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蘇州,總似一卷被風輕掀的錦緞,旖旎中帶著幾分矜持。往年此時,溫軟的春意早已悄然退場,熾烈的夏風急不可待地叩響城門。然而今歲不同,天公似乎格外眷戀江南,將春的裙裾拉得綿長,讓山巒草木得以在青翠的呼吸中舒展更久。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會與蘇企益助會攜手,以一場“凈山護綠”的公益之行,為姑蘇山水再添一抹清麗風華。
春山如約,公益為契
3月30日清晨,天平山腳薄霧氤氳,晨光如碎金般灑落林間。身著素色運動裝的交大校友如約而至,以互換早餐的暖意與閑談的笑語,為這場別具匠心的活動拉開序幕。西安交通大學MBA蘇州班班長、蘇企益助會發起人張小靜先生立于人群中央,眉眼含笑卻言辭懇切:“山路多險,安全為先。愿今日之行,既護青山無恙,亦護彼此周全。”話音落,袖章輕揚,手套與垃圾袋逐一遞送,隊伍分工井然:領隊如鷹隼開路,中間呼應者似春風串聯,隊尾壓陣者若磐石守穩。一行人佩益助會專用袖章、執杖攜囊,如一支生機勃勃的綠意軍團,向山林深處迤邐而行。
攀巖越壑,以手丈量春意
此行山路,非尋常游客步道可比。嶙峋怪石堆疊成天然階梯,陡峭處需手腳并用方可攀援。然險峻反成樂趣,稚子歡呼如雀躍林間,成人亦重拾童趣。眾人左手執杖探路,右手持鉗拾荒,目光如炬掃視石縫草叢。塑料瓶、廢紙屑、煙蒂殘骸……凡非自然難解之物,皆被悉數收入袋中。更有細心者蹲身低語:“枯枝落葉可化春泥,玻璃碎片卻傷獸足。”垃圾分類的智慧,在山野課堂中悄然生根。
山風掠過,松濤如吟。隊伍穿行于古木虬枝之間,時而見青年俯身拾荒,時而見稚齡孩童踮腳夠取高枝上的塑料袋。登山杖點地之聲與歡談笑語交織,驚起數只山雀振翅,抖落一地碎陽。有人打趣:“今日我們不是踏青客,倒像山神的保潔隊!”眾人莞爾,手中動作卻未停歇——畢竟,誰忍心辜負這漫山新綠?
野餐摜蛋,山石之上的煙火詩
正午時分,隊伍擇一方平坦巨巖休憩。青灰色石面如天然長桌,餐墊甫一鋪展,各色食盒便如百花綻放:金黃的面包裹著麥香,鮮紅的樹莓滴著晨露,醬鹵肉切片工整,堅果零嘴琳瑯滿目。陽光穿透葉隙,為這場山間盛宴鍍上柔光。你遞我一枚柑橘,我贈你半塊三明治,食物的溫度在掌心流轉,恰似公益情懷在心間共鳴。
更有幾位牌友掏出撲克,于巖角開辟“摜蛋戰場”。雖牌不全、凳無靠,但見眾人或蹙眉凝思,或撫掌大笑,林間頓時添了幾分市井煙火。張小靜笑言:“今日凈山是修行,摜蛋是修行后的頓悟。”語罷滿座皆歡,連山風也攜著松香湊近觀戰。
絕壁共渡,以信任織就安全網
歸途險阻,竟遇三十米懸崖橫亙。巖壁濕滑,青苔暗藏殺機。此刻隊伍倏然靜默,卻無半分惶然——領隊率先垂降,在崖下統領指揮和安全接受戰利品。孩童被護在隊伍中央,小手緊攥周邊固物,眼中好奇多過恐懼。一句句“抓緊!”“踏穩!”的呼喊在山谷回蕩,隊員們互幫互助,攜手共進,此刻的他們不再是二十個獨立個體,而是以信任為繩結成的生命之網。
三袋戰果,滿山春色入畫來
夕陽西斜時,隊伍滿載而歸。三袋鼓脹的垃圾,是今日最驕傲的“戰利品”。眾人立于山門前合影,袖章上的“益助會”字樣與身后蒼翠相映生輝。有隊員輕撫樹干低語:“明年此時,愿新筍破土時不再見塑料纏繞。”大家望向蜿蜒山徑,笑意溫煦:“今日播下的不僅是潔凈,更是種子——期待更多人與我們共繪姑蘇青綠長卷。”
這場春山之行,恰似一首跌宕的散文詩:以公益為韻腳,以歡笑為平仄,將環保意識寫入年輪,讓文明步履驚動山靈。當城市與自然和解,當人心與綠意共鳴,蘇州的春天或許真能如人所愿——再長一些,再長一些。(周躍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