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智駕技術的飛速發展,車輛對精準、快速響應的制動、轉向及底盤控制需求日益增長,底盤作為傳統汽車三大部件之一,在電動智能時代也面臨變革,而這一次本土底盤廠商或將迎來很大的市場突破。有一家這樣的企業,在蘇州成立不到兩年,專注于純機電線控系統的科技型企業--坐標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卻在短短兩年內,宣布其EMB即將開啟量產,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坐標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3月29日正式對外宣布其電子機械制動技術(EMB)即將開啟量產新時代,標志著這家專注于純機電線控系統的企業正引領著制動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此次,坐標系通過產品的平臺化和標準化,推出25kN、35kN、45kN、65kN夾緊力的EMB系列產品,覆蓋車廠的多樣化需求,避免了傳統液壓時代使用多種卡鉗的復雜情況,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性價比——全系任意車型配置成本僅為3488元。
技術突破:從“液壓束縛”到“純電控自由”
眾所周知EMB技術的核心在于其線控制動系統,即通過電動機來驅動制動器,完全摒棄了傳統制動系統中的液壓管路和機械連接。通過電控系統的精確調節,車輛的制動力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實現對車輪的精確控制。這一技術的最大優勢在于對車輛制動響應的快速性和精準度,大大提高了制動系統的性能。
技術突破: 坐標系EMB的響應時間僅需90毫秒,較EHB的120毫秒提升25%,為高階自動駕駛的緊急制動場景提供關鍵保障。其單輪失效跑偏補償功能,即使一側車輪制動力失效,仍能通過算法動態調整實現穩定剎停。 冗余設計的革命性創新:坐標系首創三路冗余控制方案,即使主控系統失效,仍可通過第三路冗余完成ABS等基礎制動功能,從根本上保證整個線控系統的安全和可控。輕量化與能效提升:坐標系EMB產品夾緊力可以達到65KN,而重量僅為8.8kg,夾緊力/重量比超過了7386N/kg,在業內處于領先位置。不僅如此,整體尺寸達到247*201.3*114.3mm,兼具小型化優勢。最大母線電流為50A,日常所需電流僅為10A。達到業內第一梯隊水平。坐標系通過平臺化設計和技術降本,將EMB成本壓縮至3488元,接近傳統EHB+冗余備份方案(IPB+RBU)的成本區間,為規模化普及奠定扎實基礎。
產業鏈重構:坐標系已做好準備 本土化生態崛起
EMB的量產正在顛覆傳統制動市場格局,催化國產供應鏈的崛起。 傳統液壓核心部件被電機控制、算法和傳感器所取代,而電控領域卻是本土企業的強項,坐標系在EMB方面達到92個專利,覆蓋結構設計和控制算法等多個方向,加速行業的普及。坐標系定位為Tier0.5供應商,與車廠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從產品定義之初就深度介入,參與底盤系統的產品定義、功能開發、架構設計以及軟件分層和功能創新等工作。這種合作模式不僅縮短了研發周期,還降低了成本,為客戶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在29日當天,坐標系與東風柳汽以及吉利遠程正式簽署了關于EMB項目的合作協議。另外在供應鏈方面也加速了本土化,與林泉電機、金益成、漢拿、米巴以及普萊卡,參與并正式簽署了“EMB量產供應鏈保障”合作協議。這一變革打破了博世、大陸等外資巨頭在制動領域的壟斷,推動產業鏈從“垂直整合”向“軟硬解耦、模塊化競爭”轉型。
未來場景:從“單一制動”到“全域融合”
坐標系EMB的量產僅是線控底盤革命的起點,其長遠影響在于推動汽車底層架構的智能化重構。推出集成制動、轉向、懸架的域控架構,實現XYZ三向動態協同。 坐標系公司也制定了明確的戰略,公司將跟隨國內自主品牌一起出海,為其提供EMB系統,同時計劃在德國、日本和美國設立辦事處,直接支持當地車廠對純機電線控系統的需求。這種國際化布局將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
結尾:
隨著行業的持續發展,EMB系統在技術上的創新將不斷推動無人駕駛產業的進步,助力智能駕駛場景的加速落地。它消解了機械與電子的邊界,重構了主機廠與供應商的協作關系,并為“智能平權”提供了底層支撐。未來,隨著法規完善和用戶習慣遷移,EMB或將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而坐標系的崛起,將為中國的汽車產業鏈中爭奪話語權注入強心劑。當制動系統從可見的機械結構進化為無形的“力場”,汽車工業的智能化終極形態已悄然啟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