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廣袤天地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三尺講臺為舞臺,用智慧與汗水演繹著精彩的教育篇章。商丘市第一中學的董洪才老師,便是其中一位熠熠生輝的“功勛教師”。
三尺講臺
“功勛教師”董洪才
“為將者,就要封狼居胥;是戰士,就要勇往直前不回頭;站在三尺講臺,就要傳道、授業、解惑。”這是董洪才老師堅守多年的教育信念。
在他的課堂上,知識的傳遞總是充滿了智慧與溫情。當“1976、1976、99”這串特殊的數字密碼出現在黑板上時,70雙眼睛瞬間被吸引。1976年,那是令全國人民悲痛萬分的一年。1月9日,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山河同悲;7月6日,朱德總司令溘然長逝,日月無光;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聯合國三次降半旗,向這幾位偉大的領袖和導師致以崇高敬意與深切哀悼。他們志同道合,爬雪山、過草地,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風雨洗禮,建立了新中國。恰似現代版的“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卻在同年離去。而他們的豐功偉績,也成為激勵后人拼搏奮進的精神力量。董老師巧妙地以這段歷史為引,自然地過渡到“三角形的穩定性”的教學中。一堂課,在這樣潤物無聲的引導下悄然開啟,又在學生們的沉浸中接近尾聲,知識就這樣在不經意間,如春雨般滋潤著學生們的心田。
三尺講臺邊,董老師還會用別出心裁的方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一次,他沖進教室,佯裝絆倒,順勢向物理課代表發問:“這種運動狀態在物理學上叫什么?”得到“慣性”的回答后,他話鋒一轉,飽含激情地吟誦起“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并笑著解釋這是語文的“慣性”。接著,他又引導學生思考:“當你看到一個直角三角形時,會立馬想到什么?”隨后講述2500年前一位老人絆倒后看到地板上的三個正方形從而想到面積的故事,巧妙地引出數學思維“慣性”。就在這談笑之間,數學思維形成的奧秘被生動地揭示出來,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講臺之下,董老師同樣是學生們的知心引路人。當七八位同學滿臉焦急地沖進辦公室,訴說著模考失利的苦惱時,董老師沒有直接講大道理,而是笑著吟誦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學生們的疑惑中,他分析起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秦舞陽踏入秦國大殿便嚇得尿褲子,團隊心理素質欠佳;圖窮匕見時荊軻一擊不中,團隊精準度不夠;秦始皇繞殿逃跑三圈,荊軻卻未能追上,團隊速度太慢。而秦始皇恰好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精準的應變能力和敏捷的速度,才躲過一劫。董老師借此引導學生思考:“你們離真正的‘六邊形戰士’,還欠缺哪些方面呢?”一番話,讓原本愁眉不展的同學們露出了笑容。在董老師看來,教育并非孤立于生活之外,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董洪才老師,現年58歲,是一位中學高級教師。回首38年的教育生涯,雖歷經風雨,但他始終堅守在教學工作第一線,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是一位執著的教育追夢者,工作兢兢業業,始終秉持“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信念。他將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作為教育宗旨。在他眼中,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閃光點:若學生是草,便讓其綻放“野芳發而幽香”的芬芳;若學生是樹,就助其長成“佳木秀而繁陰”的繁茂;若學生是山,便鼓勵其“高聳入云端”。此外,他還將攜手青年教師共同成長視為己任,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為人生追求,謹遵“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古訓。
教育之路漫漫,猶如一場永無止境的征程,但董洪才老師從未有過絲毫懈怠。他深知“路漫漫其修遠兮”,卻始終堅定地“上下而求索”,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為學生們照亮前行的道路,為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來源:商丘市第一中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