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退潮背后的真相
有點數·數字經濟工作室原創
作 者 | 有 叔
微信ID | yds_sh
“我眼睜睜的看著招商銀行‘閃電貸’利率從超過3%一步步降到現在的2.58%,誰也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降,都讓我覺得白送的時代都快開始了?!苯诔掷m被各類消費貸廣告“轟炸”的一帆表示。
從短視頻到朋友圈廣告,再到各大銀行App和短信推銷,消費貸廣告在2025年轟炸攻勢不減反增。
4000多家銀行不管是國有大行還城商行,均拿出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勁頭,不斷推出消費貸利率優惠政策,營造出了“百行大戰消費貸”的肅殺氛圍。
江蘇銀行率先推出新客年化利率低至2.58%的消費貸產品;招商銀行閃電貸利率從去年的3.4%降低至2.58%,最高額度也提升至30萬元;寧波銀行疊加優惠券后,利率低至年化2.49%......
對銀行來說,一再壓低消費貸利率無疑短期內吸引了大批客戶,但部分銀行個人信貸業務不良貸款率攀升問題也已不容忽視。
不過很快,“低價狂歡”突然按下了暫停鍵,有消息稱,信用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將統一上調至不低于3%。郵儲銀行個貸人員透露,從4月1日起,銀行個人信用消費貸產品利率或將上調,不低于3%,但中國銀行則表示,暫未收到上調通知。
那么為什么銀行要掀起消費貸利率“價格戰”?當國有大行入局消費貸后,對資金成本較高的銀行而言不良資產率又會造成哪些影響?消費貸利率“價格戰”可以持續嗎?
消費貸市場“價格戰”再度上演
2025年以來,消費貸市場“價格戰”迎來一波小高潮,成為居民們茶余飯后熱議的焦點。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25年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為2.91%,環比下降7BP,同比下降28BP。
目前大部分銀行的消費貸利率都已經低于3%,個別銀行的消費貸利率甚至下探至2.5%左右。
為了盡快搶占市場份額,股份行吹響著消費貸市場的沖鋒號。“招商銀行的‘閃電貸’促銷短信3月以來幾乎每周都發給我,App的推送幾乎每天兩次,就怕我不知道他們利率低,3月初收到了2.78%的閃電貸利率券,月中又收到了2.68%的利率券,現如今又下降到了2.58%?!?/p>
除了不斷下調利率,招商銀行對額度也下足了功夫。“閃電貸”額度上限由20萬上漲至30萬,貸款期限由5年延長至7年。
在商業銀行凈息差降至歷史低位、盈利空間受壓縮的背景下,招商銀行通過額度和利率雙重“示好”,強化自身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市占率。
根據招商銀行發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該行消費貸款余額3961.61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31.38%。很明顯,招行的野心遠不止于此,2025年“低息攔客”策略仍未見轉折。
而招商銀行的對消費貸的加碼或許只是銀行業的縮影,“消費貸”新政像一場金融界的雙11,各大銀行爭相甩出史上最香套餐。
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的消費貸均在3月31日前有利率限時優惠。公眾號顯示,平安銀行的“白領新一貸”券后年利率最低為2.7%,額度100萬元;興業銀行的“興閃貸”優惠后年利率最低為2.78%,最高額度30萬元。
在城商行中,江蘇銀行成為這波價格戰的“領頭羊”。3月7日,江蘇銀行微信公眾號宣布,按單利計算,消費貸新客年化利率“限時2.58%起”,3月31日截止,最高100萬元,最長3年期。
寧波銀行“寧來花”小程序廣告也時常出現在朋友圈中,瞄準新客戶群體
在“寧來花·直接貸”疊加專享優惠券后利率最低可降至年化2.49%。
多家國有大行將消費貸利率下調至“2”字頭。建設銀行推出“建易貸”,活動期間最低年化利率下調至2.8%;郵儲銀行“郵享貸”給出限時最低2.78%的參考年化利率水平;中國銀行近期也推出利率最低為2.85%的消費貸產品……
消費貸成銀行“第二增長引擎”?
銀行推廣消費貸的核心原因就是為了增收厚利。消費貸因其期限短、利率高、風險相對可控等特點,成為銀行優化零售業務結構的重要方向。
2024年,國有六大行的整體營收增速繼續放緩。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2024年營收已經連續第三年下滑,分別同比減少2.5%和2.54%,工商銀行前兩年分別同比減少3.73%和2.63%,建設銀行前兩年分別為減少1.79%和0.22%。
梳理六大行的財報發現,2024年六大行的息差均較前一年下滑,息差收窄的趨勢仍未扭轉。
具體來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最新息差分別為1.42%、1.27%、1.42%、1.87%、1.51%、1.40%。其中,郵儲銀行的凈息差最高,交行和中行的凈息差偏低一點。
“息差”,是金融機構通過貸款收取的利息收入,為了保證利潤,銀行間必須要以消費貸為契機,進一步“搶奪”新客尤其是優質客戶。
交通銀行在年報中顯示,該行集團口徑資產總額增長主要來自客戶貸款及金融投資規模的增長。交通銀行個人貸款余額27524.06億元,較上年末增幅11.29%,其中個人消費貸款較上年末增加1568.37億元,增幅90.44%。
除交通銀行外,作為區域性銀行,重慶銀行、晉商銀行的消費貸增速均超過了50%,但規模依舊較小;股份制銀中,興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973.1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18%;中信銀行去年消費貸余額3106.37億元,同比增長4.04%。
從數據來看,消費貸業務在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導向助推下正成為銀行業的重要“抓手”救命稻草”。
但不同的金融機構,風控管理水平以及獲客能力均有極大差異,這就導致頭部機構憑借客群優勢或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而更讓市場憂心的則是當個人債務負擔加重會否帶來不良貸款率攀升的風險。
消費貸急速降溫背后
超低利率消費貸“急剎車”背后是監管、市場和銀行自身多重考量。
大力擁抱消費貸業務的全國股份制銀行渤海銀行被市場視為遭消費貸“反噬”的典型。2019年末,渤海銀行消費貸個人不良率僅為0.63%,但到了2023年已攀升至了4.44%,而到了2024這一數字暴漲到了12.37%,而招行2024年的消費貸款不良率才1.04%,接近招行的12倍。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國有大行的不良貸款率也出現了攀升的趨勢。
2024年末,工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為2.39%,較上年末上升1.05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為1.55%,較上年末增加0.51個百分點;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上升了0.23個百分點……
多位銀行管理層在2024年業績發布會上也提到了零售信貸資產質量風險上升的壓力。建設銀行副行長李建江表示,近一年來,銀行業的零售類貸款的風險整體有所上升,建設銀行的個人類貸款不良率也有一些小幅上升。
“很顯然,消費貸款擴張的風險正在暴露。”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消費貸都屬于信用貸款,采用“線上審批——快速到賬”的方式,申請和審批流程都較為簡單,申請對象小而分散,對銀行的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搶市場份額,一些銀行降低審批標準,導致信用資質較低的借款人也能獲得貸款,未來的壞賬風險,“渤海銀行在2017年至2019年間大舉進軍網貸業務,消費貸款余額迅速增長,但風險控制未能同步加強,埋下了不良率持續上升的隱患。”
消費貸相關政策一再放松,也可能會導致跨市場套利現象
當前首套房貸平均利率約為3.3%,二套房利率則普遍在3.8%以上,對比下探至2.5%-2.9%左右的消費貸利率兩者之間的利差,使得“消費貸置換房貸”的操作看似有利可圖。
盡管部分銀行通過“資金標簽”限制用途,但實際操作中仍難以完全穿透監控,如果消費貸資金被非法挪用于房地產、股市等高風險領域,違約風險也將大幅攀升。
對于銀行來說,不斷降低貸款利率意味著息差利潤進一步縮窄,甚至出現了賠本賺吆喝的情況。
某股份行內部人士指出,根據其風險定價模型,當消費貸利率低于2.8%時,扣除運營和資金成本,銀行需將不良率控制在0.5%以下才能實現盈利。然而,2024年銀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已上升至1.5%,遠超這一盈虧平衡點。
以價換量的方式長期來看難以為繼。低利率狂歡、急速擴張的背后也容易觸及以貸還貸、不良率增加的風險暗礁。未來,銀行消費貸“價格戰”或將在某一時段被政策終結。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