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丨羅蘭貝格:李冰、陳博文
個人微信丨hello_SSX
如今,大模型技術驅動的AI智能體應用正在顯著重構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分配格局,新的超級入口誕生已是定局。我們將在本文中分享對AI應用市場的最新趨勢洞察和思考,希望給大模型廠商及應用廠商帶來啟示。這些趨勢包括:
智能體從“對話交互”進化到“任務閉環”
多模態大模型讓AI應用真正“秒懂”人類意圖
通用AI助手成為超級入口,垂類場景化Agent進入高速發展元年
智能體商店成為商業化的又一路徑
AI應用與硬件深度融合產生新物種
01
智能體從 "對話交互" 到 "任務閉環" 進化,更多Phone Use和Computer Use應用將涌現
以Manus、智譜AI AutoGLM、OpenAI Operator等為代表的AI智能體,標志著更加成熟的產品形態開始出現——智能體不再停留在對話框,而是開始介入現實世界的操作。2025年3月,Monica團隊發布的Manus以“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定位引發行業關注。其突破性在于實現了任務自主拆解與多工具協同,用戶只需下達“篩選15份簡歷并生成分析報告”的指令,系統即可自動完成解壓文件、信息提取、分級排序等全流程操作。測試數據顯示,Manus在GAIA基準測試中高級任務準確率達57.7%,單任務運行成本較傳統方案降低 90%。
這些Phone Use和Computer Use類型的Agent勾勒出兩個新趨勢:一是交互模態從文本對話轉向設備操控,如智譜AI AutoGLM支持手機端跨APP操作、Claude 3.5 Computer Use支持電腦操作;二是任務顆粒度從單一對話轉向復雜工作流,如Manus的多智能體協同可處理包含多個子任務的求職分析項目。
然而,要走向規模化應用,AI智能體還需盡快克服幻覺問題。OpenAI的Operator在學術研究中可能因數據污染生成錯誤結論;Manus在演示中雖流暢,實際應用中系統崩潰、無法完成訂購流程,甚至無法提供結賬鏈接等情形依然存在。
02
多模態大模型能力進化, AI將通過圖文、語音、表情和手勢,“秒懂”人類意圖
在多模態大模型的技術驅動下,多模態能力日益成為通用AI助手的標配。每多一種模態的解鎖,意味著場景的豐滿、體驗的升級,最終帶來用戶滲透率的提升。2024年以來,多個通用AI助手相繼引入了多模態能力。例如,ChatGPT發布GPT-4o模型和GPT-4o mini;豆包于2024年12月上線圖片理解功能,支持一鍵生成帶有指定文字的圖片。
多模態大模型將驅動交互體驗革新,包括對用戶更精準的全模態理解,自然真實的面部表情,語言與肢體動作同步,細膩的情緒識別和回應,支持復雜場景的混合現實互動等。這些富有想象力的新特性將成為下一個爆款應用的核心競爭力。
以AI視頻生成應用為例,如何在AI生成的角色中實現真實且可控的面部表情是業界難題。AI視頻創企Runway推出Act-One新功能,專注于面部表情建模,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攝像機設置準確捕捉演員的表演,包括眼神和微表情,并將表情精準地轉換到不同比例的角色上。這為創意角色設計和動畫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以AI社交類應用為例,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跨模態理解與生成能力,交互模態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共情。例如,Replika引入更逼真的頭像、更優質的AR/VR體驗以及視頻通話等新功能,提供沉浸式、場景化的對話情境。據最近一項Nature的研究表明,Replika減少了3%用戶的自殺念頭。
03
通用AI助手成為超級入口的同時,垂類場景化Agent將在2025年掀起潮流
從中國AI應用TOP10榜單看,通用AI助手豆包和DeepSeek已成為超級入口。2月數據顯示,豆包和DeepSeek與第三名Kimi的月活規模差距擴大至3600萬。部分新晉者(如騰訊元寶)憑借接入DeepSeek模型,提供流暢體驗,配合積極投流,在短時間內也實現了顯著增長。文小言、智譜清言、訊飛星火等“老牌”AI助手因增速不及,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
垂類應用仍處于快速發展和洗牌階段,千萬級月活應用有望涌現。從中國Top10 AI應用榜單看,以AI社交、AI視頻為代表的垂類應用占據TOP10中的三席;與全球榜單的不同在于,國內尚未出現超過千萬月活的垂類應用,但增速顯著、活力迸發。例如,AI視頻工具“即夢”憑借圖片生成、視頻生成等強大功能,為用戶提供多樣且高效的創作體驗。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其周活躍用戶數從約76萬激增至近200萬,漲幅近3倍。此外,以星野、貓箱為代表的AI社交賽道也在穩步增長。
借鑒海外市場經驗,一些瞄準細分場景痛點的垂類應用在近期取得了快速增長,值得中國市場的關注。例如:
AI×審美與約會:典型應用包括LooksMax AI、Umax和RIZZ,其通過AI技術,幫助用戶提升個人形象或優化約會聊天內容。
AI×宗教信仰與心理學:典型應用如Bible Chat,為基督徒設計的交互式《圣經》對話助手,功能主要為祈禱、閱讀經文、通過日常反思和祈禱支持心理健康。在2025年1月實現月活增長25%,達到397萬。
AI×Logo設計:典型應用如Arvin?,通過 AI 來輔助Logo設計流程,用戶無需設計經驗即可快速生成高質量的Logo。Arvin?在2025年1月的活躍用戶上漲26%,達到473萬。
此外,AI健身教練、AI心理健康咨詢、AI口語練習、AI法律助手、AI老年人陪護等細分賽道也值得進一步探索。
與此同時,頭部廠商積極構建智能體開發平臺,將智能體的構建能力開放給廣大開發者和用戶。例如,OpenAI推出GPTs,字節跳動推出Coze,騰訊推出元器,百度推出文心智能體平臺AgentBuilder,等等。這些平臺與工具提供豐富的預集成插件和知識庫資源,提供無代碼和低代碼開發方式,使得企業和開發者可以快速開發更多中長尾場景的“領域專家”。
04
在Freemium、打賞、廣告等可預見的變現模式之外,智能體商店是商業化的又一路徑
智能體商店的快速發展有望催生大模型時代的App Store時刻 。智能體商店是一個數字市場,開發者和創作者可以發布他們自己定制的AI智能體。這不僅為用戶提供了廣泛選擇,也為創作者和智能體商店運營方開辟了新的收入來源。參照蘋果App Store的商業變現模式,智能體商店未來在獲取平臺抽成、廣告曝光等收入上具有可能性。頭部通用AI助手相繼探索智能體商店:
ChatGPT上線GPT商店(GPT Store),將其定位為“不僅僅是一個應用程序倉庫,還是一個培育創新者和用戶繁榮社區的動態平臺”。分類、趨勢、精選等功能一應俱全,智能體數量接近300萬,僅用2個月時間就超過了蘋果APP Store的應用數量。
豆包上線智能體平臺,并在其中創新性開辟“品牌專區”,作為傳統APP探索智能體轉型的試水區,目前已有懂車帝、同程旅行、淘票票等十余款品牌智能體上線。
Kimi上線Kimi+智能體商店,目前已有20余款智能體,分為辦公提效、輔助寫作、社交娛樂、生活使用等欄目。
然而,當前智能體商店處于發展初期,面臨量大質不優、粘性不強的問題。至2024年12月,頭部AI通用助手中的智能體數量超10萬個,在數量超過了微信小程序數量(MAU大于1萬,7000+)。智能體數量多,但并未形成可觀、可持續的流量。其中,通義、訊飛星火、騰訊元寶出現智能體數量與流量的倒掛——占據智能體數量TOP3,但流量均不足500萬月活;豆包、Kimi、文小言則相對均衡。
05
AI應用與硬件將深度融合,不僅將重塑現有硬件形態,也將催生硬件新物種
在現有硬件重塑方面,AI與硬件的融合不等同于將大模型植入已有設備,而是以系統級AI為重構人機交互范式,推動終端從被動執行向主動認知進化。典型的是AI手機和AI PC。預測至2028年,全球AIPC在出貨量的滲透率將達70%,AI手機將達54%。
頭部硬件廠商正在積極采取AI硬件戰略,例如:
蘋果將ChatGPT深度集成至iOS,通過語音助手Siri與多模態大模型的協同,能更自然地回答問題、讀懂模糊表達、理解多輪對話,還將能識別屏幕、總結信息、跨應用操作、在App中執行數百項操作等。
榮耀推出具備智能搜索、文檔總結、AI字幕翻譯、AI筆記紀要等功能的AI PC。2025年3月榮耀正式發布阿爾法戰略,宣布從智能手機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
聯想在2025MWC展會上推出概念產品ThinkBook "Codename Flip" AI PC,采用18.1英寸向外折疊OLED顯示屏,并借助AI實現多任務處理、工作區分屏和自適應協作模式,展現了AI對生產力工具的改造潛力。
在催生硬件新物種方面,AI正在孵化前所未有的產品形態,“硬件購買+訂閱付費”的復合模式將展現商業潛力。
新型穿戴設備:搭載多模態能力的AI眼鏡,支持實時視覺分析與語音交互,支持實時翻譯、提詞器、物體識別及聲紋支付;AI戒指通過傳感器采集睡眠、心率等數據,結合每月數美元的訂閱服務,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分析與個性化建議。
情感陪伴機器人:如家庭場景中的AI寵物,通過多模態交互與個性化情感引擎,AI算法能實時捕捉聲紋變化并反饋對應情緒,提供擬人化陪伴體驗。
辦公效率工具:AI錄音筆實現語音轉寫、多語種錄音轉文字、同聲傳譯、自動輸出會議紀要;AI書簽可實現自動整理閱讀內容,并上傳至APP成為數字資產,支持總結、社交分享等功能。
教育與學習伙伴:兒童AI相機則整合視覺識別與知識圖譜,實現智能識物、拍照即科普、中英雙語播報等功能;AI聚光燈實現糾正坐姿提醒、專注力檢測、光隨書動等功能,幫助兒童預防近視和脊椎側彎等。
結語
當全球大模型的技術代際差逐漸抹平,真正的決勝點將回歸本質——唯有將 AI 轉化為可感知的應用場景和用戶價值,并探索可閉環的商業模式,才能在下一個爆發周期搶占先機。
編輯 | Noah
清流學苑2025Q1課程安排
我們將在3月29~30日在上海推出我們的清流學苑的新晉課程《關鍵洞察營》,歡迎感興趣的朋友掃碼了解和報名。
進一步交流
進入專業社群展開深度討論
慎思行通過微信等平臺覆蓋超過10萬戰略人、咨詢人等各類專業人士。我們也構建了專業社群,推動戰略與咨詢領域的問題討論、信息交流和機會分享,社群已有超過5年歷史,并成為了頂尖專業人士感知市場前沿,獲得實踐經驗的首要選擇。入群請添加慎思君微信,并提供名片。
現在微信公眾號更改規則,如果你不特地點進來,很可能看不到我們的推送了。希望喜歡【慎思行】的讀者朋友們將本號【設為星標★】,方便找到我們;也歡迎點擊右下角的【在看】。
>AI將如何改變戰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