更多的情況與意圖,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我們也知道首長需要什么情況,就努力提供這方面的情況。這樣,就使我們獲得的情報,在歷次戰役中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反過來又更加鼓舞我們的斗志,提高我們為戰爭服務、為指揮員服務的自覺性,努力使我們的成果更加符合指揮員的需要。
一九四六年夏,七戰七捷的蘇中戰役,就是在粟司令利用準確的情報,抓住敵人的弱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屢出奇兵,取得了以少勝多、殲敵六個半旅的輝煌戰果。一九四七年二月的萊蕪戰役也是這樣,戰役發起前,大的敵情變化就有四次,正如粟司令在萊蕪戰役總結中說的:萊蕪戰役情況變化之多,為前所未有。特別是最后敵李仙洲集團被圍在萊蕪城中,是企圖固守還是突圍?后來從敵人內部得知王耀武命令守敵向北突圍的可靠情報,我們就待敵后衛部隊撤離該城后,不失時機地加以圍殲。敵人在萊蕪慘敗后,對我華東戰場發動重點進攻。一九四七年五月,敵三個兵團、十七個整編師(軍)共數十萬之眾,從臨沂、泰安一線,分三路采取密集隊形、步步為營的戰術向前推進,妄圖把我軍壓到膠東狹窄地區。為粉碎敵的企圖,華野首長決心先殲敵右翼桂系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以調動敵人。五月十一日中午,我們從敵人內部獲悉:敵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命令整編第七十四師于十二日攻占我華野指揮部所在地坦埠。我立即趕往野戰軍司令部,當面向陳毅、粟裕首長報告。當我到達野司駐地時,譚震林同志已率前梯隊東去,部隊已向東開進,陳、粟等首長也正準備啟程。他們聽完我報告后,沉思良久。我回到駐地不久,陳、粟首長又要我去核實這個情況。同時,一縱隊葉飛司令員報告:該部已同整編第七十四師前鋒接觸。在此情況下,陳、粟首長當機立斷,決定改變打敵右翼的原定部署,集中主力首先殲滅中路強敵整編第七十四師。當即一面向中央軍委、毛主席報告,一面按照新的決心,調整部署,集中優勢兵力,采用虎腹挖心的戰法,將整編第七十四師從敵重兵集團中割裂出來,予以圍殲。在各路援敵相距僅一至二日行程,兩翼敵軍相距僅約五公里的情況下,于孟良崮地區一舉全殲該敵,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孟良崮戰役的勝利,震驚了蔣介石集團,嚴重地打擊了敵重點進攻的囂張氣焰,蔣介石為此“痛哭流涕”,王耀武為此“寢食全廢”,并為我外線出擊創造了有利條件。
粟司令對重要情報都親自查詢,細心研究。淮海戰役殲滅黃伯韜兵團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凌晨,我們從敵人內部獲悉:杜聿明率三個兵團共數十萬之眾,倉皇從徐州撤逃。我們當即報告了粟司令。但對敵究竟逃向哪個方向摸不準,粟司令指示我們迅速查明敵人的去向。當天中午,敵先頭部隊出現在肖縣、永城地區,粟司令親自到我們單位查詢情況,并立即命令位于津浦線以西的部隊,迅速對敵實施平行追擊,騎兵團全速西進阻擊敵軍,從而贏得了時間,對逃敵形成了合圍。
粟司令深知情報工作的作用和艱辛,所以他不但重視情報部門的組織建設,巧妙地運用工作成果,而且非常關心工作進行情況。他曾多次聽取我們的匯報,提出解決困難與問題的辦法,并多方設法保證工作條件。一九四八年春,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前夕,粟司令在聽取我們的匯報后,主動提出要我帶領有關人員到西柏坡向中央軍委匯報并請示工作,爭取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迎接解放戰爭新階段的到來。由于粟司令的親自關懷,我們受到了李濤部長和其他首長的親切接待,周恩來同志在繁忙中兩次聽取我們的匯報,指示在座的總后部長楊立三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鄧大姐還寫信對參加情報工作的女同志表示關懷和慰問。我們匯報在孟良崮戰役中,前線部隊報告已全殲敵軍,而我們從敵人內部得知還有一小撮敵人隱蔽待援,后經清點俘虜,確實數字不足,陳、粟首長立即命令部隊搜索,結果搜出足有三四千敵人。聽到這一情況時,周恩來同志很感興趣,并表揚我們的工作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為了保證我們的工作與安全,每次行軍,粟裕同志都優先安排我們用車。一次,在如(皋)黃(橋)公路上行軍,我們的一輛車壞了,粟司令就要我們擠上他的車同走。每到宿營地,他總是要查問我們到了沒有,如還未到,就派人查找,并交代先給我們安排房子,而且盡量安排在靠近指揮所的地方。海安戰斗時,我們有幾個同志離敵太近,差點被敵人發現,造成損失。這次險情發生后,粟司令交代華中野戰軍參謀長劉先勝同志一定要保證我們的安全。
粟司令對我們工作要求非常嚴格,但對我們的思想與生活又十分關心。在緊張激烈的戰斗生活中,他曾多次來到我們單位參加各種會議并講話。每次戰役結束總要來看望大家或在電話里表示慰問。當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是給予鼓勵和支持,要我們用頑強的毅力去戰勝困難。我們工作有點成績時,又及時給予表揚與獎勵,孟良崮戰役結束后,我向粟、譚首長匯報工作中講到周中昭同志在戰爭中成績突出,在孟良崮戰役中又發揮了重要作用時,首長當場決定給周中昭同志記一等功。這是對他個人的嘉獎,也是對全體同志的鼓勵與教育。
粟司令對待干部、戰士平易近人,態度和藹,關心部屬,從來不擺首長的架子。在個別相遇時,總要問暖問寒,使人感到親切、溫暖。蘇中戰役時值盛夏,一天中午天氣炎熱,我們有幾個同志赤著膊,正在緊張工作,粟司令忽然進來了,他親切地向同志們慰問,事后,他指示后勤部門給每人發了一件汗衫,大家十分感動。遇到有物資繳獲,也總是忘不了分給我們一份。他知道我家中生活比較貧困,部隊進駐上海時,還專門撥了兩袋米和幾十元錢,給我回家安慰老母親。粟司令生前遺愿:把骨灰撒在曾經頻繁戰斗過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里的戰友們在一起。這一遺愿,正是體現了他與廣大干部戰士親密無間的關系和深厚的階級情感。在我過去同首長的接觸中,就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朱安慶、李啟予整理)(選自《一代名將——回憶粟裕同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