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的時間里,瘦了二十多斤,46歲的于女士并沒有刻意減肥,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直到家人提醒她,你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得了2型糖尿病?
原來,于女士的母親在十年前同樣出現了消瘦的癥狀,然后去醫院檢查,查出了2型糖尿病。
但,真是糖尿病在作怪嗎?
通過檢查,醫生發現,于女士并沒有罹患2型糖尿病,真正的問題出現在肝臟上,原來,她罹患了原發性肝癌。
醫生,你說我罹患了肝癌,為什么我一點疼痛的癥狀都沒有呢?于女士有這樣的疑問。
醫生告訴她,并非所有的肝癌患者都一定會出現腹痛,很多患者確診肝癌的時候,一點疼痛感都沒有,而消瘦,同樣是肝癌發出的一種報警信號。
《英國醫學期刊》(BMJ)曾發表過一項研究,與沒有突然消瘦的人相比,突然消瘦的人在3~6個月內被診斷為癌癥的可能性增加。
研究分析了6萬多名突然消瘦的成年人,其中58.2%為女性,51.8%年齡在60歲以上,26.3%曾吸煙。
結果發現,在體重減輕診療后6個月內,908人(1.4%)患癌,其中882人(97.1%)年齡在50歲以上,最常見的是肺癌,其次是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最常見的癥狀包括咳嗽、腹痛、背痛、胸部感染和疲乏。
另外,在男性研究對象中,突然消瘦并伴有腹痛、食欲不振、吞咽困難、咯血、非心源性胸痛、腹部腫塊、胸部癥狀、缺鐵性貧血、黃疸和淋巴結疾病等10種臨床體征會令患癌可能性增加。
而女性突然消瘦者若伴有腹痛、食欲不振、背痛、排便習慣改變、消化不良、腹部腫塊、胸部癥狀、缺鐵性貧血、黃疸、淋巴結病和靜脈血栓栓塞等11種臨床體征,可使患癌可能性增加。
所以,不要認為癌癥沒有發出報警信號了,只是,很多時候,是你的思維太局限了,很多人以疼痛來判斷自己是否患癌,其實并不科學,疼痛只是癌癥的一種癥狀,卻不是唯一的癥狀。
醫生提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人患癌半年前,他們的身體就已經發出了報警信號。
第一,出現貧血
出現貧血的時候,大家都想當然認為,一定是缺鐵了,其實大家想的實在太簡單了,一個人沒有偏食,飲食正常的時候,是基本不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的,發生貧血,則要積極尋找原因。
癌癥,是導致貧血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癌癥來臨的時候,由于食欲下降,加上癌癥的消耗增加,很多患者會出現缺鐵性貧血。
當癌癥來臨的時候,隨著腫瘤的進展,瘤體發生出血,也會導致異常的貧血,這屬于失血性貧血。
第二,出現淋巴結腫大
我們身體有很多淺表的淋巴結,特別是頸部、下頜、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結都比較表淺,有時用手就能摸到,如果淋巴結出現異常的腫大,特別是摸到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動度差的淋巴結,更要警惕是惡性腫瘤,有些是原發于淋巴結的惡性腫瘤,比如淋巴瘤,有些則是轉移到淋巴結的惡性腫瘤,比如乳腺癌。
第三,出現食欲不振
當惡性腫瘤來臨的時候,往往會引起食欲不振,主要原因是惡性腫瘤產生了大量的毒素,這些毒素抑制了患者的食欲,也有的癌癥是發生于消化系統,干擾了正常的消化液、消化酶的分泌,也會引起食欲不振。
第四,出現不明原因的黃疸
正常人的大便顏色是黃色的,原因是膽汁作用的結果,人的膽汁是在肝臟產生的,然后在膽囊里儲存,當進食的時候,在食物的刺激下,膽汁來到十二指腸。
如果這個環節出現了梗阻,就很有可能導致一種后果,那就是膽汁淤積,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梗阻性黃疸。
像膽管癌、胰腺癌、肝癌、膽囊癌等惡性腫瘤,均會導致黃疸的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