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羅乾波
出品 |波哥看樓市
綠城中國又迎來重大人事變動。
3月27日早間,綠城中國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張亞東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并已于6日前提交辭呈;劉成云被委任為新一任董事會主席、公司非執行董事以及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
公告稱:
“張亞東已確認,其與董事會并無意見分歧,亦無有關其辭任的事宜須提請本公司股東或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垂注。
董事會謹此衷心感謝張亞東在任職期間對公司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董事會決議,自2025年3月26日起,劉成云獲委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以及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
自2025年3月26日起,劉成云獲委任為主席。”
據波哥看樓市觀察:
作為2024年百強業績排名第三的綠城中國,3月就突然大動刀,確實令業界有所納悶。
大家都知道,在當前這個艱難的時刻,綠城中國能夠做到這個境界而逆勢成為前三甲之一,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為何要如此大動作呢?這不值得思考一下嗎?
是業績的問題嗎?顯然不是
因為,在2024年房企操盤榜單中,綠城中國更是超過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等一眾央國企,逆勢殺入TOP3,這個業績足夠亮眼,妥妥是一個令很多房企羨慕和流口水的對象,因此業績論不攻自破。
對此,張亞東自己,肯定也覺得很難受,這么牛X的成績,還要被集團無情問斬,哭都沒地方哭吧。
6年打拼,一朝歸零,情如杜鵑滴血。
下面再簡單介紹一下張亞東和劉成云的基本情況。
據公開資料顯示:
1968年出生的張亞東,在50歲以前的身份一直都是官員,曾官至中共遼寧省大連市委常委、大連市委統戰部部長。
然而任誰也沒想到的是,一場綠城中國的控制權之爭竟然把這位官員抬到了聚光燈之下。
2018年5月,張亞東突然以中交代表的身份出現在綠城中國,并被委任為公司行政總裁;當年三個月后進入綠城中國執行董事,一年后更是擔任董事會主席成為綠城中國實際掌舵者。
爾后六年間,張亞東帶領綠城中國一路披荊斬棘,不但守住了過往的基業,而且在這個大低迷階段,躍位進前遷到第三名,對官員出身而無房企經驗的張亞東來說,期間必定付出了很多,如今,中交集團三月揮淚斬亞東,確實有點撲朔迷離。
再看:劉成云,何許人也?
公開信息顯示,劉成云,56歲,碩士學位,正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
1991年10月起,劉成云先后任中交下屬公司及集團的多個管理職務,包括歷任四航局副局長,中交投資副總經理,中交城投董事長、總經理,中國交建華南區域、中國交建戰略發展部和投資事業部總經理,中交集團暨中國交建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等職務。
此階段,他主導過中交南沙投資、華南區域總部等重大戰略項目;推動了中交集團“五商中交”戰略落地。
另據中國房地產報等媒體報道:
有接近劉成云的人士透露,從四航局工程出身劉成云在中交集團內部能力非常突出,在中交內部一步步摸爬滾打中,迅速成長起來并最終坐上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的高位。
在劉成云的履歷中,此前最為高光的時刻是2022年8月被中交集團派去擔任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據悉,2022年8月,劉成云被派去擔任上海振華重工集團(2009年被中交集團收購)黨委書記、董事長,彼時振華重工面臨管理混亂、管控不嚴、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競爭力不斷減弱等各種問題,因此這次調動頗有“臨危受命”的意味。
上海振華重工成立于1992年,但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95年成立的公茂船廠。
2009年中交收購振華重工,并成為中交集團旗下四大品牌之一。
不過,在被中交集團收購后,振華重工始終面臨著管理混亂、盲目投資、管控不嚴、對國有資產管理隨心所欲等各種問題,并導致振華重工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減弱。中交集團為此也曾多次更管振華重工管理層,但效果始終不明顯。
2022年8月,中交集團將曾任過中交城投一把手劉成云派去振華重工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
劉成云到任后,雷厲風行,徹查振華重工內部管理班子成員,并迅速扭轉了振華重工的頹勢。
劉成云的出色能力,獲得中交集團高層認可和賞識。
2023年6月,他被升任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并任職至今。
如上,從劉成云的履歷來看,他兼具基礎設施投資與房地產開發經驗,曾主導上海振華重工混改、中交地產重組等重大項目,其資源整合能力與戰略定力被視為綠城未來協同中交系資源的關鍵。
綜上,據波哥看樓市觀察,從兩人的履歷來看,主要有兩點差別:
◢ 一是,空降和內部培養之別
張亞東,從官員到房企老大,是完全的空降大員;而劉成云,則是把一半的生命奉獻給了中交集團,按最新延遲退休政策,劉成云此時上位,基本要直接干到63歲就退休了,也就是說,自己的后半生已經離不開中交集團了,會繼續貢獻自己的精氣神。
兩相比對,張亞東和劉成云,沒法比,一個是6年短暫沉淀,一個是34年的子弟兵,而且還在多個崗位進行深度歷練并取得了眾多亮瞎眼的成績,根正苗紅、政治正確、又有眾多業績加持,此外,還由于曾經被集團寄予眾多期望的親兒子——中交地產,近年來一直像一個扶不起的官二代或富二代那樣,去年已被集團打入冷宮和關了禁閉,而快速交出地產板塊業務轉型去做輕資產了。
因此,據波哥看樓市觀察,在業務戰略層面,中交集團有了新的布局,畢竟地產永遠是一個大業務,大號做廢了,小號必須要搞成功,不然就沒啥希望了。
于此,波哥認為,人員的更迭,皆為業務和集團發展戰略律動的現實需要,單從業務層面來觀察,大兒子中交地產2024年在市場舉白旗,這讓上面的各個大佬的臉色很難看。
劉成云進階和掌舵綠城中國后,把中交集團的血脈印記打得更深,至少在臉面上能扳回一局,可以有效修補過去許多暗啞的色彩。
◢ 二是,血脈傳承和崗能匹配路線之別
回顧過往,早前中交收購和入駐綠城,彼時就是一個相對單純的優質品牌和資產整合下的業務需要,要通過有效的兼并來發展自己的地產業務,還是比較純粹的。
但是,從李永前開始到張亞東,數年間,講的基本都是宋衛平和綠城自己的故事,前者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過度而已。
在張亞東來了之后,有幾件事的做法被集團打了一大大紅叉。
譬如
2021年,在綠城中國發布2020年財報的前一天,綠城中國突然發布一則執行董事免職公告——代表中交的兩位執行董事劉文生、周連營被同時免職。
至此,張亞東領導下的綠城中國董事會首次矛盾公開化。
在免職公告中,甚至直接寫明周連營曾對一名董事有意見,經公司審核后,該意見被認為與事實不符。
據波哥看樓市觀察,這不僅僅是綠城中國董事會紛爭的簡單問題,從張亞東入住,到2021年,已經三年了,最后被老綠城一眾人把集團委派的兩位董事直接干出局了,因此,成為了集團的第一個心病。
對此,有知情人士稱,作為綠城中國的大股東,中交集團對于始終無法掌控綠城中國的局面也甚為不滿。
再比如
據地產大爆炸平臺內容顯示:
“此前就曾多次試圖更換派駐綠城中國的干部,然而局面似乎并未有起色,派過去的人要么管不住,要么就是被同化了。
此前,在面對外界對中交集團要‘去綠城化’的傳聞時,張亞東就曾有過表示——
‘我來的時候(中交)董事長給我交代兩個任務,
一個是要求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愛護綠城,
第二個要求是堅持綠城的特色。
如果倒過來講,中交也沒有必要讓綠城中交化,讓綠城保持綠城的特色才是對中交實現全產業鏈布局最大的補充。
中交會最大限度地支持綠城,而不是去影響綠城、讓綠城紅色化,沒有必要’”
在波哥看樓市看來:
由此可見,在掌控能力和聽話聽音等方面,從中交集團的視角來分析,上述的各個細節,基本可以看出,中交集團對張亞東是有很多保留和看法的。
日積月累之下,心疾終于爆發,上面揮一揮衣袖,在張亞東面前就變成了滔天巨浪,皆有其因。
反觀,劉成云,2022年在上海一戰定江山,駕馭能力更強,指哪打哪,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其間的差距難以道里計,境界迥然,無需多言。
選誰、不選誰,對集團大佬而言,簡單至極。
透過上述的眾多客觀事實,據波哥看樓市觀察,中交集團,3月份快速揮刀斬亞東二推舉劉成云一事,變化之中,牽引因素眾多,絕不是那么的簡單。
此外,還有一個力量在策動。
據中房報新聞昨日下午的新聞:
不過,有接近中交集團的人士表示,目前,綠城中國高層調整是根據國務院國資委要求,解決中交集團對綠城中國控股不控權問題,這是去年中央巡視組巡察央企時提出的整改問題。
“此次調整并不是張亞東退休,他不是中交的股權董事,自稱‘職業經理人’。”
這是國家因素制導下的變化,也嚴重撥動著上述的人員更迭的算珠,也即,在股價強管控的大趨勢下,特別是央國企正在不斷調整和優化,中交和綠城必須跟上來。
國資主控,形成一盤大棋,在國家部隊的這個大體系中,股或權旁落、野蠻生長,已然走向尾聲。
是簡單的人員更迭嗎?
是簡單的業務調整嗎?
是簡單的戰略優化嗎?
內里的種種,都可以昭示出許多。
本文為「波哥看樓市」(ID:bgkls2023)原創文章,其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喜歡的敬請點贊和轉發為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