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因為存在很多未知數。
首先,是糧草問題,雖然出發的時候士兵可以“負糧五千”,但是也有吃完的時候,有人會說因糧于敵,難道因糧于敵真的這么輕松嗎?如果敵人堅壁清野該如何破局,若是民眾反抗又該如何解決?
其次,即便糧草不是問題,魏延又將面臨曹魏騎兵的沖擊!你可以在赤壁之戰的時候笑曹操的水戰菜,但是誰也不能小覷他的精銳騎兵。
曹操平定了幽州之后,吸收了烏桓、鮮卑精騎,使得他的騎兵戰斗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魏延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
十天的時間,足夠曹魏調集部隊,尤其是騎兵。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
“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當陽之長坂。”
以這種急行軍速度,曹魏在雍州、涼州的精銳騎兵有充足的時間趕到!
第三、不要忘了那可是長安!曹魏的西大門,經略蜀漢、防備羌族等游牧民族的軍事重鎮。
曹魏知道魏延的主攻方向后,難道會讓他長驅直入?
在這十日內,魏延將會不斷受到曹魏騎兵的攻擊,縱使魏延戰無不勝,能夠抵擋住曹魏騎兵。
曹魏也完全可以憑借騎兵的機動性通過閃電戰,游擊戰不斷進行襲擾,即便魏延到了長安,士卒也必然是疲憊之師。
退一萬步講,魏延的軍隊吃飽喝足而又精神煥發還沒有人員損失的滿級狀態下,出現在長安城下,迎接他們的也將是十幾米高的城墻,怎么攻進去?了解過漢代長安城遺址的應該知道,長安城墻為版筑夯土墻,堅固耐用屹立千年而不倒!
關于長安城的具體情況,可以參看漢長安城遺址。
魏延怎么攻城?架云梯?挖地道?可是工具哪里來?
水淹長安城?這是個好辦法!版筑夯土墻確實害怕水攻,可是水從哪里引?地勢如何?是否為汛期?這都是問題。
第四,守將夏侯楙是否會按照魏延的設想,棄城而逃?
夏侯楙的風評不好,
魏延說他“怯而無謀”。
《魏略》稱其“性無武略,而好治生。”
還記載“楙在西時,多畜伎妾,公主由此與楙不和。”
一千年以后,有一個“性驕縱,好酒色”被后人稱為“紈绔子弟”的朱文正,面對陳友諒60萬大軍,死守洪都。
朱文正是幸運的,通過洪都保衛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當然還有“不治生產而逞口舌 ”的蘇秦,“捫虱而談 ”的王猛,他們都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而夏侯楙卻沒有機會證明,他背負了千年庸才之名!
如果陳友諒沒有攻打洪都,朱文正是不是也會背負“紈绔子第”的污名呢?
第五,假設魏延所有的預想都對了,并且占據了長安,他將面臨曹魏的瘋狂反撲,那他又該怎么守?是否能等來援軍?諸葛亮能否突破曹魏的據城堅守,子午谷路線還能走第二回嗎?
援軍如果無法及時趕到,魏延將被徹底捂死。
即使蜀漢的援軍趕到并且控制了長安,也不一定能統一三國。
唐朝安史之亂,叛軍安祿山、史思明部占領長安長達1年零3個月,仍舊無法獲取最后的勝利。唐軍收復長安后,仍用了5年多時間才徹底平定叛亂。
在唐朝,長安可是都城,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結果依舊無法徹底瓦解對方。所以占領長安的意義可能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具有決定性。
最后一點,不要忘了東吳,雖然吳蜀是聯盟關系,可是為了奪荊州他們可以殺掉關羽,劉備也因夷陵大敗而死,所以跟曹魏相比,蜀國跟東吳有著更大的血海深仇,東吳能否坐視蜀漢變得強大,也將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再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東吳會不會在蜀魏均疲憊的時候,作為第三方完成收割?這也是有可能會發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