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大訊飛與北汽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汽車智能化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
事實上,科大訊飛在汽車智能化領域早已深耕多年,其合作范圍已覆蓋90%以上的車企,從國內自主車企到合資品牌,從傳統燃油車巨頭到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幾乎都能看到科大訊飛的身影。一汽、長安、東風、上汽、廣汽、奇瑞、長城、比亞迪、吉利、蔚來、零跑、極氪、大眾、日產、本田等國內外主流品牌及新勢力車企,皆與科大訊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訊飛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猶如坐過山車。自2023年中,其股價持續下跌,一度回撤超70%,令投資者們憂心忡忡;然而,2024年9月開始,科大訊飛又突然走強,至今漲超70%,市值逼近1300億元。這一跌一漲之間,引發了眾多投資人的關注。
科大訊飛究竟是“賺錢難的技術?!?,還是憑借戰略合作與技術優勢正悄然成為汽車行業背后的“真大佬”?
汽車行業背后的“真大佬”?
在汽車智能化領域,車企正加速向“網聯化”、“智能化”轉型,而這一轉型既需要硬件升級也離不開軟實力的支撐??拼笥嶏w憑借其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研發等方面的多年技術積累,迅速搶占了汽車智能化應用的先機。
據公開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蔚來、理想、零跑、智己等紛紛與科大訊飛達成合作,為其新能源車型增添智能化的羽翼。在中國汽車出口十強中,有8家,像上汽、奇瑞、長安、長城、吉利等,采用了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以支持多語種交互,滿足全球60余種語言需求。國際車企如大眾、本田、日產、沃爾沃等也選擇與科大訊飛攜手,共同探索汽車智能化。
科大訊飛在汽車智能化領域的合作深度和成果顯著,尤其體現在產品出貨量、交互數據以及具體合作項目上。2023年,公司新增汽車前裝智能化產品出貨量超過750萬套,累計出貨量已逾5360萬套。
科大訊飛之所以能獲此青睞,技術優勢無疑是關鍵因素。在智能語音領域,其技術積累深厚。支持60余種語言交互,語音識別率超過90%,合成質量接近本土播音員水平,這為中國車企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以上汽、奇瑞等車企為例,借助科大訊飛的技術,實現了多語種車型適配,順利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同時,科大訊飛自主研發的“星火大模型”已在奇瑞、廣汽、長城等車企的量產車型中應用,支持智能語音交互、場景優化等功能,且響應速度和本地化適配優于云端方案。
此外,科大訊飛為車企提供的是涵蓋智能交互、音效、座艙、駕駛的全鏈條解決方案,為車企打造了一條完整的智能化生產線。以與廣汽集團合作為例,自2016年起雙方多次攜手,并成立合資公司星河智聯,推動智能座艙和車聯網標桿項目。
其實科大訊飛能進入汽車行業不是一蹴而就,以與廣汽集團合作為例,自2016 年起雙方多次攜手,從最初的智能語音交互功能的植入,到逐步優化智能座艙的整體用戶體驗,再到如今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場景應用越來越深入。與北汽的合作則覆蓋智能交互、多語種出海、AI大模型駕駛等前沿領域。這種長期深度合作,不僅基于科大訊飛的技術實力,更在于其能夠深度契合車企智能化轉型需求,為車企提供從產品到研發,再到市場拓展的全方位支持。
可以看出,科大訊飛在汽車智能化領域的全方位布局,不僅體現在產品技術的領先上,更體現在與車企合作中的場景化落地和生態構建上。
技術牛但賺錢難?
作為中國“AI第一股”,科大訊飛一直被視為技術創新的代表。然而,盡管公司在語音識別和大模型研發上取得諸多突破,其凈利潤卻常被市場詬病“微薄”,甚至一度出現虧損。這一現象引發了業界對“技術牛但賺錢難”的質疑。
科大訊飛自成立以來一直是重研發的企業。近年來,公司在智能語音、大模型、核心算法以及多模態感知系統上的研發投入不斷加碼。據公開數據顯示,科大訊飛每年約有20%甚至更高的營收用于研發,部分年份這一比例更超過25%。高投入意味著短期內利潤空間受壓,但這正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技術高地,形成長遠的護城河。尤其在大模型技術剛剛起步的階段,研發的周期較長、投入回報存在滯后性,但一旦技術成熟,其商業化潛力巨大。
短期來看,巨額的研發支出和持續的投入使得科大訊飛在財報上屢現凈利潤“縮水”的現象,甚至出現虧損。例如,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大幅回落,部分原因正是加大了對大模型平臺、算力硬件以及相關技術服務的投入。與此同時,部分非主營業務收入(如投資收益、政府補助等)的減少也對整體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但從長期戰略角度看,這種前期虧損乃是公司布局未來增長點的必經之路。技術創新、產品迭代和生態系統構建最終將轉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帶來大規模市場份額和高額溢價回報。
除了汽車智能化,科大訊飛在教育、醫療、政務等領域進展不一,導致不同業務板塊的盈利模式存在差異。例如,教育和政務業務由于政府采購和大規模推廣的特點,毛利率相對穩定;而在智能硬件和汽車業務方面,由于技術更新迭代快、市場競爭激烈,其商業化進程需要時間。
當前,科大訊飛正在積極推進多業務協同,通過跨界融合實現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未來,隨著大模型技術在各領域的深度落地,尤其是在汽車智能駕駛、智慧教育和醫療健康等細分市場,公司的收入結構將趨于優化,盈利能力或有望提升。
有觀點認為,科大訊飛雖然技術領先,但高投入導致公司始終難以實現持續盈利,甚至頻頻出現虧損。然而,從戰略角度看,科大訊飛所做的“燒錢”正是為了在人工智能這一技術革命浪潮中搶占先機。以大模型技術為例,其研發不僅需要巨額資金支持,還要求在算力、數據處理、算法優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投入。
實際上,隨著技術成熟和規模效應顯現,科大訊飛未來有望通過技術授權、數據服務、平臺傭金等多種盈利模式實現收入大幅提升。
股價為何突然暴漲?
自2023年中科大訊飛股價持續下跌,一度跌70%。但是從2024年9月開始,科大訊飛股價迅速反彈,漲幅超過70%,市值一度逼近1300億元。這一奇怪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最根本的原因或是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近年來,科大訊飛在大模型研發和智能語音技術上持續發力,其“訊飛星火”系列大模型產品已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在業內評測中,訊飛大模型在文本生成、邏輯推理、語義理解等方面表現出色,部分項目甚至實現了對標國際先進產品的目標。
尤其科大訊飛的汽車業務進展不錯。在車載智能化產品中,科大訊飛憑借深度定制的語音交互系統和智能調音技術,已成為眾多車企智能座艙升級的首選供應商。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使得市場對公司未來技術變現充滿信心,進而推動了股價的反彈。
除了汽車智能化,科大訊飛在教育、醫療、政務等領域也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和成熟的產品體系。多業務協同發展、跨界融合所形成的生態圈,不僅有效分散了單一業務周期波動的風險,還提升了整體營收的抗周期能力。特別是在車載智能化領域,科大訊飛與北汽、奇瑞、廣汽、長城等多家主流車企的深度合作,正逐步轉化為實際訂單和持續收入。
與華為、北汽等重量級企業的戰略合作也是重建資本市場的信心的原因。近期,科大訊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分享了未來幾年的戰略規劃,明確表示將在技術研發、產品市場化以及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加大投入,這些舉措無疑提振了市場預期,成為推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當前,國家層面對汽車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及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領域均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加上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使得汽車智能方案提供商逐漸成為市場焦點。同時,政策環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資本關注。
科大訊飛的核心技術優勢與多業務協同效應逐漸被市場重新認可,其股價也由低谷逐步回升??拼笥嶏w與北汽、奇瑞、長城等主流車企的合作,不僅標志著其產品技術已獲得廣泛認可,更預示著未來車載智能化解決方案將迎來全面普及的趨勢。
但是值得強調的是,百度、騰訊等科技巨頭也在布局汽車智能化,市場競爭激烈,而一些車企對成本敏感,科大訊飛可能面臨降價壓力,或影響業績和利潤,而且目前汽車智能方案缺乏統一標準可能增加技術研發和適配成本??拼笥嶏w在汽車行業進一步深耕仍然道阻且長。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元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