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日暖陽灑滿大地,萬物都煥發出勃勃生機,本應活力四射的我們,卻時常被莫名的困倦與乏力纏上。不少人在午后哈欠連天,工作效率直線下降,即便睡足了覺,第二天依舊提不起精神。你或許以為這只是普通的 “春困”,但背后隱藏的真相可能超乎想象 —— 很有可能是你的身體在大聲 “呼救”:缺鉀啦!
鉀元素作為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關鍵礦物質,就像一位默默守護身體的幕后英雄,悄無聲息地調節著身體的各項機能。一旦鉀元素缺乏,疲勞、肌肉無力等癥狀便會紛至沓來,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別擔心,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兩款藏在廚房中的 “補鉀神器”,讓你輕松補足鉀元素,在春天活力滿滿!
在眾多食材中,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卻蘊含著驚人的鉀含量。它們不僅美味可口,更是補充鉀元素的絕佳選擇。下面,就為大家揭開兩種 “高鉀菜” 的神秘面紗。
茨菇,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它不像番茄、黃瓜那樣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但卻是一顆被嚴重低估的 “營養明珠”。每 100 克茨菇中鉀含量高達約 310 毫克,在蔬菜界中脫穎而出,堪稱 “補鉀界的佼佼者”。
茨菇口感軟糯,帶著一股清甜的味道,烹飪方式更是多種多樣。無論是清炒,讓其清甜與清香相互交融,還是燉煮,使其吸收湯汁的鮮美,都別有一番風味。接下來,就為大家分享一道經典菜肴 —— 茨菇燒肉的詳細做法。
- 食材準備:挑選新鮮的茨菇,輕輕削去外皮,洗凈后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將五花肉切成適當的塊狀或大片,同時準備好蒜末、姜末、料酒、生抽、老抽等調料,為美味的誕生做好鋪墊。
- 焯水去味: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水開后倒入茨菇,焯水 3 分鐘左右。這一步可以有效去除茨菇的異味,讓其口感更加純正。焯水后撈出,瀝干水分備用。
- 煸炒五花肉:熱鍋涼油,放入五花肉,小火慢慢煸炒至出油。此時,五花肉散發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讓人垂涎欲滴。接著加入蒜末、姜末和料酒,繼續翻炒,炒出濃郁的香味。
- 燉煮入味:將焯好水的茨菇倒入鍋中,與五花肉充分混合。加入適量生抽提鮮、食鹽調味,再加入少許老抽上色,翻炒均勻后倒入一碗清水。蓋上鍋蓋,小火燉煮,讓茨菇和五花肉在湯汁中相互交融,直至茨菇熟透。
- 收汁出鍋:茨菇熟透后,撒上切好的蒜苗葉或蔥段,淋上少許香麻油和雞精,繼續翻炒一分鐘。讓每一塊茨菇和五花肉都充分吸收湯汁的精華,隨后即可關火出鍋。這道茨菇燒肉,茨菇軟糯香甜,吸滿了五花肉的香氣,五花肉肥而不膩,兩者搭配相得益彰,令人回味無窮。
黃豆,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雖然個頭小巧,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每 100 克黃豆中鉀含量高達 1503 毫克,是當之無愧的 “補鉀明星”。此外,黃豆還富含植物蛋白,享有 “植物肉” 的美譽。其含有的卵磷脂對大腦神經的發育和功能維持起著重要作用,能夠增強記憶力,讓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黃豆的吃法豐富多樣,黃豆燒肉便是其中一道備受歡迎的經典菜肴。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這道菜的制作方法。
- 食材預處理:將五花肉切成小塊,冷水下鍋,加入姜片和料酒,焯水 5 分鐘,去除血水和腥味。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備用。黃豆提前用清水浸泡一晚上,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變得飽滿,浸泡好后瀝干水分。
- 炒糖色:冷鍋冷油,加入 2 勺白砂糖,中小火慢慢熬制。隨著溫度升高,白砂糖逐漸融化,顏色由淺變深,直至呈誘人的褐色,糖色就炒好了。
- 燉煮入味:放入五花肉,快速翻炒,讓五花肉均勻裹上糖色。加入適量料酒、姜片、八角和干辣椒,增添香味。再加入少許老抽增色,倒入浸泡好的黃豆,翻炒均勻后倒入啤酒,啤酒的量以沒過食材為宜。
- 收汁出鍋: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慢燉煮 1 個小時,讓黃豆和五花肉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最后加入適量鹽、蠔油,翻炒均勻后繼續燉 2 分鐘,一道軟爛入味的黃豆燒肉就大功告成了。這道菜五花肉肥而不膩,黃豆軟糯鮮香,兩者完美融合,每一口都讓人陶醉其中。
除了食用茨菇和黃豆這兩種高鉀食物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更好地補充鉀元素。
在日常飲食中,我們可以多吃一些其他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這些食物各具特色,不僅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鉀元素,還能讓我們的飲食更加多樣化,滿足不同的口味需求。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代謝功能,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鉀元素。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堅持定期鍛煉,讓身體充滿活力。
在烹飪過程中,我們應盡量選擇清蒸、煮、燉等健康的烹飪方式,避免油炸或過度加工。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中的鉀元素,讓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攝入更多的營養。
春天是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季節,我們不應讓缺鉀導致的疲勞和乏力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食用茨菇、黃豆等富含鉀的食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適當進行運動,我們就能輕松補足鉀元素,在春天煥發出勃勃生機。如果你有自己獨特的補鉀小妙招,或者在烹飪高鉀食物時遇到了有趣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讓我們一起在這個春天,告別乏力,擁抱活力!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