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arc Martin
這兩天緬甸大地震,也波及到了曼谷。
曼谷當地有的房子出現了損毀。
讀者們第一時間發來慰問:
“越越你泰國的房子還好么。”
我問了:
我曼谷的租客火速搬到外府去住了,周五才回來。
租客是位印度姑娘,人挺好的,總是提前交房租。
她走之前跟中介說了下:
“房子沒壞,沒事兒。”
同小區的業主也說小區沒受影響。
再細致的情況就不曉得了。物業今天會檢查房子損傷,等進一步的消息反饋。
我前幾天說:
買房收租這件事,瑣事兒太多。
賺點P錢操碎了心。
害,我這烏鴉嘴。
扔出去的回旋鏢,沒幾天就砸回了我的頭上。
一
分享一個有價值的視角。
我昨天說了一嘴:
我現在賣掉了黃金指數,等明顯回調了再考慮買。
讀者問:
這個明顯回調是指多少,跌-20%么?
haha,我倒不敢想這么多。
亂世買金。
黃金是穩定性資產,現在特朗普一通操作猛如虎,全球避險情緒在上升。
哪怕金價回調,幅度應當不會大。
回調20%——歷史上有過,但挺少見的。
過去十年間,主要是發生在2020年8月-2022年11月期間。采用了美國最大黃金ETF(GLD)的數據來測算,它緊密跟蹤國際金價。
最大回撤了約-22%。
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又漲了回去。
如果考慮到歷史、還有我自己的性格,我可能會在從高點跌下來-10%、-15%左右就開始分筆買回了。
等不到怎么辦?
沒關系,就先不碰它了。
相比收益,我更愿意規避損失。
有個視角,對新老韭菜挺有價值——
某段時間內,最大回撤幅度
如果你買了一個資產,害怕損失,可以參考這個數據,來評估下自己的最大化損失會是多少。
如果你沒買、想下手買某個資產——
也可以參考。
判斷等它跌多少時,自己再分筆買回。
二
這么聊有點空洞。
舉個例子,最近A股在調整,很多人買了被套了。
有的人就想——
調整幅度夠了么?
1)我要不要逢跌再打些子彈進去?
2)跌多少可以下手?
3)我已經在車上,如果下跌,我最大損失會是多少?
新手很容易一頭霧水,失去判斷。
那可以適度參考一下,去年9月24日以來的行情——
A股短短幾天漲得氣勢凌厲,很多人緊急買入,被套牢了。
各大指數在這個時間段內,最大回撤是多少呢:
噢,那我和最近的回撤對比一下,大概心里會有個數。
會有個結論:
最近的回撤算是挺明顯了。
上證10個交易日從最高點跌了約-3%。科創彈性更大,跌了-10%。
但——
和9月24日之后的最大回撤比,還有距離。
不算啥撕心裂肺的大跌。
如果穩當一點,要下手買的話,可以考慮分筆、有節奏地買;
不用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三
說上癮了,再拿股票舉個例。
分別是收息股、消費股、科技股。
它們自9月24日來的最大回撤:
從回撤幅度來看:
中芯國際>貴州茅臺>長江電力
充分代表了它們各自的屬性....
作為科技股的中芯國際:
它的波動性最大,漲得猛、跌得也狠。
期間最大回撤是-22.4%。
如果套在了階段頂部,10萬塊錢會損失2萬多。
很慌~~
中芯是龍頭,波動在科技股里已經算小的了。很多概念小票,-40%、腰斬...都時有發生。
賣出不及時的話——
前期掙得爽,后期可能“火葬場”
而作為收息的水電:
它上漲時遠不如科技股性感火辣,但回調時波動性也小。
自去年9月的最大回撤是-10%。
但,哪怕這樣,很多讀者也很擔憂,跌多了會紛紛問:它怎么了?
因為大多數收息佬,性格保守。
不想承受劇烈波動。
有的人會好奇——
看歷史回撤有參考性嗎?
有,但不能全然依賴它。
歷史不代表未來,不會簡單重復的。
而且過去幾年,有一些行業跌起來,創造了新的拋物線,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傷害了很多新老韭菜...
“看歷史回撤”的最大意義是——
它提供了一種思考角度,方便我們更了解我們買的東西。
它的彈性如何?
歷史上發生過多大的動蕩?
如果更進一步,還可以思考:它用了多長時間來修復傷口?
了解得越多,內心越清晰,買賣的節奏就越穩當。
它也教會我們更有耐心。
避免我們冒冒失失,跑進烈火中。
從而造成巨大虧損。
搞得自己內心焦灼、吃不好飯,睡不著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