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慶節過后,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因“身體原因”遞交辭呈,由總裁黃俊燦代理董事長,后來徐家俊當選新董事長
當年,金地集團守住“千億規模”,實現銷售額1535.5億元;并且保持持續盈利,實現歸母凈利潤8.88億元。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金地集團的業績就迎來“大潰敗”:
2024年,金地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53.44億元,同比下降23.22%;歸母凈利潤為-61.15億元,同比下降約788.54%,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在銷售端,2024年,金地集團實現簽約金額685.1億元,較2023年的1535.5億元下滑超55%,跌出“千億房企俱樂部”。
對于業績虧損,金地集團給出的解釋,一是銷售規模下降,開發業務結轉規模和結算毛利率下降;二是公司加大去化力度,基于謹慎性原則對部分資產計提減值。
不過,在債務方面,金地集團成功渡過償債高峰。2024年,金地集團足額償付共約200億元公開市場到期債務,實現公開市場債務零違約。
當初凌克辭職,曾有觀點認為他是在“甩包袱”。但也有人認為,市場形勢嚴峻,金地集團業績下滑、債務承壓,凌克隱退是為了讓年輕人應對挑戰。
如今來看,徐家俊沒能創造奇跡,金地集團由盈轉虧;而凌克及時退出,成功“躲過”首次虧損。
凌克及時“退了”
凌克出生于1959年,辭職時已64歲,有內部人士稱其“心臟不大好”,身體因素可能是其辭職的一個重要原因。
1998年,凌克出任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帶領金地迅速崛起,推出多個暢銷樓盤,市場銷售率達95.4%,當年完成銷售額3.02億元。
2001年4月,凌克帶領金地集團在上交所上市,成為1993年后首批房地產上市公司。
此后,金地集團逐漸在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東北、東南、西部等七大區域完成布局。
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凌克于2010年確立“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先后成立穩盛公司和金地商置公司,推動金地向多元化發展。
在凌克的帶領下,金地集團的銷售額不斷攀升,2016年突破千億大關,2020年更是達到2426.8億元。
凌克一向以穩健著稱,他認為,企業發展要講求短期經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平衡,利潤與規模的平衡,效益與責任的平衡。
在他的管理下,金地集團一直保持著相對健康的財務指標,債務結構合理,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處于行業較高水準。
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面臨巨大挑戰,市場下行壓力增大。盡管金地集團銷售和利潤出現下滑,但凌克仍帶領團隊積極應對,努力化解風險。
2023年10月16日,凌克因身體原因辭去董事長職務,將接力棒交給董事、總裁黃俊燦。但因個人發展原因,黃俊燦不參與第十屆董事會董事提名。
凌克的離開,標志著金地一個時代的結束。在他的帶領下,金地集團從一家區域公司成長為全國性知名房企,躋身“招保萬金”行列。
2024年3月17日,金地集團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選舉徐家俊為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接下來,徐家俊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帶領金地集團走出虧損泥沼。
“犧牲”利潤化債
徐家俊接過帥印時,正值金地集團的償債大年。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金地集團2024年共有9筆境內債、1筆境外債、3筆ABS到期,涉及到期規模約180億元,償付壓力集中在上半年,上半年共有本金91億元的債券到期。
面對償債重壓,金地集團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應對。報告期內,金地集團足額償付共約200億元公開市場到期債務,實現公開市場債務零違約。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團有息負債余額735億元,較期初919億元壓降184億元,報告期內有息債務余額同比減少20.01%。
在金地集團的有息負債中,96.30%為銀行借款,債務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為4.05%,較上一年度下降31個BP。
這表明金地集團的債務結構進一步優化,銀行借款占比的提升增強了債務穩定性,融資成本的下降也減輕了財務負擔。
報告期末,金地集團資產負債率為64.8%,扣除合同負債后的資產負債率為59.7%,較上年降低1.6個百分點,凈負債率49.1%,處于較為穩健的水平。
在資本市場上,金地集團也維持了良好的信用記錄。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團合并口徑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中,公司債券余額5.19億元,無企業債券余額,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余額22億元,且共有5.59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在2025年4至12月內到期或回售償付。
其中,一筆中期票據“20金地MTN001B”將于4月3日進行本息兌付,債券余額為5億元,本期應償付本息金額合計約51775萬元。金地集團已在3月24日公布兌付安排。
雖然成功化解債務風險,但金地集團也付出一定代價。2024年,金地集團銷售規模腰斬,全年實現簽約金額685.1億元,較2023年的1535.5億元下滑超55%。
2024年,金地集團營業收入為753.44億元,同比下降23.22%;歸母凈利潤為-61.1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88億元下降約788.54%,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
金地有錢拿地了?
過去幾年,金地集團銷售業績呈現出明顯的波動。
2022年,盡管市場環境充滿挑戰,金地集團憑借充足的可售資源和優質的城市布局,實現簽約金額2218億元。
在其布局的78個城市中,有19個城市市占率位居前五,在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市占率更是位居前三。
然而,進入2023年,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金地集團累計實現簽約面積877.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01%;累計簽約金額1535.5億元,同比下降30.77%。
到了2024年,金地集團銷售規模繼續大幅下滑,全年實現簽約面積471.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25%;簽約金額685.1億元,同比下降55.39%。
今年開年,金地集團1-2月累計實現簽約面積31.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3.92%;累計簽約金額50.5億元,同比下降52.35%。
在土地市場,金地集團的策略隨著市場變化而不斷調整。2022-2023年,為緩解債務壓力及確保現金流穩定,金地集團大幅縮減土地投資,公開市場的拿地活動近乎停滯。
在這期間,金地集團的新開工與竣工面積也逐年遞減,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減少資金占用,確保財務穩健。
隨著債務風險的階段性化解,金地集團現金流狀況得到改善。2024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增521.2%至136.2億元,貨幣資金覆蓋短期債務倍數達1.42倍,為后續經營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5年金地集團重啟拿地,先是1月20日在杭州以1.86億元總價拿下臨平區老城地塊,溢價率31.01%。
2月,金地集團又聯合廈門國貿、星獅地產拿下上海松江新城西區地塊,成交總價8.15億元,金地集團權益占比9%,對應權益地價約7336.89萬元。
從拿地動作來看,時隔1年半重回土拍市場,且在核心城市補倉,釋放出金地集團經營策略調整的信號。
業內分析認為,金地集團成功度過2024年償債高峰,現金流壓力有所緩解,為拿地提供了資金基礎;同時,此前項目去化使得公司有補倉需求,重新拿地有助于補充土地儲備,為后續銷售和業績增長提供支撐。
房產|樓市|企業|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