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臨潼區博物館匠心打造的精品教育活動“科技之春文化進校園”宣傳月活動在秦陵小學拉開帷幕。
課堂上,博物館老師為同學們講述了博物館的發展變遷,分享了館內珍藏的一級文物——“最早出土的秦兵馬俑”“利簋”等珍品的歷史文化價值。活動還特別設置了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專題模塊,通過互動環節,讓同學們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并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開拓眼界,增長文物知識。
“原來文物里藏著這么多法律知識和科技文化,我們一定要保護和傳承!”同學們興奮地紛紛表示。
秦陵小學校長龐曉華說:“這種跨界融合的教學模式,既激發了學生的科學興趣,又深化了文化認同?!?/p>
據了解,臨潼區博物館是一所地志性歷史博物館,位于驪山腳下唐華清宮遺址東側,建館三十余年,收藏文物17000余件。其中,西周青銅器利簋、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金棺銀槨、釋迦如來舍利寶帳等被列為國家級珍貴文物。
“我們將持續推進館校合作,讓更多文物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培養一批熱愛臨潼歷史文化、愛護文物的文化小使者?!迸R潼區博物館副館長王芳萍表示,博物館將持續開展“五進”、文化進萬家等活動,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陜西欄目組編輯:李亞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