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Yukiko Noritake
后臺收到一個咨詢:
“一位朋友30歲出頭,意外去世了。
房價下跌,朋友生前完全被房貸拖垮了身體,壓力很大,一個著急就心臟驟停了。
現在這套房子,還有100多萬的貸款。
老婆手上估計也沒有錢,家里小孩子才四歲。
朋友們都想盡辦法給予幫助,但這種事情大家都沒經歷過,家人更是不懂。
該怎么更好的幫到朋友家人?”
一
我給了一些建議。
又想了想,感覺可以隱掉信息,稍作分享:
(我們向來比較忌諱談論死亡,但需要掌握一些常識)
首先,很多人有一筆隱藏的錢。
養老金個人賬戶、醫保個人賬戶、公積金。
本人去世的話,可以把這些賬戶的余額取出來,找死者生前所在公司的HR協助辦理就行了。
對30歲的人來說,這筆錢的數目也許不小。
舉個例子:
我自己光養老金個人賬戶的余額,就達到了20來萬。
夠我全家一年嚼用了。
容易忽視,也很重要的一點:
意外去世的場所是哪兒?
如果在單位、上班的路上、出差的途中,那完全可以申請工傷賠付。
賠付金額掛鉤居民收入、社平工資。
拿到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都是有可能性的。
。。。
當然,也不能說人人都有這筆錢;但絕大多數打工人,都會有這些錢。
家庭經濟支柱去世,對家人沖擊很大。
一般情形下不建議賣掉自住房。上面說的這些錢可以用來慢慢償還房貸、補貼家屬的生活費用。
這兩年有一個新型“潛規則”:
銀行們明顯放寬了延期還房貸的口子。
申請的成功率高了很多。
當房貸人出現了重大變故:去世、失業、重病...等情形。
壓力大,可以和銀行商量延還房貸的。
先緩一口氣。
也可以仔細檢查下——
是否有商業保險可理賠,有的話會更好。
當然,朋友們如果愿意,可以共同籌措部分資金,也能幫到孤兒寡母一些。
希望一切順利
二
A股正處于階段性調整中,成交量低迷。
世界充滿了巨大的參差:
最近挺多股民盈利縮水or回撤虧損,有點不淡定。
我這種收息佬,則開始修復今年以來的虧損,心里慢慢變得淡定
另外——
前陣子時不時就收到讀者的苦水。
說:買的債基虧了好多,想哭。
最近心情終于好些了吧?
因為 債反彈了不少。
我大約在月中旬時,就稍稍心靈spa了一下:
買債的人也不用太慌,三月份應該會有些修復。
現在算是稍有應驗了。
Lisa去年底買了一筆短債基金,管理閑錢。
很不幸——
從今年2月21號,就開始虧錢了。
一直到昨天,她才終于出坑。
當然,這只短債修復回撤的能力挺一般的。
Lisa打算過陣子把它出了。
但要明白一點——
今年買了債基、銀行理財的人,持有體驗會比去年差挺多。
收益會弱化。
我用wind統計了下。
短債基金指數,今年只漲了0.09%,去年同期是0.9%; 中長債指數,今年到目前還是-0.33%,去年同期漲幅是1.16%。
波動也比去年高了不少。
這很正常,去年債類的猛烈大漲,其實是一種透支,一年吃了十年糧。
透支的就是今后的收益。
當然,大多情況下——
像短債基金、R1/R2銀行理財出現浮虧了,也別太在意。
不用那么懼怕。
只要多拿一段時間,基本都會修復回撤,重新向上。
就是需要:
擺正心態、調低預期
這幾天, 原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做了個演講,引用了一組有趣的數據:
過去10年,我國貨幣基金、債券和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分別為: 2.2%、4.7%、3.5%。
也就是說 ——
過去十年,最大贏家是買債的人。
又穩,收益又好。
炒股的人普遍是輸家,波動又大,收益又很弱,連債都跑不過。
體驗特別差。
我之前說了,萬物有周期。
那未來十年,這個情形會不會稍有改變,甚至是發生逆轉呢?
ps.
補充兩句。
在哪種場所發生意外,確實是...挺關鍵。
我在小紅書上看到了一條網友分享:
初看覺得荒誕。
但細想,又覺得挺真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