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一張疑似上海微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軟件”)的內部郵件截圖在網上廣泛流傳。郵件中提及,“微軟將調整其全球戰略布局,并將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國區的運營。相關決定意味著我們微軟項目團隊的相關工作也將同步終止”。
一、突遭裁員:上午接Case,中午被清退
“早上打卡上班,中午系統就登不上去了。”微創軟件Azure項目組員工趙湖(化名)描述當天的場景時仍難掩震驚。4月7日, 一封內部郵件在微創員工群中流傳,稱微軟因“全球戰略調整”將于次日停止中國區運營,相關項目組同步解散。盡管微軟隨后辟謠“停止中國運營不實”,但裁員已成定局。
上海和無錫成為重災區。上海微軟科技園區對面,微創總部大樓內員工抱著紙箱匆匆離開,外籍員工排隊歸還設備;無錫Microsoft 365和Azure團隊更是遭遇“全員裁撤”。一位員工苦笑:“上周還在正常接Case,突然就被通知走人,連交接都沒有。”
二、數據安全法案成導火索
這場裁員的直接推手,是美國拜登政府2024年簽署的《EO 14117法案》。該法案以“ 防止敏感數據流向受關注國家”為由,禁止美國主體向中國等國家傳輸大規模個人及政府相關數據,并于2025年4月8日正式生效。
微創作為微軟在華最大外包服務商,長期為Azure、Microsoft 365等產品提供技術支持,員工日常接觸大量用戶數據。一名被裁員工透露:“公司稱因‘數據合規要求’終止項目,微軟可能將業務轉移至越南、印度等地。”事實上,早在3月底就有微軟員工爆料“中國外包團隊被印度組替代”,而微軟近期對印度3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似乎印證了這一趨勢。
三、賠償N+1,但未來何去何從?
微創為被裁員工提供了“N+1”補償方案,但轉崗海外機會形同虛設。“越南、日本崗位接收能力有限,大多數人只能拿錢走人。”一名上海員工坦言。
更現實的挑戰是就業市場。近2000名技術客服、工程師短期內難以消化,且行業收縮加劇競爭。趙湖擔憂:“微軟技術支持業務占微創收入大頭,其他項目組規模小,很難吸納這么多人。”而微軟客服熱線的“失能”更暴露后續服務隱患——4月8日起,用戶撥打微軟客服僅能聽到AI語音,公眾號咨詢也無人應答。
四、微軟中國業務收縮的連鎖反應
微軟近年動作頻頻釋放收縮信號:
2023年:關閉中國大陸所有線下門店;
2024年:AI研發團隊遷至美澳,上海物聯網實驗室關閉;
2025年:外包團隊裁撤,客服體系“癱瘓”。
微軟總裁曾公開承認,中國市場僅貢獻其1.5%營收,且“規模持續縮減”。行業分析認為,在中美科技博弈與數據合規壓力下,跨國企業正系統性調整在華布局,從“技術本土化”轉向“風險隔離”。
五、結語:風暴中的個體與時代
“這不僅是裁員,更是一個時代的轉折。”一名被裁員工感慨。當數據安全從政策口號落地為具體法案,當全球產業鏈在博弈中重構,個體的命運如同風中塵埃。對于被波及者而言,轉型或許意味著學習新技能、適應跨國協作模式;對于行業而言,如何在合規與效率間尋找平衡,將成為更長遠的課題。 綜合: 《時代周報》《IT時報》
關注HR圈內招聘網招靠譜HR圈內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