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華東野戰軍一舉殲滅國民黨“王牌”整編七十四師,曾經不可一世的師長張靈甫,也在這場戰役中命喪黃泉。消息很快傳遍了南京城,一時間各界嘩然。
蔣經國聽聞了這個消息,同時也知曉了張靈甫遺孀王玉齡的遭遇,一個念頭在他心中悄然滋生,甚至做出一件不懷好意的事。
蔣經國做了什么?王玉齡和張靈甫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呢?
王玉齡和張靈甫步入婚姻
1928年,王玉齡作為家中獨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抗日戰爭爆發后,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年僅9歲的王玉齡不得不跟著家人背井離鄉,踏上四處遷移的逃難之路。
望著那些被戰火摧毀的房屋和流離失所的人們,王玉齡的心中滿是對和平的渴望。她總是拉著母親的手,小聲地問道:“媽媽,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回家呀?”她的母親輕聲安慰:“快了,等戰爭結束,我們就能回家了。”
1945年,17歲的王玉齡和家人輾轉逃到了貴陽。在這座陌生的城市里,她繼續著自己的學業,進入高中讀書。終于抗戰勝利的消息傳來,整個中國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王玉齡一家也滿心歡喜地踏上了歸鄉之路,回到長沙后,王玉齡進入長沙福湘女校繼續學習。此時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間既有少女的靈動,又透著書香門第的溫婉氣質。
彼時,張靈甫身為國民黨軍中的知名將領,身邊從不缺投懷送抱的佳人。然而每日面對形形色色的美女,他早已心生厭倦,但最近王玉齡這個名字在他耳邊頻頻響起。
一天,張靈甫從好友那里打聽到,王玉齡正在理發店做頭發,于是他決定去一探究竟。突然理發店的門被推開,張靈甫走了進來。他的目光一下子就被鏡子里的王玉齡吸引住了,眼睛直直地盯著,怎么也挪不開。
王玉齡從鏡子里注意到了這個一直盯著自己的男人,心里頓時涌起一股怒火。她轉過頭狠狠地瞪了張靈甫一眼,沒好氣地說:“你這人怎么回事,一直盯著人看,沒禮貌!”
這一瞪不但沒讓張靈甫感到尷尬,反而讓他徹底沉淪。張靈甫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臉上泛起一絲紅暈,急忙上前一步,略帶歉意地說道:“實在不好意思,是我失禮了。”王玉齡輕哼一聲,沒再理會他。
自從在理發店對王玉齡一見鐘情后,張靈甫便展開了熱烈地追求。初次約會,張靈甫展現出十足的紳士風度,不僅細心地為她拉開車門、拉開座椅,還會逗得王玉齡哈哈大笑。
此后他們的約會愈發頻繁,一次,張靈甫不經意間提及自己的抗日經歷,王玉齡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原來你也是位抗日英雄啊!可真是厲害。”
漸漸地,王玉齡的心被張靈甫徹底打動。1945年,17歲的王玉齡和42歲的張靈甫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張靈甫便戰死孟良崮
婚后的甜蜜時光總是短暫的,張靈甫要回到軍隊繼續帶兵打仗。別墅的庭院里,張靈甫緊緊握著王玉齡的手,眼中滿是不舍:“玉齡,你要好好照顧自己,等戰事一結束,我就立刻回來陪你。”
王玉齡強忍著淚水,點了點頭:“你在外面要注意安全,我會等你平安歸來的。”
此后,王玉齡便獨自住在南京的別墅里。直到1947年3月9日,王玉齡在產房里歷經艱辛,生下了他們的兒子,張靈甫為孩子取名張道宇。初為人父的喜悅讓張靈甫興奮不已,他匆匆趕回南京,滿是心疼地說:“辛苦你了,你和孩子都平安,我就幸福了。”
王玉齡笑了笑:“看你高興的,以后可要多陪陪我們娘倆。”中年得子的喜悅,讓張靈甫對妻兒的疼愛又多了幾分。
但當時國內的情況并不算是很好,蔣介石固執己見,堅持獨裁統治,使得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全面內戰一觸即發。張靈甫在蔣介石的指示下,繼續奔赴前線。
由于張靈甫對戰場形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低估了解放軍的實力和智慧。與此同時,解放軍憑借卓越的指揮和頑強的戰斗意志,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逐漸將張靈甫所率領的軍隊包圍在孟良崮。
包圍圈越來越小,張靈甫的部隊陷入了絕境。他站在指揮部里,心急如焚,這時副官匆匆跑進來:“我們被包圍了,攻勢太猛,我們快頂不住了!”張靈甫一拳砸在桌子上,怒吼道:“慌什么!我們還有部隊,給我頂住!”
但局勢已難以挽回,援軍遲遲未到,士兵們傷亡慘重。5月16日,在激烈的槍炮聲中,張靈甫所在的指揮所被攻破,他知,一切都結束了。當張靈甫戰死孟良崮的消息傳來,年僅19歲的王玉齡大腦一片空白,淚水不受控制地奪眶而出。
“不,這不是真的,一定是弄錯了!”王玉齡聲嘶力竭地哭喊著,心中無數次否定這個殘酷的事實,她怎么也無法相信張靈甫真的離開了。
此后的日子里,王玉齡仿佛丟了魂一般。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好幾個月,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的母親輕輕走到王玉齡身邊:
“玉齡啊,媽知道你心里苦,可你得振作起來啊,日子還長啊。你還有孩子,那是靈甫留給你的希望,你得為了孩子好好活下去。”
王玉齡低下頭,良久她點點頭,輕聲說道:“媽,我知道了,放心吧。”
蔣經國對王玉齡窮追不舍,做出不懷好意的事
張靈甫作為蔣介石的心腹,多年來鞍前馬后,如今驟然離世,實在讓他惋惜,長嘆一口氣對身旁的侍從說:“靈甫為黨國盡忠他的家人,我們不能不管,王玉齡和那剛出生的孩子,往后的生活一定要安排好,務必優厚。”
1949年,蔣介石深知敗局已定,決定乘專機逃往臺灣。臨行前,他叫來了王玉齡:“玉齡啊,如今的局勢你也看到了,我馬上要去臺灣了,你和孩子也一起去吧,在那邊我會好好照顧你們。”
王玉齡猶豫了片刻,拒絕了:“委員長,謝謝您的好意。但我想留在大陸,靈甫葬在這里,我想守著他的墳墓……”就在這時,站在一旁的蔣經國突然上前一步,急切地說:
“父親,此事不妥。王玉齡身為國民黨將領遺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民黨將領。她若留在大陸,難免會被人利用,影響張靈甫將軍的聲譽,也會損害國民黨的名譽啊!”
蔣介石覺得蔣經國說的有幾分道理便對王玉齡說:“還是聽經國的吧,去臺灣。”王玉齡看著這父子倆,心中滿是無奈只能答應。
抵達臺后,蔣經國對她的“照顧”日漸頻繁,各種示好的行為愈發明顯。一天,王玉齡正在家中陪著年幼的孩子,門鈴突然響起。她打開門,看見蔣經國站在門口:“今天天氣不錯,我來看看你和孩子。”蔣經國說著,便往屋內走。
兩人坐下后,蔣經國一邊逗著孩子,一邊看似隨意地說:“整天待在家里也悶得慌,不如我帶你出去兜兜風,放松放松?”王玉齡一聽心里“咯噔”一下,她下意識地抱緊孩子,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連忙說道:“蔣先生,實在不好意思,我這兩天身體不太舒服,可能沒辦法出去。”
蔣經國聽到這話,立即說:“我知道有家不錯的診所,要不我陪你去看看?”王玉齡知道蔣經國是什么意思,便又一次拒絕了他:“真的不用了,我吃點藥休息休息就好,今天實在是不方便,還請您諒解。”
等蔣經國離開后,王玉齡長舒一口氣,癱坐在沙發上,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卻絲毫未減。數日后,他再次來到王玉齡的住處,仍舊提出要和她出門兜風。
1952年,24歲的王玉齡因不堪蔣經國糾纏,遠赴美國。求學期間,她上午工作,下午和晚上上課,憑借4年苦讀大學畢業,隨后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至退休。
到了晚年,王玉齡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兩岸和平統一的偉大事業中。2005年,王玉齡終于帶著一家人回到祖國,在上海定居下來,直到2021年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