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都說現如今的00后大學生要點生活費,多么不容易,可咱們85后又算什么!
在我這個85后的記憶里,大學生活費的概念已經遙遠得像老電影里的橋段了。那時候,打個電話給父母,還得跑到學校的電話亭排隊,真叫一個費勁。
不過,時代在變,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風景和煩惱。如今,00后的腦袋里盡是鬼點子,要生活費也能玩出花樣來,要是我們80后打死也想不出來。
最近,我看到幾個大學生錄視頻,挑戰給爸爸打電話要巨額生活費,一開始覺得挺好玩,結果看著看著,竟畫風突轉。真是笑中帶淚,結局出人意料!
第一個勇敢“開口”的男生撥通了爸爸的電話,他溫柔地問候:“爸爸,吃飯了嗎?”爸爸聽后立刻警覺,心里嘀咕:你打電話還能有什么別的目的?
“要多少錢?”就在這時,他聽到兒子“獅子大開口”:“52.9萬!”電話那邊的爸爸幾乎懵了:“什么?52.9萬?你把我賣了都沒這么多錢!你這是開玩笑吧?”
話音未落,爸爸就直接掛斷了電話,留下一臉無奈又哭笑不得的兒子。兒子一臉無辜,但其實一點也不無辜。
緊接著,第二個男生上場。電話一接通,爸爸滿滿的禮貌:“你好,兒子!”結果兒子有些懵:“你好,爸!”周圍幾個同伴不禁調侃:你們父子倆看起來不太熟。
寒暄之后,爸爸問兒子,為什么突然想起給他打電話了,兒子說生活費沒了,沒想到老爸直接來了一句:“滾犢子吧你!生活費跟你媽媽要,咋跟我要呢?”原來爸爸的客套,都是裝的!
不過,爸爸還是問兒子到底要多少生活費,兒子吞吞吐吐開不了口,當他說出:“就......就52萬也不多嘛!”爸爸一聽這個數,大家以為要炸,結果他直接開啟演技模式:“什么?!我聽不著啊!我這信號不好??!”
兒子喂了半天,只好掛斷了電話。果真是姜還是老的辣,兒子想“敲詐”老子,還是嫩了點!
第三個是個女大學生,她開口第一句就把老爸哄得服服帖帖:“喂,爹爹!”爸爸回道:“哎,閨女!”(難怪當年我要生活費那么難,還是嘴巴不夠甜)
女大學生不好意思地說:“能給我轉點錢嗎?”爸爸回道:“轉多少?”女兒答:“轉52.9萬!”
本以為這個爸爸會像其他爸爸一樣,不是氣炸了,就是裝作沒聽見,沒想到他卻十分淡定地說:“好好!開學給你的那張卡里面有?。∶艽a是......”爸爸正準備說密碼的時候,女兒忽然打斷:“等等,我開玩笑的,爸爸!我們是在玩游戲!”
最后,情緒穩定的爸爸只說了一句:“哦,那你玩吧!反正都是給你花的,你花就好了啊!”女兒開心地跟爸爸說了聲謝謝后就掛斷了電話。徒留其他三個大學生黯然神傷,一個男生直呼想入贅,而另一個男生則問叔叔是否還缺個兒子,真是笑不活了!
第四個也是女大學生,由于去年與爸爸鬧了點矛盾,所以許久未和爸爸通電話的她,臉上滿是緊張和遲疑,結果電話那頭久久無人應答。
就這樣,在朋友的鼓動下,她又撥通了媽媽的電話,沒想到媽媽第一句也像爸爸們一樣:“咋的?怎么想起給我打電話了?”女生回道:“能不能給我發點錢???”
媽媽聽罷,有些責備地說:“前幾天不是剛轉給你了嗎?就用完了?”女生吞吞吐吐地解釋道:“我那個,就是最近又......”而對面的媽媽只是說了一句“媽媽有事在忙,一會兒再講”,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聽到這里,估計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女孩跟父母的關系都不怎么好吧,起初我也這么認為。誰知轉眼的功夫,媽媽就給她發來了一筆轉賬,還有一段語音:“寶寶,媽媽現在在忙,你現在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有什么難處嗎?這些錢夠不夠?不夠就跟媽媽說,記得遇到什么事情,都跟媽媽說......”
女孩看到媽媽發的消息,眼淚唰的一下掉了下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也忍不住淚流滿面。
對此,有網友笑言,拋開52.9w不說,這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美的女孩。我只想說,你最好是拋開了。
有熱心網友總結道:《賣爹》《信號不好》《刷卡》《親情刀》。
也有網友跟我一樣感性,坦白自己看哭了,感覺最后一個媽媽應該把自己手頭所有錢都轉給女兒了。對此,有網友生氣地說,可是他們竟然還拿父母開涮!
有網友則認為,黑衣服女孩妝容干凈,感覺是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
還有網友是行動派,看完整個視頻,直接給我媽媽轉賬過去。我想他的媽媽雖然一臉疑惑,但心里一定很開心、很感動吧!
對于大學生玩挑戰游戲,向父母要巨額生活費這件事,我覺得不應該用傳統思維去看待,拿父母開玩笑看似不太尊重人,實則是在宣揚偉大的父愛、母愛,宣揚正能量。這一點,毋庸置疑。
另外,大學生生活費到底多少才算合適?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畢竟,家庭背景、生活習慣、地區差異都會對生活費的標準產生影響。有的同學可能覺得每月幾千塊才能讓自己過得體面,有的則認為七八百就能維持基本生活。關鍵在于,合理規劃自己的經濟,既不能過分依賴父母,也不應盲目攀比。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男生和女生在生活銷上往往存在差異。部分家庭在給男生和女生生活費時,會因傳統觀念和實際需求作出不同的考量。
比如,有的家長認為男生外出活動多,需要更多社交費用;而女生則可能在日常穿搭和生活細節上花銷更多。但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生活費的設定都應以家庭實際經濟情況為依據,切莫因攀比而過度消費。
家庭經濟狀況始終是決定大學生生活費多少的最關鍵因素。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規劃,有些家長可能愿意為孩子提供更多支持,有些則更注重孩子獨立生活的培養。
正因為如此,我們大學生在面對生活費問題時,也應學會理性思考,不僅要感激父母的付出,更要懂得量入為出,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用理智和責任感去規劃未來,才能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也讓自己在獨立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總之,生活費既是一個家庭經濟狀況的反映,也是一種情感傳遞的方式。父母對孩子的每一份支持,都蘊藏著濃濃的愛與責任。大學生們在玩挑戰游戲的同時,也別忘了感恩父母背后默默的付出。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