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有媒體報道,Google宣布將停止安卓(Android)開源項目(AOSP),不再維持現有的AOSP公開分支,并可能停止更新法定開源義務外的組件源代碼。此消息一出,輿論嘩然,不少網友開始討論谷歌終止開源安卓項目對依賴AOSP企業的影響,并指出這是美國又一次“卡脖子”行為。另一部分網友則興高采烈,他們認為國運來了,谷歌自廢武功,為開源的鴻蒙生態創造了發展壯大的空間。
正當國內網友在社交媒體爭論不休之時,谷歌很快便對“終止開源安卓項目”的新聞進行了回應。谷歌稱其仍致力于公開發布Android的源代碼,調整并不意味著Android將轉向閉源。它們只是將所有安卓系統的開發工作將集中于谷歌內部代碼庫中進行,對代碼的修改將不再實時公開,而是僅在谷歌發布包含這些修改的新版本分支時統一對外發布。
雖然谷歌終止開源安卓項目是一場“誤讀”,但其這一調整背后的深層邏輯與潛在影響,仍值得產業界與開發者深思和警惕。
谷歌將所有安卓開發工作轉移至內部分支,并關閉持續集成工具、代碼審查平臺(Android Gerrit)等公共資源,意味著未來安卓的代碼開發將完全由谷歌內部主導,外部開發者將無法實時參與代碼提交或跟蹤開發進程。在我看來這是開源精神的退潮,谷歌以“簡化開發流程、縮減成本”為借口,推行“延遲開源”模式,試圖逐步加強對安卓生態的控制。
谷歌開源政策的變動,對主流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vivo)的影響極小,它們都與谷歌簽署了GMS協議,可以通過內部分支獲取最新代碼進行系統更新。即使安卓完全轉向閉源,主流手機廠商目前都基本具有了基于AOSP獨立開發安卓分支的能力,短期內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如果長期來看,安卓如果徹底閉源,將會使安卓生態崩潰,手機系統將再次進入碎片化時代,這是整個產業界都不愿看到的現象。
為了打消合作伙伴、客戶、用戶的擔憂,谷歌反復強調針對安卓開源政策的調整對普通用戶及大多數開發者的影響微乎其微。事實上并非如此,普通用戶短時間內確實難以覺察谷歌開源政策調整帶來的變化,因為安卓系統更新與應用生態依然在延續。但長期來看,因為開發者不能實時獲得代碼更新將使開發效率降低,讓普通安卓用戶不得不面臨漏洞修復、功能迭代等出現放緩的境遇。
個人ROM開發者、極客社區和第三方定制系統團隊,將是這次谷歌調整安卓開源政策的最大受影響群體。他們過度依賴AOSP公開分支的實時代碼提交與協作工具,進行代碼優化、漏洞修補、功能迭代。未來,他們只能被動等待谷歌的“打包發布”,這將使他們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創新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谷歌的調整并非“徹底閉源”,但這一小步可能成為其科技霸權的一大步。開源社區的開發者一旦失去參與核心代碼的機會,將使安卓生態“百花齊放”的局面面臨巨大考驗,也將使其定制化系統面臨趨同化,或最終淪為谷歌的“標準化產品”,完全被谷歌所掌控。
幸好,中國有替代方案。如果安卓真的最終走向閉源,鴻蒙的OpenHarmony將成為中國大多數企業可以使用的“備選方案”。它兼容Linux生態及安卓應用(APK可直接運行或低代碼遷移),可以幫助智能家居、車載設備等IoT領域的廠商降低開發成本,快速遷移替換,完成安卓生態向鴻蒙生態的平移過度。
安卓閉源雖未完全落地,但其趨勢已為鴻蒙創造了歷史性窗口。如果鴻蒙能夠在技術迭代、生態共建和國際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抓住歷史機遇,它不僅有望成為中國科技自主的核心支撐,更可能成為重塑全球操作系統格局,打破科技霸權的關鍵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